搜索到602篇“ 爆炸过程“的相关文章
- 爆炸过程中预混气体流动状态对甲烷爆炸影响分析
- 2025年
- 通过自主搭建的可视化水平长直管道甲烷爆炸试验平台,利用在管道尾端安装的可变速小风扇制造与火焰传播方向相同、相反的不同流速的预混气气流,研究变速气流对甲烷/空气混合燃料的爆炸火焰传播特性与爆炸超压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速气流对甲烷爆炸燃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促进甲烷爆炸燃烧的效果逐渐增加。但是随着气流速度的逐步增加,对于单相对流气体,甲烷爆炸的促进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于单相同流气体,随着气流强度的提高,一直表现出对甲烷爆炸的促进。同时,火焰在接近尾端风扇时发生振荡现象。
- 张丽康青春杨克纪虹方奇明
- 关键词:气流速度火焰图像
- 角联巷道中煤自燃气掺混对瓦斯爆炸过程的影响
- 2024年
- 为明确煤自燃气掺混对瓦斯爆炸压力波传播过程的影响,采用定容燃烧实验装置获得煤自燃气/甲烷混合燃料的层流燃烧速度,修正USC 2.0燃烧反应机理,并耦合Fluent计算角联巷道中煤自燃气/甲烷混合燃料的爆炸及压力波传播过程,分析煤自燃气掺混对巷道内爆炸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瓦斯中掺混C_(2)H_(4)、C_(2)H_(6)、C_(3)H_(8)等煤自燃气时,巷道内爆炸压力显著增加,瓦斯爆炸产生的冲击对巷道危害作用较大;瓦斯中掺混C2H2、H2等煤自燃气时,会提高混合燃料到达最大压力所需时间,从而促进爆炸产生;与此相反,瓦斯中掺混CO等煤自燃气时,会降低最大爆炸压力与时间,对爆炸起到抑制作用。
- 刘宇王凯田富超白洁琪罗蒙蒙曾文
- 关键词:瓦斯爆炸
- 一种用于瓦斯爆炸过程中吸能压敏性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用于在瓦斯爆炸过程中吸能压敏性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主要以压敏性弹性体作为空心球形壳材,以吸能液为填充核材,制作成核壳式压敏材料。具体方法包括将吸能填料加入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得到吸能前驱液,再加入稳定剂混合处理...
- 戚绪尧张亚博李承越钦雅琪张兰君魏宏阳
- 一种用于瓦斯爆炸过程中吸能压敏性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用于在瓦斯爆炸过程中吸能压敏性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主要以压敏性弹性体作为空心球形壳材,以吸能液为填充核材,制作成核壳式压敏材料。具体方法包括将吸能填料加入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得到吸能前驱液,再加入稳定剂混合处理...
- 戚绪尧张亚博李承越钦雅琪张兰君魏宏阳
- 爆轰管内氢氧爆炸过程与碳-铁纳米材料生长研究
- 2024年
- 为研究气相爆轰合成碳-铁纳米材料的爆炸过程,采用氢氧爆炸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氢氧摩尔比(2∶1、3∶1和4∶1)对爆轰参数(爆速、爆温、爆压)峰值时程曲线与碳-铁纳米材料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爆轰管内氢氧爆炸包括爆轰波的传播与燃烧波的衰减2个过程,且氢氧摩尔比对爆速、爆温、爆压的峰值时程曲线影响十分显著。随着氢氧摩尔比的提高,爆轰波的爆速、爆温、爆压及其衰减速率均呈减小趋势。氢氧摩尔比通过影响爆轰波的传播与衰减而作用于碳-铁纳米材料形貌的生长。零氧平衡时,样品为碳包铁纳米颗粒,随着氢氧摩尔比的提高,样品中碳纳米管的数量逐渐增多。调整氢氧摩尔比可实现对爆轰波传播与衰减过程的控制,达到气相爆轰控制性制备特定形貌的碳-铁纳米材料的目的。
- 赵铁军刘翼吴永翔闫鸿浩吴林松
- 关键词:爆轰合成
- 分子库仑爆炸过程中的电子—核耦合动力学超快探测
- 分子在超快强激光脉冲作用下会发生多重电离,产生的高价态分子离子在库仑排斥作用下迅速远离彼此从而发生库仑爆炸。这一库仑爆炸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探测分子内部结构信息中。同时,将时间分辨的泵浦-探测技术与库仑爆炸成像技术相结...
- 郭珂雨
- 叠层复合装药爆炸过程中铝粉分布及后燃释能特性
- 2024年
