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8篇“ 热红外异常“的相关文章
- 2023年沙雅M 6.1地震和塔吉克斯坦M 7.2地震热红外异常研究
- 2025年
- 文章基于相对功率谱方法对2023年1月30日沙雅M 6.1地震和2月23日塔吉克斯坦M 7.2地震前热红外相对功率谱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9月9日开始,新疆地区出现大面积热红外异常,共持续44 d,在异常开始后的143 d和167 d即发生这两次地震,沙雅地震位于热红外高值区边缘,塔吉克斯坦地震距离最近的异常区约200 km;(2)沙雅地震震中功率谱高值呈现“单峰式”变化,塔吉克斯坦地震震中高值呈现“双峰式”波动变化,并且高值持续时间更长;(3)通过震例梳理,发现当新疆地区出现大面积热红外相对功率谱异常时,其后6个月内,在异常区边缘及附近地区存在发生6.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优势发震时间为3个月。
- 张桉赫艾萨·伊斯马伊力
- 关键词:地震
- 新疆及周边地区地震热红外异常
- 2024年
- 文中以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黑体亮度温度产品为数据源,提取2008—2021年新疆及周边地区热红外相对功率谱异常,并对该地区的地震热红外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热红外相对功率谱频段1对新疆及周边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对应率最高,为44%,但只有6.0~6.9级地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R值为0.342,大于R_(0)(0.306)。5.0~5.9级地震的优势发震时间为异常开始后3个月内及结束后0.5个月内,6.0~6.9级地震则为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及7~12个月;各震级档的优势发震区域均为异常区边缘至周边200km范围内。2)热红外相对功率谱异常对应的6.0~6.9级地震的异常面积和持续时间与震级呈正相关,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峰值与震级在2个震级档内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该异常在阿尔金地区出现的次数最多,且地震对应率较高;南疆地区的地震对应率高于北疆地区;盆地内的异常具有更高的地震对应率,且对应地震的震级更高。4)异常多发生于春季,而秋季异常的对应率最高。5)对应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类型占比与新疆地区各地震类型的占比基本一致;震例多为浅源地震。
- 张桉赫钟美娇艾萨·伊斯马伊力刘萍
-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热红外异常研究
- 2024年
- 应用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相对功率谱法和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提取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前的热红外信息。结果表明,震前存在显著的热红外异常现象。相对功率谱法提取到的热红外异常现象分为两个阶段:(1)在2023年10月以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交汇处为核心区,出现了沿北东向展布的热红外异常(功率谱最高值超过8);(2)在2023年11月,冷龙岭断裂和金强河断裂交汇处至日月山断裂和拉脊山断裂交汇处出现了较弱的热红外异常(功率谱最高值不到7),异常的空间演化逐步向震中靠近。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的计算结果显示出背景性异常的特征,9月在祁连山中东至甘东南段出现了显著的长波辐射异常,两种热红外异常提取方法的结果起到了互相佐证的作用。
- 钟美娇张元生廖洪月郭晓
- 关键词:热红外遥感亮度温度长波辐射地震
- 基于传统和深度学习方法的震前热红外异常提取及预测研究
- 构造活动往往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的热辐射状态,随着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红外遥感技术获得的热红外信息能够反映热辐射的动态变化。地震作为构造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震前孕震区热红外异常变化规...
- 张敬业
- 关键词:前兆异常
- 松原M_(S)5.1地震前断层土壤气H_(2)、Hg地球化学特征与热红外异常响应研究
- 2023年
- 利用多种气体开展联合观测是捕捉地震前兆异常的有效途径。氢、汞观测作为地震短临预测主要手段和前兆指标,在揭示地下(断裂带)流体与地震孕育、发生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黑龙江肇东观测井开展断裂带土壤气H_(2)、Hg野外定点联合观测试验,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松原宁江M_(S)5.1主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震兆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断裂带土壤气H_(2)、Hg浓度在宁江M_(S)5.1地震前分别存在3个月的短期异常和3天的临震异常,二者在主震前后表现形式以及频谱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氢、汞特性和孕震机理有关;(2)断裂带土壤气H_(2)、Hg浓度在宁江M_(S)5.1主震及余震时段均存在高值异常,主要表现为“高值异常—恢复正常—发生主震—震后高值异常—恢复正常—发生较强余震”,具有持续性、可重复性和配套性的特点;(3)吉林松原宁江M_(S)5.1地震前后肇东断裂带土壤气H_(2)、Hg地球化学特征与震中区附近热红外异常具有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土壤气H_(2)峰值异常—震中区热红外高值异常—发生主震—土壤气Hg峰值异常—震中区热红外异常下降—土壤气H_(2)、Hg震后次高值异常—发生强余震”的特点。以上认识,为松辽盆地开展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与热红外异常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 李继业胡澜缤李营马龙辰王强张思萌李冬妮
