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0篇“ 潜在蒸散“的相关文章
- 塔布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
- 2024年
- 潜在蒸散量(ET_(0))对流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分析ET_(0)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响应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塔布河流域及周边7个气象站1981—2023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P-M)公式估算流域ET_(0)并分析其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采用Beven敏感性公式计算季和年尺度ET_(0)对关键气象要素的敏感系数,并探究敏感系数的变化趋势;结合气象要素多年相对变化率定量分析影响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塔布河流域年ET_(0)以4.09 mm·(10a)-1的速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多年均值1024.51 mm;空间上,年ET_(0)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2)年ET_(0)对各气象要素敏感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序为:相对湿度>最高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最低气温;春季、秋季和冬季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夏季对最高气温最敏感。(3)影响年ET_(0)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是最高气温和风速,贡献率分别为4.86%和-4.37%;春、夏、秋、冬四季ET_(0)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分别是最高气温、风速、风速、相对湿度。最高气温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下降是流域ET_(0)上升的主要原因。
- 王佳爽高晓瑜李为萍池曌男张家鹏吴怡萱
-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贡献率
- 基于BP网络的白杨树潜在蒸散量模拟优化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寻最优的白杨树潜在蒸散量(ET_(0))模拟方法。【方法】基于贵德县2022年1—6月的气象数据,建立了不同算法优化下白杨树ET_(0)的模拟模型,选取151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选取30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影响白杨树ET_(0)的主要因素为平均气温,2 m高处风速,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基于不同算法优化后的BP网络模型在模拟白杨树ET_(0)方面的精度优于传统的BP网络模型。【结论】EWOA-BP网络模型的模拟精度最佳,可以作为预测白杨树ET_(0)的首选模型。
- 高涛袁日萍郑丽萍王尚涛甘永德
- 关键词:BP网络气象
- 1979—2021年新疆昆仑山北坡潜在蒸散时空变化研究
- 2024年
- 蒸散是陆面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在高寒干旱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新疆昆仑山北坡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山区实地气象观测匮乏,对潜在蒸散的认识也有待加强。通过Mann-Kendall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1979—2021年新疆昆仑山北坡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比较了各流域的变化趋势,并且分析了潜在蒸散与其他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昆仑山北坡年均潜在蒸散为733.5 mm,从塔里木盆地南缘向南呈现出逐渐减小的空间变化趋势。(2)1979—2021年潜在蒸散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变化率为8.7 mm·(10a)^(-1),其中2007年以前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有下降趋势。(3)在喀什噶尔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和田河流域、克里雅河流域、车尔臣河流域以及库木库里盆地6个流域中,车尔臣河流域年均潜在蒸散最高(810.8 mm),其线性变化率也最大(11.4 mm·(10a)^(-1)),和田河流域和克里雅河流域潜在蒸散的升高趋势相对较小,线性变化率分别为4.9 mm·(10a)^(-1)和5.0 mm·(10a)^(-1)。未来仍应加强新疆昆仑山北坡高海拔区域的水文气象观测,以便明确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水文不确定性。
- 李红阳陈天宇王圣杰张明军
- 关键词:潜在蒸散
- 2005-202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站月潜在蒸散量数据集
- 2024年
- 潜在蒸散表征大气蒸发能力,是衡量区域蒸发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气候干旱程度变化、水资源供需平衡、植被耗水量等的关键参数。在收集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12个生态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位于西北干旱区生态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基础上,经过数据质量控制与插补,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生成了2005-202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站月潜在蒸散量数据集。本数据集时间序列较长、覆盖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可作为亚洲中部干旱问题研究的基础数据、模型输入数据、模拟结果验证数据等,也可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苏文张心昱李锦初玉高新莲郭小伟姜峻李国振连杰林丽莎汪树超杨淇越张志山朱元骏
-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西北干旱区生态站
- 河西走廊潜在蒸散发时空格局变化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被引量:4
- 2024年
- 蒸散发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潜在蒸散发(ET_0)与气象变量交互作用复杂,亟需揭示ET_0变化对气象变量的响应机理。基于河西走廊及周边21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河西走廊整体及3分区2个空间尺度,揭示ET_0时空变化规律,明确ET_0对各气象因素变化敏感性及贡献。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及分区ET_0均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Z>1.98),线性变化率2.94 mm·a~(-1),且黑河分区变化最明显。(2)ET_0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变化,中东部石羊河分区(1003.78 mm)、黑河分区(1031.30 mm)较小,西部疏勒河分区(1171.89 mm)较大。(3)河西走廊ET_0对气象因素变化敏感性排序为相对湿度(RH)、日最高气温(T_(max))、日照时数(n)、平均风速(u)、日降水量(P),ET_0对RH减少最敏感,对P变化最不敏感。(4)u增大是造成河西走廊ET_0增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RH减少、T_(max)升高、n增加。(5)疏勒河分区、黑河分区、石羊河分区ET_0呈增加变化,贡献最大因素分别为T_(max)(5.13%)、u(8.22%)、T_(max)(5.97%),贡献最小因素为n。气候因素中的风速和气温变化是河西走廊地区ET_0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对合理规划农田灌溉用水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