- 为探究叠层复合装药结构对铝粉后燃烧释能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爆速差约1.8 km·s^(-1)的高爆速炸药及温压炸药制备成层厚相同的叠层复合装药,通过自由空间爆炸实验及密闭空间内爆炸实验分别研究了火球演变过程、不同气体环境下各反应阶段产生的机械能,并结合数值仿真分析了爆炸过程中的铝粉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该叠层复合装药中温压炸药受到高爆速炸药的轴向挤压,加快了爆轰产物及铝粉的径向扩散速率,将铝粉云团的平均浓度降低约至温压型均匀装药的60%~80%,尾部区域仅约为50%,致使铝粉的无氧燃烧速率及输出的机械能降低;温压炸药在爆轰和无氧燃烧阶段产生的机械能之和约为温压型均匀装药的81%,但有氧燃烧阶段产生的机械能显著增加,使其产生的机械能总量未显著改变,叠层复合装药结构通过调整铝粉的空间分布,可在不损失装药总能量的前提下,有效调节温压炸药在不同阶段的后燃反应及释能过程。
- 沈飞王媛婧王奕鑫王煊军
- 关键词:温压炸药铝粉
- 电爆炸过程瞬态特性测量方法研究
- 白璐
- 水下近自由面爆炸过程中的多相流运动特性研究
- 2023年
- 水下近自由面爆炸现象涉及到爆轰气体产物、水以及空气等多种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还伴随有明显的汽液两相之间的相变转换。为了理解和掌握近水面爆炸过程中的多流体非线性耦合特性,引入基于相变转换的多相可压缩流体计算模型进行分析。采用一维激波管问题对计算模型的精确性和收敛性进行测试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维轴对称模型模拟近水面爆炸过程,获得冲击波传播、空化产生与溃灭、爆炸气泡运动等过程。爆炸气泡运动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对于由水下爆炸引起的近自由面空化现象,数值模拟清晰展示了空化域的产生、发展及其溃灭的完整过程。空化域由开始的单连通域演化为涡环形态,并向外扩展直至完全溃灭。将蒸汽体积分数0.5‰作为空化域的识别判据时,计算获得的空化域的演化过程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数值模拟结果还进一步揭示了空化域内部的一些重要的物理特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水面舰艇结构的抗爆抗冲击防护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余俊王海坤王海坤郝轶刘国振
- 关键词:水下爆炸爆炸气泡可压缩流体空泡溃灭
- 密闭空间煤尘爆炸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探究球形反应器内煤尘爆炸的传播特性,利用Fluent软件,选用剪切力输运k-ω湍流模型、涡耗散燃烧模型和Eulerian-Lagrangian离散相模型,采用速度入口、喷射半角、壁面为定壁温非滑移的边界条件,对煤尘的颗粒分布、爆炸火焰面温度分布和挥发分质量分数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煤尘爆炸最初阶段火焰面呈椭球型,温度不断升高,挥发分质量分数不断增加,火焰碰壁后呈现双W型,形成局部高度湍流,整个空间火焰最高温度升至2400 K,300 ms时挥发分质量分数位于稳定状态为40%,最终反应腔内的平均温度在1500 K左右,煤尘最终挥发分质量分数为42.5%。
- 王天枢于立富张福群刘冰心孙威
- 关键词:数值模拟煤尘爆炸爆炸过程
相关作者
- 林柏泉

- 作品数:1,024被引量:4,978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 研究主题:瓦斯 煤层 钻孔 煤体 瓦斯抽采
- 桂晓宏

- 作品数:13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 研究主题:瓦斯爆炸 爆炸过程 瓦斯 障碍物 超压
- 周宁

- 作品数:149被引量:34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
- 研究主题:化工园区 管廊 侵彻 爆炸过程 防火涂料
- 王友年

- 作品数:157被引量:174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等离子体 放电线圈 射频放电 放电 电极
- 菅从光

- 作品数:62被引量:34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瓦斯爆炸 矿井降温 瓦斯 火焰传播速度 高温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