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篇“ 混淆理论“的相关文章
- 商标混淆理论的检视与修正
- 2024年
- 为了弥补混淆理论的缺陷,为商标侵权判断提供统一的裁判标准,结合商标符号学理论,在分析商标侵权本质的基础上,引入商标结构功能理论作为商标侵权判断的标准,并对商标结构功能理论的可适用性和有益性进行阐释。
- 雷聪
- 关键词:商标侵权混淆理论
- 商标反向混淆理论的法社会学分析
- 2023年
- 商标反向混淆理论最初在美国出现,近年来,我国针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反向混淆是指被告使用原告的商标,且因被告的大力推广,导致群众的观念出现混淆,认为商标属于被告,使得原告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一些学者认为商标的反向混淆能够更好地确保消费者权益,并规制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但是部分学者认为应当通过法律的手段处理反向混淆的事件,这种混淆行为应该受到遏制。本文借助法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此展开了详细的讨论,旨在推动我国反向混淆案件的处理方式的完善。
- 邓立春
- 关键词:反向混淆商标法法经济学混淆可能性
- 商标反向混淆理论问题研究
- 2021年
- 商标反向混淆理论虽肇始和确立于美国,但围绕商标反向混淆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在国内开展起来。部分学者认为“混淆可能性”的判断为法律问题而非事实问题,判决结果有违行权懈怠的衡平原则,依据反向混淆理论的过度保护不符合商标法上授予商标权之意旨。也有学者认为,商标反向混淆是遵循商标注册制的内在要求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基本需要,有利于规制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从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我国并未对“反向混淆”有任何明确和直接的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构成反向混淆和是否侵权在司法适用上的观点仍不明朗。通过对商标侵权判断的“混淆可能性”规则的合理解释,足以有效规制反向混淆现象,无需另行修订《商标法》或构建反向混淆规则。
- 杨皓越
- 关键词:反向混淆混淆可能性解释论
- 商标反向混淆理论界定和司法认定研究——以“MK案”和“新百伦案”为视角
- 2021年
- 在司法实践中,反向混淆逐渐被认可为商标侵权表现形式。与正向混淆相比,其侵权目的、侵权主体的地位均有所不同,且反向混淆突破了商标法的比例原则,所以对于反向混淆的理论构成,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然而,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形成对反向混淆认定标准和考量因素的统一认知,为解决这些困境,应加强对原告商标权的审查并适当提高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标准,具体来说,应在结合《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的基础上灵活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侧重考量商标知名度、共存可能性等因素,并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综合判断。
- 杨玉婷
- 关键词:商标侵权商标混淆反向混淆商标法
- 论商标保护中比例原则与反向混淆理论的适用
- 商标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商标保护与商标侵权,本文引用的“奥普”商标侵权纠纷案详细地展示了商标保护中的比例原则和反向混淆理论两者之间的博弈。所谓比例原则是指,知识的生产难度与知识产权的受保护程度应当成比例,在商标法领域中对于商...
- 王钧
- 关键词:比例原则商标保护
- 文献传递
- 网页元标签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基于“商标性使用”及“售前混淆理论”的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在网页元标签中插入他人商标的情况屡见不鲜,关于该行为是否侵犯商标权的讨论也日益增多。根据我国商标法条文以及对商标法的功能、价值定位的研究,由于消费者对网页中元标签中所插入的他人商标无法感知,并未产生混淆,因此该行为不应当被认定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标的插入并不应当被认定为“商标性使用”。众多学者从“售前混淆理论”出发,认为元标签的使用导致消费者售前混淆,售前混淆应当被认定为“混淆”,应对商标法所规定的“混淆”的时间点延及售前。该种方式存在逻辑上和实践中的缺陷,不应当通过商标法规制搭便车导致售前混淆的行为,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进行规制更为合理。
- 王悦玥
-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
- 从“非诚勿扰案”浅析商标反向混淆理论及其处理机制被引量:1
- 2019年
- 相较于较为常见的一般商标混淆,商标反向混淆因其出现的偶然性较大,且产生的危害的隐蔽性更高,甚至可能会造成被侵权人获得经济利益的反常侵权结果,而曾被排除在商标侵权的范畴外。但是随着"Big Foot"、"Bee Wear"等一系列"蚊子叫板大象"案件的出现,这种新型的侵权形态逐渐发展并得以确立。由于这种商标混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被侵权人直接的经济损害,因此在解决这类型案件的纠纷以及处理赔偿问题时,需区别于传统的商标混淆侵权。现从成文法出发,结合美国及国内的司法判例,对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以及处理机制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 张萌
- 关键词:商标反向混淆
- 商标反向混淆理论的法社会学分析
- 2019年
- "非诚勿扰"等案件的热议使商标反向混淆理论进入人们视野。有观点认为既然在先商标权人并不能充分利用该商标,且新的市场秩序已经形成,那么法律就不应对反向混淆行为加以干涉。然而,反向混淆理论不仅有法理的支撑,还可以从法社会学角度加以论证。商标反向混淆行为应当禁止,且采取调解为主的解决机制更符合效率要求。
- 胡思宁
- 关键词:商标反向混淆符号学法经济学
- 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在二维码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适用
- 近年来,二维码营销无声无息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各个企业将二维码作为新犁营销工具投入商业应用,导致发生擅自使用他人商标的侵权纠纷,损害了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二维码商标侵权行为,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已不...
- 黄强
- 关键词:商标侵权抗辩制度法律规制
- 浅析商标反向混淆理论在我国的司法运用
- 2018年
- 商标反向混淆理论由美国司法实践逐步确立,我国《商标法》虽未规定反向混淆,但司法实践中已有如"蓝色风暴"案、"新百伦"案、"G2000"案等影响较为广泛的案件,这说明反向混淆已被我国较多法院接受和运用。但是我国反向混淆的司法认定和损害赔偿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借鉴美国司法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法律背景探寻解决途径。
- 叶瑞青
- 关键词:商标法司法认定损害赔偿
相关作者
- 李阁霞

- 作品数:13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法律保护 混淆理论 著作权 驰名商标 淡化理论
- 刘晓媛

- 作品数:2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混淆理论 商标共存 法律思考 商标先用权 法律问题研究
- 王岩云

- 作品数:48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知识产权 权利问题 署名权 损害赔偿 权利
- 李玉香

- 作品数:24被引量:17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权利人 知识产权战略 专利法
- 管涛

-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WEBCAM 网络摄像机 人机界面 视频回放 视频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