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8篇“ 湿热证模型“的相关文章
一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模型的构建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模型的构建及检测方法。本发明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实验动物,同时高温高湿环境分两个阶段干预,得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动物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动物的宏观指标、病理组织、糖脂代谢指标、炎...
康宁邱峰曹世杰李志鹏赵少莉
黄连胃舒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虚湿热模型小鼠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黄连胃舒汤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脾虚湿热模型小鼠胃黏膜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构建脾虚湿热复合Hp感染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药物组小鼠每日以500 mg/kg黄连胃舒汤灌胃2次,并腹腔注射5×10^(9)pfu/ml的mTOR-inhibitor-NC 1次,抑制剂组每日以500 mg/kg黄连胃舒汤灌胃2次,并腹腔注射5×10^(9)pfu/ml的mTOR-inhibitor 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次,并腹腔注射5×10^(9)pfu/ml的mTOR-inhibitor-NC 1次。TUNEL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依次检测各组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表达、mTOR和LC3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药物组、抑制剂组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和LC3表达明显升高,mTOR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抑制剂组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和LC3表达明显降低,mTOR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药物组相比,抑制剂组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和LC3表达明显升高,mTOR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黄连胃舒汤能激活mTOR通路,抑制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模型小鼠的细胞自噬,减轻胃黏膜组织损伤,下调细胞的凋亡率。
宋鹏程赵卫国王明丽宋长军赵学荣王宏业王响杨凤爱李炳茂
龟苓膏对温病湿热模型大鼠活动状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龟苓膏对温病湿热模型大鼠体温、胃肠运动、胃肠激素、Th1/Th2细胞因子及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龟苓膏低(3.4 g/kg)、中(6.8 g/kg)、高剂量组(13.6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环境因素+肥甘饮食+生物因子”方法制备温病湿热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相应药物7 d,观察给药期间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及体温,采用称重法计算大鼠胃残留率,炭末推进法计算大鼠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P-物质(SP)、IL-4和干扰素-γ(IFN-γ)及电解质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mRNA水平。结果造模后第22天,与模型组比较,龟苓膏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升高(P<0.05);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第19~20天肛温降低(P<0.01);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P<0.01或P<0.05),血清MTL、GAS、SP水平升高(P<0.01或P<0.05),SS水平降低(P<0.01或P<0.05);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降低(P<0.01);龟苓膏高剂量组AQP3 mRNA[(1.16±0.25)比(0.23±0.01)]水平上调(P<0.01)。结论龟苓膏可有效改善因复合因素所致的温病湿热模型大鼠的活动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胃肠运动、增加胃肠激素分泌、恢复免疫系统Th1/Th2动态平衡及促进水分从肠腔转运有关。
宋玲李晗高云航陈腾飞侯红平彭博张广平叶祖光
关键词:龟苓膏温病湿热胃肠活动胃肠激素水液代谢
加减大柴胡汤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模型小鼠回肠组织病理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加减大柴胡汤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减大柴胡汤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内湿+外湿+高胆固醇致石饲料”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加减大柴胡汤组小鼠给予浓度为1.17 g/ml的加减大柴胡汤药液0.02 ml/g灌胃,熊去氧胆酸组小鼠给予浓度为2.5 mg/ml的熊去氧胆酸溶液0.02 ml/g灌胃,同时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0.02 ml/g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共干预4周。自造模起每周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饮食量、皮毛、二便等一般情况变化,造模前后及给药干预后均进行旷场实验(包括水平穿越格子数、直立次数和静止时间)评价小鼠活跃情况;干预结束后检测胆汁中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含量;HE染色法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16S rDNA扩增测序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结果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水平穿越格子数和直立次数均减少、静止时间均延长,胆汁内TC含量升高、TBA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加减大柴胡汤组小鼠水平穿越格子数和直立次数增多、静止时间缩短,胆汁内TC含量均降低、TBA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回肠结构完整性被破坏,肠绒毛疏松、杂乱、断裂,固有层明显增厚;加减大柴胡汤组和熊去氧胆酸组小鼠较模型组肠绒毛密度有所增加,肠绒毛断裂等状况有所好转,其中加减大柴胡汤组小鼠回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善状况更佳。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Chao1、Observed species、Pielou_e、Shannon、Simpson指数均降低(P<0.01);加减大柴胡汤组小鼠肠道Shannon、Pielou_e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熊去氧胆酸组(P<0.05或P<0.01)。Beta
