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篇“ 滇牡丹“的相关文章
牡丹在菏泽的引种表现及初步育种实践
2025年
为有效利用牡丹资源,加快牡丹性状改良,自2016年开始,分别从牡丹原产地香格里拉和驯化地甘肃榆中引种牡丹种子和种苗,在山东菏泽进行了栽培试验和杂交育种工作。结果发现,从香格里拉引进的牡丹种子和种苗,栽培1~2 a后全部死亡,从榆中县引种的种子播种苗成活率为30%。2018年榆中引进的2年生和5年生苗栽植1 a后的成活率分别达85.5%、68.0%,2022年的成活率分别为2.7%、8.0%。以牡丹为母本,以牡丹栽培品种混合花粉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7株杂交后代;以牡丹为母本,以牡丹栽培品种岛锦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2株杂交后代;牡丹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均未获得杂交后代。本研究将牡丹成功引种到菏泽,丰富了菏泽的牡丹基因资源,为培育菏泽含有牡丹基因的系列牡丹、芍药栽培品种,提升牡丹育种水平,促进中国牡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王建民张佩孙凯
关键词:滇牡丹引种驯化杂交育种
一种牡丹种胚丛生芽诱导的组织培养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牡丹种胚丛生芽诱导的组织培养方法,涉牡丹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所述组织培养方法主要包括外植体的获取、种胚的萌发培养、种胚丛生芽的诱导培养、丛生芽的增殖培养、丛生芽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等步骤。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
王娟牟亚萍赵玲潘悦
牡丹花瓣色斑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2025年
为探究牡丹花瓣色斑形成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以牡丹有色斑和无色斑的黄色花瓣为试验材料,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和UPLC系统进行代谢组分析,筛选影响牡丹色斑生成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和转录因子。结果表明:(1)转录组测序共获得63981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805 bp,注释到的Unigenes占比68.24%。筛选到1949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4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筛选出差异显著的DFR、CHS和CHI 3条结构基因。在得到的37个MYB转录因子中,筛选到1个R2R3-MYB转录因子PdMYB 30在促进色斑生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通过UPLC-MS/MS平台靶向测定检测到44种花青素化合物。(3)通过验证RNA-seq中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与qRT-PCR结果一致。综上表明,牡丹色斑的形成主要受花青素的影响,转录因子PdMYB 30与结构基因CHS、CHI和DFR在红色斑黄花硬蕾期(B-S1)因相似的高表达而呈正相关,预测PdMYB 30可能是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中促进色斑形成的正调节因子,可以提高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中结构基因的表达量,从而促进植物中花青素的积累。该研究为制定高效的牡丹育种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海清杜春王娟张怀璧
关键词:滇牡丹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牡丹成熟胚和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条件优化
2025年
牡丹(Paeonia delavayi)是一种多年生的亚灌木,具有重要的药用、油用及观赏等价值。本研究以牡丹成熟胚、叶柄为外植体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影响牡丹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的部分条件、因子(如基本培养基类型,不同激素处理组合,消毒处理条件,采样时间等)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在MS培养基上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且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 NAA+0.5 mg/L 6-BA+2.0 mg/L 2,4-D,成熟胚愈伤组织在M2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1年中以4月份采样的叶柄为外植体最易控制污染,叶柄外植体通过75%乙醇浸泡30 s和1.0%NaClO浸泡15 min处理后,污染率仅为3.33%;消毒后的叶柄外植体在进行3 d预培养后,接种至MS+2.0 mg/L 2,4-D+1.0 mg/L 6-BA+1.5 mg/L NAA+0.5 g/L PVP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佳。上述结果可为建立牡丹组织培养提供支持与帮助。
蒲艳张鹏远王娟张怀璧郭雪符家铭
关键词:成熟胚叶柄愈伤组织诱导
牡丹PdMYB57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2024年
【目的】牡丹作为牡丹育种材料,具有丰富的花色资源,研究其MYB转录因子对花色的调控作用可为牡丹花色分子育种工作提供帮助。【方法】以黄色及红色牡丹花部组织为材料进行徒手切片,并以其转录组数据为基础进行序列比对,得到1个MYB转录因子编码基因PdMYB57。经基因克隆、系统进化树构建、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瞬时表达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验证该基因功能。【结果】PdMYB57基因有1个79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65个氨基酸,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与拟南芥SG6亚族及卵叶牡丹PqMYB113、牡丹PsMYB57/PsMYB58及葡萄VvMYBA1/VvMYBA2等MYB转录因子聚为一簇,具有R2R3保守结构域[R/K]Px[P/A/R]xx[F/Y]基序;其在红色花牡丹萼片及黄色花牡丹叶片中高表达;其瞬时表达后能使烟草叶片产生紫色,HPLC表明其瞬时表达的烟草叶片中含有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y3R)。【结论】PdMYB57基因编码1个R2R3-MYB转录因子,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能促进植物花青素合成。
杜春平怀磊刘思淇李海清童海珍王娟
关键词:滇牡丹基因克隆HPLC
不同种皮预处理对牡丹种子吸水特性及萌发的影响
2024年