- 关键词:地球化学热红外
- 玛多M7.4级地震前降水量与热红外异常变化分析
- 2022年
- 对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观测点的降水量与附近区域地表热红外辐射亮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多年降水量与辐射亮温的趋势性变化较为一致,并且在玛多M7.4级地震前降水量与热红外辐射亮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年度月平均最低辐射亮温自2019~2021年升高了约6 K,平均每年最低辐射亮温升高3 K;降水量在地震之前比往年同期明显增加,2021年4月和5月流量分别高出2017~2021年同月平均值10 mm和18 mm;热红外功率谱幅值在震前存在明显的中期异常。这些较显著的异常变化印证了大地震前可能存在的气象和热红外异常现象,对于结合气象变化开展热红外在地震预测预报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张飞捷钟美娇
- 关键词:降水量热红外遥感气候
- 2021年云南省3次中强地震前后热红外异常特征分析
- 2022年
- 基于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G热红外观测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和相对功率谱方法,对2021年云南省3次中强地震,即漾濞M_(S)6.4地震、双柏M_(S)5.1地震和盈江M_(S)5.0地震发生前后的地表亮温异常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前均存在显著的热红外亮温异常现象,其异常首先出现在区域主要活动断裂一端,沿断裂带扩展,异常面积和相对功率谱幅度均逐渐增强;之后迅速减弱,在衰减过程中发震,震中多位于异常增温区边缘或附近。分析认为,3次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的可能原因是,区域应力累积致使岩层破裂,地壳深源气体和流体与周围岩层相互作用,造成地表产生增温效应。
- 李利波张翔李智蓉
- 关键词:小波变换
- 基于MODIS数据的伽师—阿图什交界M_(S)5.8地震热红外异常检测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以2011年8月11日在伽师—阿图什交界处发生的5.8级地震为例,利用MODIS的LST产品数据,采用STL分解法有效地去除地表温度时空数据中的年变趋势及季节因素周期性的影响,对其余的残余项进行GESD异常检测,并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的LST异常及其他地震的关系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温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利用STL分解法可以看出震前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增温现象经历了“出现-扩大-分散增温-增温幅度达到极值-消失-发震”等几个阶段。(2)发震前四个月研究区周围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2月10日发震断层周围出现大面积异常,异常特征持续2个月后的4个月发震,峰值距发震时刻时间间隔较长。(3)余震分布与断裂带和热红外异常分布特征相关,震后大部分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发生的震前出现热红外异常的断裂带附近。(4)通过对比同地区相似震例发现,本次地震与2018年9月4日伽师县M_(S)5.5地震的热异常特征有许多共同点,其中相同的峰值距发震时刻的时间间隔具有一致性,为震前热红外异常特征的归纳提供典型的参考信息。该次地震热红外异常显著,进一步验证了卫星热红外异常在地震预判方面的作用。
- 买合木提江·维吉旦玉素甫江·如素力仇忠丽迪里胡玛尔·阿汗木江
- 关键词:时空变化特征
- 玛多M7.4级地震前降水量与热红外异常变化分析
- 自从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热红外辐射在震前存在增强现象(Gorny等,1988)后,地震热红外异常开始得到广泛研究。较多的研究发现了地壳构造在能量的积累和释放过程中(如地震)会伴随着地面热红外辐射的异常变化(Ouzoun...
- 钟美娇张飞捷
- 关键词:热红外异常
- 雅安芦山2013年M_(S) 7.0地震与2022年M_(S) 6.3地震前热红外异常对比分析
- 2022年
- 1研究背景为完成申报中国“震情会商技术方法”必需流程,西安市地震局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业务指导下,2022年2月11日起,对卫星热红外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分析方法(以下简称本方法)进行在线测试,每周五定时向该研究所报送测试报告。在测试过程中发现,2022年6月1日雅安市芦山M_(S) 6.3地震(30.38°N,102.93°E)前约2月,出现与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M_(S) 7.0(30.3°N,103°E)地震前相似的卫星热红外异常。
- 廖洪月杨星董娜王刚朱林唐好丛
- 关键词:热红外异常
相关作者
- 张元生

- 作品数:187被引量:94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热红外 热红外异常 亮温 青藏高原东北缘
- 强祖基

- 作品数:97被引量:555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卫星热红外 地震前兆 卫星热红外异常 地震预报
- 单新建

- 作品数:386被引量:2,232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INSAR 地震 同震形变 汶川地震 M
- 徐秀登

- 作品数:57被引量:3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地震 增温异常 地震短临预测 地震前兆 卫星热红外异常
- 魏从信

- 作品数:51被引量:17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热红外 热红外异常 亮温 热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