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3篇“ 烧伤脓毒症“的相关文章
瑞马唑仑通过调节Notch-1/Hes信号通路对烧伤脓毒症模型大鼠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RZ)调节Notch-1/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Hes)信号通路对烧伤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RZ组(RZ-L组,3mg/kg RZ)、高剂量RZ组(RZ-H组,6mg/kg RZ)和高剂量RZ+Notch-1激活剂Jagged1组(RZ-H+Jagged1组,6mg/kg RZ+0.67mg/kg Jagged1),每组12只。在大鼠背部建立2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烧伤)模型,之后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制备烧伤脓毒症模型。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肠黏膜损伤评分(Chiu’s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内毒素、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及回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RT-qPCR法检测回肠组织Notch-1,He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Notch-1/He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Normal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肠黏膜损伤评分(5.30±0.48分vs 1.00±0.52分)、血清内毒素(135.69±16.24 pg/ml vs 62.48±3.23 pg/ml),D-乳酸(1403.58±68.97 pg/ml vs 752.06±25.29 pg/ml)和DAO水平(137.55±12.37 pg/ml vs 58.52±4.43 pg/ml)、回肠组织IL-6(186.45±16.37 ng/ml vs 21.32±3.66 ng/ml),TNF-α(163.37±11.40 ng/ml vs 15.52±1.03 ng/ml)和MPO水平(8.94±0.92 U/ml vs 2.35±0.33 U/ml)及Notch-1 mRNA(1.86±0.19 vs 1.00±0.10)和蛋白(0.79±0.08 vs 0.21±0.02),Hes-1 mRNA(2.13±0.21 vs 1.00±0.12)和蛋白(0.88±0.09 vs 0.32±0.0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94~47.368,均P<0.05)。与Model组相比,RZ-L组和RZ-H组相应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Z-L=5.650~21.448,tRZ-H=4.435~42.403,均P<0.05)。Notch-1激活剂Jagged1减弱了RZ对烧伤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治疗作用。结论RZ可能通过抑制Notch-1/Hes信号通路减轻烧伤脓毒症模型大鼠的肠道损伤。
吴辉振彭坚夏艳琼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肠道损伤
中性粒细胞与烧伤脓毒症被引量:1
2024年
脓毒症是严重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害危重烧伤患者生命的首要因素。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高达75%。中性粒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细胞之一,也是感染部位募集最早、最多的免疫细胞,在局部感染的清除和损伤组织修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众多研究已深入揭示了烧伤脓毒症的发病和进展机制,中性粒细胞在其中的作用逐渐明朗。该文详细阐述了中性粒细胞在烧伤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关键机制,并基于中性粒细胞在烧伤脓毒症中的独特生物学行为,探讨了其在烧伤脓毒症预警与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以及烧伤脓毒症的潜在治疗手段。
孙炳伟王逸凡杨云稀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中性粒细胞预警
烧伤脓毒症与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脓毒症是深度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细胞免疫、氧化应激、补体系统等多方面的因素,易造成肺、肝、肾、脑、心血管等脏器及组织的严重损伤。由于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多器官功能障碍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关于脓毒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机制,以提高烧伤脓毒症及其导致的多器官损伤的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就烧伤脓毒症造成各器官损伤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师婷娟栾樱译阴赪宏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多器官损伤
烧伤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4年
目的建立烧伤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12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既往病史及现病史(有无糖尿病、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呼吸频率、是否合并ARDS以及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等资料,并根据是否合并ARDS将其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结果12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中37例(29.37%)并发ARDS,设为ARDS组;89例(70.63%)未并发ARDS,设为非ARDS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DS组合并有低氧血症与肺部感染、呼吸频率异常患者比例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IPS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χ^(2)/t=45.628、50.603、14.244、8.225、10.526、9.590,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低氧血症与肺部感染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IPS高是烧伤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3.512~27.823、1.893~12.279、1.738~9.126、1.481~11.418、1.672~12.012,P<0.001、P=0.001、P=0.001、P=0.007、P=0.003)。得出预测模型公式为P=-2.318+1.289×低氧血症+1.573×肺部感染+1.382×APACHEⅡ评分+1.414×SOFA评分+1.500×LIPS。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5、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86.5%。结论低氧血症、肺部感染、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LIPS是烧伤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烧伤脓毒症患者是否并发ARDS的价值较高。
熊亮于杨成爱玲赵廷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PCT、IL-6联合PLT检测在烧伤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索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联合血小板(PLT)检测在大面积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01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烧伤后第3天PLT水平和第7天血清PCT及IL-6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6、PLT联合检测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IL-6、PLT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935、0.794、0.904.0.961。结论:PCTIL-6、PLT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诊断脓毒症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效率最佳,对临床早期诊断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脓毒症具有一定的价值。
董振波王春华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
