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8篇“ 灌溉模式“的相关文章
不同灌溉模式水稻生长及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5年
为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选用“龙粳31”进行对比试验,设计控制灌溉(KG)、浅晒浅灌溉(QS)、常规灌溉(CG)三种灌溉模式,观测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株高、分蘖、耗水量、土壤温度以及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株高与分蘖数规律一致,其中KG处理株高与分蘖数均为最大。QS处理土层温度最稳定,其次是CG处理、KG处理;水稻生育期内KG处理耗水量最小,较QS处理、CG处理耗水量少5.89%、11.63%;不同处理对水稻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有一定影响,KG处理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QS处理、CG处理,各处理在抽穗开花期光合速率达到高峰,KG处理峰值为22.59μmol/(m 2·s),较QS处理高6.41%,较CG处理高12.16%。综合以上分析表明,KG处理在水稻生育期耗水量最少,且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更优,推广该模式可以减少农业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黄彦王占浩司振江王柏王豪毅曹程鹏
关键词:灌溉模式水稻光合特性
现代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模式及推广策略
2025年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节水灌溉模式具有节水效率高和对环境友好的特点,逐渐成为农业灌溉的主流选择。该文围绕推广节水灌溉模式的重要性展开探讨,详细介绍了滴灌、微喷灌、地下渗灌、智能灌溉等不同灌溉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强政策补贴支持与建立激励机制、提供技术培训与支持服务、关注创新研发与技术升级等有效的推广策略,旨在促进节水灌溉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为现代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及实践路径。
冯立国
关键词:节水灌溉模式现代农业
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温度及氮素分布的影响
2025年
为了研究在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下对稻田土壤温度和氮素分布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并选用“龙粳31”水稻进行试验,通过设置常规灌溉(CG)、浅晒浅灌溉(QS)、控制灌溉(KG)三种灌溉模式,研究了三种灌溉模式下稻田土壤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对不同土层深度NH_(4)^(+)-N和NO_(3)^(-)-N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内CG处理耗水量最大,较QS、KG处理耗水量多6.50%、13.16%,各处理在拔节孕穗期耗水量最大。随着水稻生长发育的推进,不同处理各土层温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拔节孕穗期达到最大值。在不同土层深度,各处理土层温度呈现随土层深度逐步下降的趋势。QS处理土层温差最小,其次是CG处理,KG处理温差最大。整个生育期内,各处理不同土层均在分蘖期有较高的NH_(4)^(+)-N含量。各处理随土层深度增加NH_(4)^(+)-N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20 cm土层,KG处理NH_(4)^(+)-N含量最高,较QS、CG处理增高了2.45%、5.93%。在20~40 cm土层,CG处理较QS、KG处理增高了4.82%、9.32%。各处理NO_(3)^(-)-N含量均在分蘖期较大,在抽穗开花期较小。随土层深度增加,CG处理NO_(3)^(-)-N含量先降低后增高,QS、KG处理NO_(3)^(-)-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研究结果表明,KG处理和QS处理可以减少水稻种植期间水资源的消耗,同时有利于氮素在浅层土壤的留存,减少氮素的损失,起到节水减排的作用。
黄彦王占浩司振江王柏王豪毅曹程鹏
关键词:灌溉模式稻田土壤温度铵态氮
一种基于气候环境的农业灌溉模式智能调控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灌溉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气候环境的农业灌溉模式智能调控系统及方法,包括:渠道灌溉模块、传感渗透模块、土壤测试模块、作物建模模块和灌溉调节模块,渠道灌溉模块用于设置灌溉明渠、封闭暗渠和供水管道,传感渗透模块用...
