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 篇“ 温跃层深度 “的相关文章
基于随机森林的高分辨率海洋温跃层 深度 快速重构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高分辨率海洋温跃层 深度 快速重构方法,用于利用海表面数据对海洋温跃层 深度 进行快速重构和准实时获取;通过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利用海表面数据,如海表温 度、盐度、海表面高度异常等,结合基于实测温 度数据... 鲍森亮 关曾昕 任开军 赵延来 王辉赞南海温跃层 深度 对厄尔尼诺事件响应的空间不对称性 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更好地研究厄尔尼诺事件对南海(South China Sea,SCS)温跃层 深度 (Thermocline Depth,TD)的影响,基于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1958—2010年南海温跃层 深度 对厄尔尼诺事件响应的空间特征。分析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南海温跃层 深度 异常存在空间分布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南北不对称性。与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相比,南海温跃层 深度 对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要更强。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estern North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 WNPAC)是连接厄尔尼诺现象和南海风场异常的重要桥梁。厄尔尼诺事件通过WNPAC使得南海风场异常具有南北不对称性,再进一步导致温跃层 深度 异常的南北不对称性;WNPAC的差异以及WNPAC导致的南海风场的差异是南海温跃层 深度 在不同厄尔尼诺事件中存在差异的关键原因。 翁博超 王玉关键词:温跃层深度 厄尔尼诺 2004年至2008年间棉兰老穹窿海域温跃层 深度 变化对涡旋动能的影响 2017年 利用卫星观测的海表面高度异常数据和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模式的全球同化数据,考察了2004年至2008年间棉兰老穹窿(Mindanao Dome,MD)海域涡旋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EKE时间变化的物理机制,发现MD海域EKE变化和温跃层 深度 变化密切相关。从2004-2008年间,MD海域温跃层 深度 逐渐加深,导致背景流场的经向梯度减弱,引起MD南部海域EKE的逐渐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EKE的变化是背景密度场和流场经向梯度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流场梯度的影响更大,密度梯度的影响则主要在次表层。而2004年至2008年间ENSO信号和局地风应力旋度因未引起背景场经向梯度的响应,故对EKE的影响并不明显。 谭宇 贾英来 陈隆京 王楠喻关键词:温跃层 正压不稳定 斜压不稳定 热带太平洋温跃层 深度 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原因 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SODA数据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气候跃迁前后热带太平洋温跃层 变化的季节特征,研究了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风场变化与温跃层 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1976—1977年气候跃迁之后,温跃层 深度 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热带太平洋东部的秘鲁沿岸海域温跃层 变深,而在10°S^10°N的热带太平洋其他海域温跃层 均呈现变浅趋势;2)温跃层 深度 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总体表现为,温跃层 变浅的最显著区域随着季节的推移由东太平洋逐渐移至西太平洋并且变浅的幅度增大;3)热带太平洋海表面风场的年代际变化导致的赤道西风异常及风场异常的散度场是温跃层 变化的主要原因。 高晓倩 方越 祖永灿 塔娜 刘宝超关键词:热带太平洋 温跃层 年代际变化 南海温跃层 深度 计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2016年 基于1986-2008年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再分析产品(CORA)气候平均海温 资料,分别运用S-T法、垂向梯度法和最大曲率点3种温跃层 定义计算了南海温跃层 上界深度 ,揭示了南海温跃层 季节变化特征。对3种不同定义确定的温跃层 上界深度 进行比较发现:采用不同定义计算南海温跃层 上界深度 存在差异,S-T法确定的温跃层 上界深度 最浅,垂向梯度法其次,最大曲率点法最深;在深水区(水深>200 m)运用S-T法计算的温跃层 上界深度 与垂向梯度法的结果比较一致,都与实际温跃层 深度 符合较好;在浅水区(水深<200 m),垂向梯度法和最大曲率点法可以准确判定无跃区,但对于温跃层 深度 计算,3种定义误差均较大。 