苦玄参提取物减轻烧伤脓毒症模型小鼠T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苦玄参提取物(PFE)通过调节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对烧伤脓毒症模型小鼠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SPF雄性C57小鼠[体质量为21~25(22±2)g,10周龄]分为6组,烧伤组、模型组和PFE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PFE低、中、高剂量组模型制备结束后次日分别灌胃0.5 g/kg、1.0 g/kg、2.0 g/kg PFE,连续给药1周;阳性组:模型制备结束后次日,皮下注射10μg Flt3L,连续注射9 d。给药结束后1、3、5 d分别检测背部皮肤荧光强度;给药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脾脏T淋巴亚群变化、皮下、肺、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IL-2、IL-4、干扰素-γ(IFN-γ)、Flt3L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模型组创面细菌荧光强度、IL-6[(59.44±5.41)μg/L比(23.47±3.29)μg/L]、IL-1β[(80.47±6.83)μg/L比(32.74±4.36)μg/L]、TNF-α[(12.33±1.15)μg/L比(4.76±0.97)μg/L]水平、创面组织、肺组织、脾组织病理评分、IL-2、IL-4、IFN-γ蛋白表达、CD8^(+)T细胞比例[(65.33±5.68)%比(26.72±6.75)%]均高于烧伤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3^(+)T细胞比例[(34.55±3.29)%比(64.49±9.33)%]、CD4^(+)T细胞比例[(16.71±3.49)%比(48.18±7.36)%]、CD4^(+)/CD8^(+)[(0.26±0.06)比(1.81±0.35)]均低于烧伤组(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PFE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创面细菌荧光强度较弱;IL-6、IL-1β、TNF-α水平、创面组织、肺组织、脾组织病理评分、IL-2、IL-4、IFN-γ蛋白表达、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模型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3^(+)T、CD4^(+)T、CD4^(+)/CD8^(+)均高于模型组,具有剂量依赖性(均P<0.05)。结论PFE可降低感染创面细菌含量,降低炎症反应以及器官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lt3L、促进T淋巴细胞活性�
王维章文齐
关键词:脓毒症烧伤动物实验
舒芬太尼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对烧伤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调节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对烧伤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uf低剂量组(0.75μg/kg)、suf高剂量组(3μg/kg)、亚胺培南组(90 mg/kg)、suf高剂量+库马霉素组(3μg/kg suf+4 mg/kg库马霉素)。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6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尼克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JAK2、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肝组织中肝细胞肿胀、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TNF-α、MCP-1、IL-6含量,肝细胞凋亡率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suf低、高剂量组和亚胺培南组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有所改善,肝组织TNF-α、MCP-1、IL-6含量,肝细胞凋亡率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suf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改变较suf低剂量组显著(P<0.05),与亚胺培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库马霉素抑制了高剂量suf对烧伤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suf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改善烧伤脓毒症大鼠肝损伤。
徐芳梁毅何勇徐聚龙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舒芬太尼JANUS激酶2STAT3转录因子
PCT、IL-6联合PLT检测在大面积烧伤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脓毒症作为大面积烧伤后易出现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会使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只有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白细胞介素-6(Interlenkin-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作为炎症反应中的...
董振波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脓毒症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
基于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分析烧伤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分析烧伤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特征。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7月—2023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10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脓毒症患者,其中男68例,年龄57~92岁;女41例,年龄48~83岁。采集患者住院期间的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痰液或其他液体标本,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86例患者)和mNGS技术检测(109例患者)。统计采用mNGS技术检测的送检标本类型及检出病原体的情况,同时将患者分为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ICU组(78例)和未入住ICU的非ICU组(31例),并对2组患者感染的病原体进行分析。另对同时进行mNGS技术检测和微生物培养检测的86例患者标本的病原体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mNGS技术检测的109份标本中,血液标本42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17份、痰液标本4份、脑脊液标本6份、脓液标本16份、组织液标本24份;共检测出39种病原体,其中细菌13种、真菌12种、病毒10种、寄生虫2种、支原体2种;检出病原体的总体阳性率为88.99%(97/109)。检出率排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假单胞菌,排前3位的革兰阳性菌依次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检出率排前3位的病毒依次是人类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细环病毒;检出率排前3位的真菌依次是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黄曲霉菌。27例患者感染1种病原体,45例患者感染2种病原体,25例患者感染≥3种病原体。与非ICU组相比,ICU组患者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烟曲霉菌、巨细胞病毒的占比均明显升高(χ^(2)值分别为8.62、7.93、3.93、5.48、4.28、5.58,P<0.05)。mNGS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法检出的病原体中,最常见细菌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的真菌是曲霉菌属�
史继静赵靓李晓亮张群夏成德马超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宏基因组学病原体
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抗凝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对照组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采用肝素抗凝,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氧合指数、乳酸水平以及凝血功能。结果血液净化后,研究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细胞计数(WBC)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365、5.723、4.919、5.049、8.526、9.911,P均<0.001),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5.177,P<0.001),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7.454、6.578,P均<0.001)。结论与应用肝素抗凝相比,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更能有效减轻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加氧气供应,减少乳酸堆积,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更小。
徐苗钟洪涛贺宇
关键词:枸橼酸钠连续性血液净化抗凝

相关作者

柴家科
作品数:1,043被引量:3,822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脓毒症 烧伤后 烫伤 严重烧伤
姚咏明
作品数:909被引量:6,708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烧伤 脓毒症大鼠 调节性T细胞
盛志勇
作品数:1,121被引量:8,180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脓毒症 烫伤 烫伤大鼠 卡巴胆碱
申传安
作品数:286被引量:94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脓毒症 骨骼肌 烧伤脓毒症 泛素
贺立新
作品数:134被引量:766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脓毒症 切痂 休克期切痂 严重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