闵莉王素英林雪娟丁珊珊朱龙陈梅妹谢玉春
关键词: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肠道菌群旷场实验
加味温胆汤对湿热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及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温胆汤对外因湿热模型和内外因湿热模型大鼠的影响,在阐明湿热本质的基础上,观察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水液代谢等物质基础的表达变化和加味温胆汤的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
张博琳
关键词:加味温胆汤湿热证水通道蛋白炎症因子
基于miR-199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其对甲流病毒/链球菌共感染肺炎湿热模型的肺损伤保护作用
吕宜雯
食蟹猴急性酒精性脂肪肝脾胃湿热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初探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建立急性酒精性脂肪肝脾胃湿热食蟹猴模型,为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现代研究提供研究工具。方法:将6只健康成年雄性食蟹猴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3只,采用60d单纯自由饮酒建立急性酒精性脂肪肝病结合食蟹猴模型。每日观察食蟹猴的外在宏观表征,制定中医候积分标准,对每只食蟹猴进行中医候综合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应用ELISA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含量,肝脏B超及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肝指数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第60天时血清ALT、AST、TC、TG、GAS、MTL含量及肝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肝脏B超、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肝组织出现弥漫性脂肪样病变,中医候积分显示该模型为脾胃湿热模型。结论:60d梯度饮酒可以成功建立急性酒精性脂肪肝脾胃湿热食蟹猴模型,该模型符合人类酒精性脂肪肝病理特点和中医脾胃湿热候特点,是较为理想的酒精性脂肪肝脾胃湿热模型
梁丹李晓红梁丹唐海波张丽峰冷静
关键词:食蟹猴酒精性脂肪肝脾胃湿热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Hp感染对胃微生态影响的临床观察及连朴饮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1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2探讨Hp感染后机体的病理状态与胃内菌群改变及炎症微环境的相关性,以揭示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的生物学内涵。  3...
张思依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连朴饮脾胃湿热证
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
本研究从中医理论探讨了“清法”理论渊源,儿童血尿病因病机及辨论治,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目的:主要应用代谢组学核磁技术,动态监测IgA肾病湿热模型大鼠在尿液出现改变的不同时间点,其尿液代谢物变化与血液生化、...
李卉
关键词:湿热证代谢组学
葛根芩连汤中各成分在正常与大肠湿热模型大鼠的肠吸收差异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为比较正常大鼠与大肠湿热模型大鼠对葛根芩连汤中指标成分的肠吸收差异,并从吸收环节探讨该复方临床治疗大肠湿热的合理性,该研究将低、中、高3个浓度的葛根芩连汤分别在正常大鼠和大肠湿热模型大鼠进行离体外翻肠囊法肠试验,采用HPLC检测肠外翻样品中10个指标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Q/μg)和吸收速率(Ka),并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正常鼠和模型鼠对同质量浓度的葛根芩连汤吸收程度不同。大肠湿热模型大鼠使葛根芩连汤中的多数成分在不同肠段的肠吸收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200 g·L-1质量浓度葛根芩连汤中各组分的累积吸收量均在模型鼠空肠最高,除大豆苷和黄芩苷外均在回肠、十二指肠、结肠中吸收依次降低;比较吸收速率常数,各组分在十二指肠与空肠吸收均显著增加(P<0.01),在回肠吸收均显著性降低(P<0.01),另外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黄连碱及小檗碱在结肠的吸收选择性增加。因此提示在进行吸收效应相关的成分研究时,宜采用病理模型动物,可真正为葛根芩连汤对症治疗大肠湿热奠定研究基础。
陈阳崔波范燕豪李小琪安叡陆杰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肠外翻肠吸收大肠湿热证

相关作者

李华锋
作品数:54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温病湿热证 湿热证模型 温病 清热化湿法 湿热证
林培政
作品数:114被引量:679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湿热证 蒿芩清胆汤 温病 小鼠 湿热
吕文亮
作品数:202被引量:766H指数:15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温病 湿热证 温病湿热证 中医药 中医药疗法
高清华
作品数:60被引量:338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脾胃湿热证 温病湿热证 清热化湿法 温病 清肺
罗炳德
作品数:170被引量:70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研究主题:中暑 高温 湿热环境 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