姜波 吴新荣 丁杰 张榕关键词:温跃层 热带太平洋温跃层 深度 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原因 温跃层 是海洋中海水温 度铅直梯度较大的水层,是反映海洋温 度场的重要物理特性指标,是物理海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温跃层 的存在令上层海洋层结加强,这种热结构使得它与海洋环流、内波、水团、海气交换等分支学科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其中... 高晓倩关键词:热带太平洋 温跃层深度 年代际变化 南海温跃层 深度 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利用SODA数据、NCEP数据,初步分析了南海温跃层 深度 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El Nio事件期间的分布特征,剖析了El Nio事件中引起南海温跃层 深度 异常的主要原因。资料分析表明:南海温跃层 深度 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冬季温跃层 深度 比夏季深,春、秋季节处于过渡状态。在季风引起的Ekman输运作用下,冬季温跃层 东南较浅,西北较深;夏季东南较深,西北较浅。秋季温跃层 深度 比春季深。在El Nio期间,从10月[0]到3月[+1]南海大部分海区温跃层 深度 呈现负异常,这与Nino3指数高值的时间范围基本一致。此后,在4月[+1]到6月[+1],温跃层 深度 转为正异常。El Nio期间影响南海温跃层 深度 的主要因素有:海表面净热通量,风应力搅拌作用,风应力旋度,Ekman输运。其中风应力搅拌作用以及净热通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方雪娇 王彩霞 徐佳佳关键词:温跃层 年际变化 EL 印度洋赤道Kelvin波对安达曼海东部近岸温跃层 深度 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安达曼海东部近岸温 度跃层 深度 变化呈现半年周期特征,与局地风场年周期变化不同。分析结果表明,安达曼海内部环境场受到来自赤道印度洋的海洋波动信号的影响,赤道印度洋风场导致的赤道Kelvin波沿赤道印度洋东传,并在印度洋东边界反射北传,从而将热带印度洋信号传输至安达曼海,作用于近岸海水,导致安达曼海近岸海水温跃层 变化呈现半年周期的双峰状结构。年际时间尺度上,厄尔尼诺和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是影响安达曼海东岸温跃层 年际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这对理解年际尺度的气候异常事件对近岸生态系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苏博 刘琳 李奎平 高立宝 于卫东关键词:KELVIN波 温跃层深度 海面高度 南海温跃层 深度 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海水温 度是物理海洋学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其中海温 的垂向分布又显得特别重要。温 度跃层 是指海洋中海水温 度垂向梯度较大的水层,位于混合层之下。海洋温 度跃层 的研究是物理海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温 度跃层 是反映海洋温 度... 方雪娇关键词:海水温度 年际变化特征 物理机制 文献传递 声强干涉结构监测浅海温跃层 深度 起伏 被引量:3 2012年 浅海声场声强谱存在干涉结构,在声源和接收器固定的情况下,声强干涉谱与海洋环境参数存在对应关系.应用声强干涉结构信息监测浅海温跃层 深度 起伏,在温跃层 初始深度 已知的情况下(温 盐深仪或声速仪测量得到),利用单水听器记录宽带信号干涉谱的时变结构反演得到浅海温跃层 深度 随时间变化.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应用于05黄海内波与锋面声传播起伏实验(AEYFI-05:Acoustics Experiment of Yellow Sea Oceanic Front and Internal Waves2005)数据.考虑传播路径的水平变化特性,引入绝热近似修正使得反演精度明显提高,温跃层 深度 起伏反演结果与温 度链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该方法可用在夏秋季环境下的强温跃层 深度 时变特征监测. 高大治 王宁 王好忠 刘进忠关键词:绝热近似 温跃层
相关作者
高晓倩 作品数:3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温跃层深度 热带太平洋 年代际变化 北太平洋 海表面温度 方雪娇 作品数:3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温跃层深度 年际变化特征 年际变化 温跃层 EL 徐建 作品数:28 被引量:201 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浮游有孔虫 有孔虫 南海南部 末次冰期以来 南海东北部 郑飞 作品数:51 被引量:240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ENSO 气候预测 WRF模式 夏季 集合预报系统 刘宝超 作品数:7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标 锚系 码头 自动气象站 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