孙旋
不同灌溉模式对胡杨根蘖苗功能性状的影响
2025年
为巩固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成效,需探明最适宜胡杨根蘖苗生长的灌溉模式,以促进区域生态恢复。根蘖苗作为胡杨种群的主要增殖方式和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其功能性状是反映生存策略的重要指标,但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研究在昆阿斯特生态闸口附近,进行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胡杨根蘖苗功能性状影响的野外试验。通过设置3种不同的灌溉梯度,研究灌溉频次、灌溉水量和灌溉持续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胡杨根蘖苗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F2灌溉模式下,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以及根蘖苗的叶面积(LA)、干物质含量(LDMC)和氮磷比(LN/LP)均显著高于F1和F3灌溉模式。相比之下,F1灌溉模式导致土壤全盐含量较高,进而引起根蘖苗LDMC和LN/LP的下降,同时比叶面积(SLA)有所上升。进一步研究表明,土壤全氮对叶面积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到52.4%。相反,土壤全盐含量对LDMC和LN/LP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对SLA具有促进作用,贡献率为31.6%。土壤全磷、pH和含水率对根蘖苗功能性状的总体贡献率较低,仅为16%。因此,根据不同灌溉模式下根蘖苗长势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根蘖苗功能性状的影响,确定出F2灌溉模式(灌溉频次23 d,每10 m断根沟每次灌溉水量6 m^(3),灌溉持续时间2 d)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进而有效的促进胡杨根蘖苗的生长。这一研究结果为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孟祥东凌红波张广朋张凌凯王子康覃小林
关键词:塔里木河下游灌溉模式根蘖苗功能性状理化性质
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的运用研究
2025年
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已经大幅度提升,但由于气候的不稳定性,许多地方遭受了各种程度的自然灾害,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个难题,必须对农田灌溉用水实施有力的控制,以防止水资源的滥用。考虑到现阶段的水资源匮乏状况,通过逐步实施农田灌溉节约策略,既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对促进农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郭占芳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水资源
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碳、氮及组分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试验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七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采用大田试验,以“龙粳31”为种植品种,设置了控制灌溉(KG)、常规灌溉(CG)和浅晒浅灌溉(QG)3种灌溉模式,研究了水稻全生育期内不同灌溉模式下0~60 cm土层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G模式下水稻产量相对QG模式和CG模式分别提升3.2%和7.7%。KG模式和QG模式耗水情况相较于CG模式分别降低14.2%和10.3%。SOC、DOC和LOC共3种碳素含量变化情况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40~6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小。不同灌溉模式下,KG模式稻田土壤中SOC相对QG模式和CG模式分别降低4.9%和9.1%,DOC相对降低3.8%和4.1%,LOC含量相对降低12.3%和13.6%。3种灌溉模式下NH_(4)^(+)-N含量两次变化拐点均出现在分蘖期以及抽穗开花期,KG模式和QG模式下NH_(4)^(+)-N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小于CG模式;NO_(3)^(-)-N含量变化拐点与NH_(4)^(+)-N变化情况相似,NH_(4)^(+)-N含量在浅层变化较为明显,KG模式NH_(4)^(+)-N含量增多了3.3%和9.8%。节水灌溉模式下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的分解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固氮能力。
黄彦王豪毅司振江王柏王占浩曹程鹏
关键词:灌溉模式土壤有机碳铵态氮
农田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措施分析
2025年
在农田灌溉工程开展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转变传统灌溉方法和灌溉模式,能够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有限淡水资源得到科学分配,有力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农田水利灌溉常用的几种模式,并进一步分析节水灌溉工作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韩向阳
关键词:节水灌溉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
2025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灌溉作为农业生产中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与产量。在干旱或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农业灌溉不仅是增加产量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探讨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杨冰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
2025年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灌溉工程,水利灌溉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在节水灌溉上做文章。本文针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现状,提出了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通过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和对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的深入研究,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孙鹏飞
关键词: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模式

相关作者

崔远来
作品数:316被引量:2,910H指数:3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灌区 灌溉 节水灌溉 稻田
徐建新
作品数:266被引量:1,615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研究主题:水资源 灌区 综合评价 农业用水量 黄河
何军
作品数:75被引量:37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缓释肥 水稻 灌溉模式 稻田 ET0
朱士江
作品数:154被引量:43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灌水器 生物炭 迷宫流道 滴头 水分利用效率
张忠学
作品数:162被引量:1,15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水肥耦合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