- 马亚丽牛最荣孙栋元
- 关键词:河西走廊
- 1956—2019年元谋干热河谷潜在蒸散发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为探究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通过应用彭曼蒙特斯模型、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气候倾向率和距平相关方法,分时段分析1956—2019年逐日气象要素值。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整体呈极显著下降的趋势,年度潜在蒸散发在1982年发生突变;各季潜在蒸散发变化明显,变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5月、12月—次年2月、6—8月、9—11月;除1956—1982年12月—次年2月,1982—2019年9—11月、12月—次年2月潜在蒸散发有所增长外,剩下时段都呈减少趋势,1982年为各季的突变点。潜在蒸散发转折点为1982年;1982年前,年度潜在蒸散发距平占主导;1982年后,负距平占据主导,2008、2015年发生两次较大的波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年潜在蒸散发变化主要取决于日照时间、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各季潜在蒸散发主要是由各气象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具有季节性差异;1982年以前,6—8月、9—11月潜在蒸散发的减少和12月—次年2月潜在蒸散发的增加仅与平均风速的减弱有关。
- 罗志锋何真敏欧朝蓉齐丹卉彭凌霄孙永玉
- 关键词:元谋干热河谷
- 多源潜在蒸散发产品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适用性评估与融合
- 2024年
- 基于2001—2018年监测站点观测的蒸发皿数据,分别在站点尺度和流域尺度上对GLEAM、MOD16A2、GLDAS_Noah和ERA5共4种遥感潜在蒸散发产品进行评估,选出适应性较好的3种遥感产品,运用Triple Collocation方法进行融合,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站点尺度上,ERA5遥感产品相关性较为显著(相关系数CC=0.72),精确度最高(相对偏差Bias=-22.48%,均方根误差RMSE=39.24 mm/月),更适用于雅鲁藏布江流域,MOD16A2和GLDAS_Noah次之;MOD16A2、GLDAS_Noah和ERA5分别占融合数据PET_(TC)的31.12%、30.64%和38.24%,对比PET_(TC)与3种遥感产品,PET_(TC)融合数据在流域内精度有所提高;融合数据PET_(TC)的潜在蒸散发峰值出现在2009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发呈现从中部向上、下游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流域东南角出现潜在蒸散发量最大值。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内获得更精准的潜在蒸散发并揭示其变化规律,可为研究流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撑。
- 葛诗阳关铁生刘艳丽刘艳丽王国庆金君良鞠琴
- 关键词:数据融合雅鲁藏布江流域
- 亚热带典型森林下垫面大气层结变化规律及其对潜在蒸散发估算的影响
- 2024年
- 为评估忽略大气稳定性对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估算的影响,本文以亚热带森林下垫面为例,结合涡动相关观测及莫宁-奥布霍夫相似原理,探讨了冠层上方大气层结变化规律,比较了基于中性假设和考虑大气稳定性影响的PET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中性、稳定和不稳定3种大气层结具有明显的日内与季节变化特征,不稳定层结在中午居多,稳定层结在早晨和傍晚居多,而中性层结在昼间均有分布;同时,春夏两季的不稳定层结高频时段较长,而秋冬两季相对较短;总体上,观测期内不稳定、中性和稳定3种层结平均占比分别为41.4%、34.7%与24.0%。②基于中性假设的空气动力学阻力估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空气动力学阻力,导致PET存在低估现象(RMSE=25.82 W/m^(2)),且误差偏离随着PET增大而愈加明显。③在当地条件下当量空气动力学阻力r_(a)与风速呈显著的指数关系(r_(a)=7.83u^(-2.92)+32.66,R^(2)=0.50,P<0.05,N=394),基于该关系估算的PET相对于中性假设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度(R^(2)提高了3.26%,RMSE降低了19.83%)。
- 郭宝刘梅先杜虎林凯荣罗威涂新军
- 关键词:大气稳定度涡度相关
- 一种考虑时间过程的潜在蒸散发变化归因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时间过程的潜在蒸散发变化归因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历史多年日值气象数据;计算各年份潜在蒸散发量和年均气象数据;计算不同时间步长下的潜在蒸散发时间变化量和气象因子对潜在蒸散发变化的贡献量;确定不同时间步长下...
- 张宝忠刘文辉魏征李果郭竞阳李庆鑫韩信王雅琦章杰韩聪颖
- 河北省潜在蒸散发的气候敏感性
- 2023年
- 为揭示河北省潜在蒸散发(ET0)对气象因子的敏感程度,本文基于河北省12个气象站1970~2012年的气象资料,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Beven敏感系数公式,开展了ET0对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多年平均年ET0值为1007.7 mm,ET0对各气象要素的敏感水平大小分别为:湿度 > 风速 > 日照 > 气温。其中ET0对湿度的敏感系数小于0,而对风速、日照和气温的敏感系数均大于0。从季节上来看,春、秋、冬三季,ET0对风速和湿度比较敏感;夏季,ET0对日照和湿度比较敏感。在空间分布上,河北省东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的ET0分别对气温和风速的敏感性较强;而东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的ET0分别对湿度和日照的敏感性较强。
- 张殷钦
-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PENMAN-MONTEITH公式
相关作者
- 段春锋

- 作品数:90被引量:74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淮河流域 气温变化 参考作物蒸散 潜在蒸散 气温
- 曹雯

- 作品数:43被引量:46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参考作物蒸散 生长季 潜在蒸散 蒸散 淮河流域
- 张勃

- 作品数:310被引量:4,309H指数:36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黑河流域 土地利用 干旱 NDVI 气候变化
- 申双和

- 作品数:440被引量:4,665H指数:33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冬小麦 高温热害 土壤水分 气候变化
- 王彦辉

- 作品数:287被引量:3,402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华北落叶松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小流域 蒸散 土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