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篇“ 烃类污染物“的相关文章
一种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可生化性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可生化性的评价方法,属于土壤石油烃污染检测和治理技术领域,以待测石油烃污染土壤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分光光度计特定波长测定的土壤石油烃含量的相关性为基础,快速评估土壤中不同类型和浓...
杨博薛琪昊王雅婷李金灵屈撑囤
一种强化微生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涉及微生降解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微生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蚯蚓干粉:20~25%;狗牙根:15~20;改性轮虫粉:0.5~1%;修复剂:1~2%;脂肪...
季文兵 赵彩衣 胡若愚 尹爱经 张晓雨 冯艳红 芦园园 胡哲伟 李琦
城市大气细颗粒烃类污染物污染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正构烷烃、霍烷和甾烷是大气细颗粒(PM_(2.5))中常见的烃类污染物。然而,这类污染物在城市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仍缺乏认识,环境因子对其大气浓度的影响还有待探明。本项目以大城市广州为研究区域,对PM_(2.5)中两类烃类污染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广州这两类烃类污染物的浓度(正构烷烃:1.75~126 ng/m^(3),霍烷和甾烷:0.077~3.35 ng/m^(3))整体低于我国其他城市;正构烷烃浓度在工业活动相对较为密集的城区较高;石化企业的生产活动对霍烷和甾烷具有潜在的排放贡献。正构烷烃特征指标显示,植源是PM_(2.5)中该类污染物重要的来源;在市政和工业活动密集的采样点,人为源的影响更为显著。源解析模型也证实,植源对城区正构烷烃的排放贡献达38.1%,高于生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等排放源。夏季,机动车尾气对霍烷和甾烷的排放贡献明显增加;该类污染物在其他季节主要源于煤燃烧。温度和风速是影响这两类烃类污染物大气浓度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环境因子对正构烷烃浓度的影响与其同系的碳数有关。
莫文清樊芸付思琪陈艺欢曾源陈社军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烃类污染物正构烷烃甾烷
油库周缘区地下水烃类污染物示踪研究
2024年
油库周缘区地下水中烃类溯源分析对于查明地下水中烃类污染物来源与保障油库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采用色谱与色谱-质谱方法对油库内外地下水浮油与水样中烃类特征组分进行分析,筛选出全烃色谱指纹、饱和烃二环倍半萜指纹和芳烃萘菲系列指纹特征比值,结合不同结构化合的分子指纹特征比值对油库内外地下水烃类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油库内外地下水浮油的色谱指纹特征、二环倍半萜系列与芳烃萘菲系列化合特征比值都具有明显相似性,呈现同一来源特征;星图对比油库内外浮油及地下水中的烃类,上述特征比值也呈现相似性,揭示油库周缘区地下水中烃类污染物与库内浮油及地下水中烃类具有较强的亲缘性。目前对于地下水中油烃污染来源鉴别还缺乏一套明确的对比方法,二环倍半萜与芳烃萘菲系列化合可以作为可靠的油源鉴别指标,为研究地下水油烃污染来源提供一种分析技术手段。
王永庆李洪波赵红静赵红静
关键词:地下水油库
页岩气钻井液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生有效性及毒性的时间变化趋势
2024年
页岩气开发有助于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了解页岩气开采过程的潜在风险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油基钻井液含高浓度的石油烃类质,可造成周边土壤污染,但目前对污染土壤的毒性效应知之甚少.为考察老化对页岩气开采污染土壤中典型污染物的生有效性和毒性的影响,本研究将油基钻井液污染土壤老化至270 d,利用耗竭性萃取和Tenax萃取分析了不同时间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和烷烃总浓度和生有效浓度,同时测试了土壤对白符跳虫的96-h致死性以及存活跳虫中富集的污染物.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污染土壤中PAHs主要以低环形式存在,污染物有效性随老化时间延长显著下降,且高环PAHs生有效性降低更快.场地环境可检出浓度下,即使老化270 d,钻井液污染土壤仍对跳虫表现高毒性(96-h LC50为4.00%),但毒性随老化时间延长,逐步下降,且与土壤中多环芳烃生有效浓度以及生体内富集有机浓度密切相关.本研究揭示了老化时间对钻井液污染土壤中主要污染物有效性和毒性的影响,有利于全面认识页岩气开采过程对周边土壤的潜在风险.
项成吴凡游静
关键词:生物有效性土壤毒性
场地石油烃类污染物荧光原位监测仪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场地石油烃类污染物荧光原位监测仪。;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对场地污染调查、治理及应急监测,主要用于土壤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现场快速检测。;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
姚康刘洋秦飞虎汤咏张凯章国灿刘刚赵淑章
一种场地石油烃类污染物荧光原位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场地石油烃类污染物荧光原位监测方法,本发明采用石油烃类污染物荧光原位检测装置先在待检测场地处进行造孔,然后控制石油烃类污染物荧光原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窗口达到指定深度,对指定深度处土壤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进行检测...
戴庞达肖雪陶煦张萍干健
紫外诱导荧光的土壤石油烃类污染物原位检测技术被引量:2
2023年
石油烃类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随着时间逐步迁移到土壤深层。传统的土壤石油烃检测方法因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及时快速地检测深层土壤中的石油烃质量分数。为快速检测深层土壤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诱导荧光的石油烃原位检测技术,利用280 nm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激发光源、光电倍增管(PMT)作为信号检测器完成对土壤中石油烃质量分数的探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土壤类型(红壤、黄壤、黑土和湖底淤泥土)中各类机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和空压机油)的定量检测,检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RE)小于10.0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00%,土壤中各类石油烃的检出限均小于136 mg/kg,完成单个样本测量仅需2.0 s。
杨金强杨瑞芳赵南京殷高方马明俊马明俊石高勇方丽孟德硕刘文清
关键词:土壤石油烃光电倍增管
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石油化工烃类污染物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石油化工烃类污染物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机构及检测机构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采用万向调节机构可以检测到不同方位和角度下样品的红外光谱,可以得到更全...
肖璐马小东傅徐阳臧一瑾胡小苗
一种使用纤维素纳米晶体去除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纤维素纳米晶体去除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应用方法,属于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纤维素纳米晶体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均匀粒径的棒状纳米颗粒,纤维素纳米晶体作为颗粒乳化剂,能够与石油烃类污染物发生相...
张寅清祝凌燕马弋杨艺张楠

相关作者

马明俊
作品数:141被引量:39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重金属 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 水体重金属
冯巍巍
作品数:103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质 光源 双光路 海水水质 偏振
赵南京
作品数:287被引量:96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光谱学 三维荧光光谱 水体 重金属
方丽
作品数:116被引量:26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主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藻类 激光诱导击穿 光谱学 土壤
史荣久
作品数:107被引量:37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降解菌 硫酸盐还原菌 鼠李糖脂 产生菌 废水生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