[目的]了解不同种皮预处理牡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萌发情况。[方法]测定4种不同种皮预处理牡丹种子萌发过程的物理吸水曲线并拟合曲线回归方程,进一步观测该批种子在15℃温箱中的萌发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牡丹种子吸水到饱和所需的时间为144~216 h,浸泡时间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曲线;萌发情况以50℃热水处理的牡丹生根率最高,达93.33%,其平均根长、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萌发率均在各处理中最高;平均根长与平均侧根数、侧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萌芽率与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种皮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吸水率,减少种子浸泡时间;种子播前通过较长时间(144~216 h)的水浸泡可提高牡丹种子的生根率,宜采用50℃热水处理牡丹种子。
和桂青李兆光侯志江和琼姬李燕叶磊杨文高王蕊袁文珏
关键词:滇牡丹
同一产地不同地理种源牡丹籽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旨在为选育性状优良、适合于油用开发的牡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对人工栽培在同一环境的9个种源牡丹籽百粒鲜质量和百粒干质量、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指标与种源地地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到同一环境后,不同地理种源牡丹籽各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变异系数21.76%)、亚油酸(变异系数19.57%)及豆蔻酸(变异系数18.52%)差异较大;丽江河西种源牡丹籽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21.64%;丽江鲁甸种源牡丹籽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42.84%);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鲜质量(p<001)、百粒干质量(p<0.05)与种源地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CA表明,硬脂酸、α-亚麻酸、十一酸、油酸、癸酸及亚油酸最能反映出不同种源牡丹籽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经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5时,9个种源牡丹籽被分为3个大簇。综上,种源对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影响,在开展油用牡丹人工育种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育种过程中父母本的种源地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油用牡丹选育结果。
郭雪池泽平兰蔚王娟张鹏远
关键词:滇牡丹地理种源可溶性蛋白粗脂肪
牡丹雄蕊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体外抗氧化和护肤活性研究
2024年
为深入分析牡丹不同颜色雄蕊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该文选取牡丹的不同发育阶段(透色期、初开期和盛开期)的红色和黄色雄蕊为材料,采取不同体积分数(0%、50%、80%、100%)的乙醇水溶液对其进行提取,测定不同颜色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雄蕊提取物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力为指标,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为指标,评估其护肤活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牡丹雄蕊的总酚和总黄酮提取率及其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最强。整体而言,牡丹雄蕊的化学成分、体外抗氧化和护肤活性随其发育阶段动态累积和增强,以盛开期的最佳,且牡丹中红色雄蕊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要优于黄色雄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从牡丹雄蕊提取物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芍药苷、山奈酚、芦丁、槲皮素、儿茶素为牡丹雄蕊的主要酚类物质。该文可为牡丹不同颜色雄蕊在抗氧化、抗皱美白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进代嫚婷牟亚萍杜春王娟王振兴
关键词:滇牡丹雄蕊化学成分
牡丹 牡丹 芍药
2023年
每年4月正是牡丹开芍药放的季节,二者的花期首尾相联,相互交叉,其绚丽的花色,优美的花型成为晚春至初夏的一道靓丽风景。牡丹、芍药不仅花期相邻,而且花型、叶形也较为相似,在植物分类学上都属芍药科芍药属植物。此外,牡丹还有“木芍药”,芍药也有“草牡丹”的别名。而牡丹则是我国特有的牡丹种群。芍药科仅芍药属一个属,分为以牡丹牡丹为代表,植株呈灌木或亚灌木状的牡丹组;以芍药等为代表,植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状的芍药组两个组,总共约有35个种,并有大量的园艺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少数种产于美洲,我国产11种(图1)。
兑宝峰
关键词:滇牡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形植物分类学芍药属
一种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种植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子采集,每年9‑10月,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成熟的牡丹果荚,并挑选出饱满的牡丹种子后,将种子摊开并自然阴干,将晾干的种子装...
李兆光和桂青李燕侯志江和琼姬杨文高叶磊王蕊

相关作者

原晓龙
作品数:97被引量:363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滇牡丹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蒜头果 基因克隆
王娟
作品数:282被引量:1,34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耐药性 滇牡丹 沙门菌 沙门氏菌 基因克隆
王毅
作品数:97被引量:329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基因克隆 滇牡丹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蒜头果
杨宇明
作品数:313被引量:1,767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多样性 滇牡丹 基因克隆 自然保护区 多样性
李兆光
作品数:86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滇牡丹 越桔 牡丹种子 种质资源 树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