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0篇“ 深层低渗油藏“的相关文章
基于体积压裂的深层油藏开发新模式被引量:1
2022年
大洼油田双229块为典型的超深层薄互层状特油藏,具有强水敏、强非均质性的储层特征。采用传统“直井+常规压裂+注水驱替”开发模式,动用储量规模小、产量递减快、注水压力高、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差。针对强水敏深层油藏开发难点,基于体积压裂改造可行性评价,通过优质储层识别、开发方式优选、井型井网井距优化、压裂方式配套,创建了超深层薄互层状特油藏“直井+分层分质体积压裂+注气补能”开发新模式。矿场实践表明,新模式初见成效,单井日产油是同期常规油井的2.5倍左右,大幅度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预测油藏采收率20%以上,实现了品位新区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阴艳芳
关键词:低渗油藏体积压裂矿场实践
大港深层油藏孔隙结构特征及动用潜力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大港深层储层岩样,开展恒速压汞、纳米CT、高速离心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实验,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动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喉道发育的好差与透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透率较大时,喉道半径、喉道体积均较大,喉道个数较多,喉道发育较好,反之亦然。2)透率大于3 mD储层有效喉道半径大于2μm,喉道半径和体积较大,喉道个数较多,微米孔喉占比约为40%。3)透率小于1 mD储层有效喉道半径和体积均明显小于其他储层,喉道个数最少,微米孔喉占比小于20%,喉道发育程度最。4)纳米CT表明,透率大于3 mD储层局部发育联通性较好的大喉道,透率小于1 mD储层的孔喉尺寸较小,联通性差;透率大于3 mD储层平均喉道半径和喉道体积分别为3.61μm和61.56×10^(6)μm^(3),远高于透率为1 mD以下储层。5)透率大于3 mD储层的可动流体高,微米喉道控制占比接近40%,开发潜力较大;透率为1~3 mD储层可动流体大于50%,微米喉道控制占比大于20%;透率为0.5~1 mD储层微米喉道控制占比约为10%;透率小于0.5 mD储层总可动流体,且主要被亚微米、纳米喉道控制,储层开发潜力较差,且开发难度较大。6)透率大于3 mD储层微米孔喉占比接近40%,透率为3 mD时岩心T2谱左右峰比例相当,亚微米以上喉道控制的可动流体量大于50%,透率为3 mD可以作为目标油藏水驱动用的透率界限;透率小于1 mD储层微米喉道占比很,可动流体量很少,常规水驱不能实现油藏的有效动用,需探索其他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廖兴松付大其孟立新秦飞翔李海波郭和坤张祝新
关键词:深层低渗孔隙结构恒速压汞核磁共振
深层油藏效益建产开发模式研究与实践
深层油藏具有资源品质更差、单井产量更、投资成本更高的特点,效益建产面临极大挑战。针对辽河油区深层油藏储层特征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单井产量、常规开发方式效率等难点,以“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储量动用率、提高油藏...
阴艳芳
关键词:深层低渗油藏
深层油藏效益建产开发模式研究与实践
深层油藏具有资源品质更差、单井产量更、投资成本更高的特点,效益建产面临极大挑战。针对辽河油区深层油藏储层特征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单井产量、常规开发方式效率等难点,以"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储量动用率、提高油藏...
阴艳芳
关键词:深层低渗油藏
濮城油田深层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2020年
濮城油田沙三中1-5油藏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由于储层物性差异,造成注采状况与开发不匹配,水驱动用程度;剩余油认识已不能满足目前开发的需要。通过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现场实施,并对油藏整体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后,认为一、二类流动单元的储层性质好,流能力强,水淹强度高;三、四类流动单元储层性质差,单元内液体流能力弱,动用程度
陈莹莹
关键词:低渗油藏油藏描述剩余油
深层油藏CO2驱注采井网优化被引量:2
2020年
近年中原油田以深层油藏为CO2驱推广方向,在小断块井组实验取得成功基础上,从井组推广到以卫42块为代表的整装油藏,注气效果未到预期。针对CO2驱效果差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提出高部位连续速注气抑制重力超覆,中部气水交替驱控制流度比,人工裂缝方向拉大井距扩大波及体积,部位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等调整对策。研究取得的认识和应用经验为CO2驱下步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国内同类型油藏开展CO2驱提供借鉴。
邱伟生
关键词:深层低渗油藏二氧化碳井网优化
断块型深层油藏天然气混相驱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本文以大港油田深层油藏X断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测定和天然气驱油实验装置,测定了天然岩心的油水相对透率曲线和不同条件下的天然气驱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大港油田深层油藏X断块天然岩心相曲线等点对应的含水饱和度...
王晓燕章杨赵凤祥程海鹰王海峰苑光宇李辉陈瑜芳
关键词:天然气驱相渗曲线影响因素采收率
断块型深层油藏天然气驱最小混相压力及相态特征被引量:11
2019年
以大港油田深层油藏X断块为研究对象,采用细管实验测定了大港油田X断块地层原油和Y气藏天然气的最小混相压力,采用高温高压地层流体物性分析仪测定了地层原油的基本物性参数,以及注入天然气对原油高压物性参数的影响,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衰竭式开发和天然气驱开发的效果进行了预测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大港油田X断块地层原油属于轻质原油,能够与Y气藏天然气实现混相,且最小混相压力为45 MPa,于地层压力(49. 8 MPa)和中国常用高压天然气压缩机的压力等级(50 MPa),因此,在X断块实施天然气混相驱具有理论可行性;地层原油的气油比、泡点压力、体积系数、压缩性、气体平均溶解系数均较高,多次接触实验结果表明,注入天然气与原油在最小混相压力条件下能够实现多次接触混相。为了实现大港油田深层油藏X断块的高效开发,建议在X断块实施天然气混相驱。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衰竭式开发方式相比,天然气驱能够获得更高的采收率和更好的开发效果。
章杨程海鹰柳敏
关键词:天然气驱最小混相压力原油物性相态特征
大港油田深层油藏固井滑套分段压裂研究与实践
大港油田G2025断块沙三油组储层特征及以大斜度井为核心的开发需求,结合连续油管+固井滑套环空加砂分段压裂技术、套管固井+可钻滑套分段压裂技术的技术特点,优选压裂工艺,提高开发效果.
郝桂宪
关键词:低渗储层大斜度井固井技术分段压裂技术
深层油藏储层介质微观层次变形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深层油藏生产过程中,近井区域储层孔隙性和透性急剧降,造成油井产和注水井注入或注不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藏开发效果。基于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变形力学行为,利用微观动力学原理,综合位错运动行为、位错密度及位错增值机理,建立油藏储层介质变形微观动力学模型。实例分析表明,井筒周围储层孔隙性在开发过程中大幅度下降,破坏了井筒周围原油流入井底和注入水流入地层的通道。开展油藏储层介质微观变形规律的研究,对编制油藏开发方案及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道杰高文明付小坡温玉焕冯旭光
关键词:深层低渗油藏孔隙度位错理论

相关作者

吴应川
作品数:29被引量:23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CO2吞吐 强化采油 吞吐 CO 数值模拟
阴艳芳
作品数:32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采油井 注水开发 油藏 稠油开发 砂岩油藏
章杨
作品数:51被引量:15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CO 存储介质 采油 油井 油藏开发
刘雪梅
作品数:3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深层低渗油藏 压裂 管柱 监测仪 温度
程海鹰
作品数:53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本源微生物 采油 油藏开发 油藏 油藏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