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17篇“ 淋巴结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照顾者对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调查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SJS)患儿照顾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为护理人员开展延续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2月—1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治疗的SJS患儿的照护者12名作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受访者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终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健康生活专业指导、心理指导、多方面支持及疾病相关信息。结论:SJS患儿照顾者有强烈的延续护理需求,护理人员应满足照顾者延续护理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院内外健康宣教,提高照顾者疾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
吴小婷徐曼唐红兰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照顾者护理需求
冠状动脉Z值等四联指标模型对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的辅助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Z值联合发热时间、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四联指标模型对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收治的怀疑为川崎病的患儿165例,以临床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最终确诊的83例为病例组(包括不完全川崎病),排除川崎病诊断的82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冠脉Z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川崎病四联指标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用约登指数确定最佳诊断阈值。用Kappa值评价四联指标模型与临床诊断标准的一致性。结果冠脉Z值、发热时间、IL-6、CRP是川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冠脉Z值1.5,发热时间5.5 d,IL-631 pg/mL,CRP 42 mg/L。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四联指标模型AUC为0.960,Kappa值为0.867,诊断价值高于各独立危险因素,与临床诊断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冠脉Z值联合发热时间、IL-6、CRP构建的四联指标模型能有效地辅助临床诊断并减少漏诊,为提高KD诊断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张绍洁阎国辉甘书芬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发热时间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背景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即川崎病(KD),发病率逐年上升,KD所致的冠状动脉损伤(CAL)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KD发生CAL相关,但不同个体的原始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系统评估MP感染与KD发生CAL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以便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干预,提高KD患儿的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KD的观察性研究,暴露组为KD合并MP感染(MP-IgM阳性),对照组为单纯KD,结局指标为发生CAL。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04-03。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信息,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Stata 15.0软件、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包含6131例研究对象。NOS质量评价平均得分为7分,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高于对照组〔RR=1.65,95%CI(1.40,1.94),P<0.00001〕。根据组间基线是否统一进行亚组分析,组间基线统一的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高于对照组〔RR=1.92,95%CI(1.71,2.16),P<0.00001〕。组间基线不统一的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CAL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91,1.06),P=0.65〕。分别以IgM>1∶160、IgM定性、未描述作为MP诊断标准的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以依据年龄、根据比值、未描述作为CAL诊断标准的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Egger's和Begg's检验发表偏倚提示31篇文献存在发表偏倚(P<0.05)。但剪补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
王淑敏李雪军张奕星姜之炎肖臻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肺炎支原体冠状动脉损伤META分析
视频辅以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在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视频辅以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在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2年5月31日收治的78例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视频辅以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及凝血酶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评估量表(PedsQL)]。结果:观察组WBC、ESR、PLT、NEUT、CRP及凝血酶原时间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edsQ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患儿实施视频辅以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可很好地改善患儿临床各项生理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水平。
姚尧赵云花徐佳
关键词:视频健康教育
血清铁蛋白鉴别急性期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与常见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
2022年
目的运用血清铁蛋白(SF)鉴别急性期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与小儿常见急性发热性疾病。方法选取2016年至2021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肿瘤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者185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5例;年龄1(1,2)岁。并同时选取其他小儿常见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194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95例;年龄2(1,3)岁。疾病主要包含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诊,疱疹性咽峡炎及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实验室检查测量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血红蛋白量(Hb)、血小板计数(PLT)、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SF、T细胞亚群(CD19、CD3、CD4、CD8)和NK细胞等血液学指标。结果急性期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者WBC、NEUT、EO、PLT、超敏CRP、CRP、ESR、总胆红素、ALT、LDH、CK-MB,PCT、D-二聚体、NT-proBNP、SF、T细胞亚群(CD19、CD4、CD8)、CD4/CD8和NK细胞所测值显著高于其他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P<0.01),而Hb、总蛋白、白蛋白、AST、CK和CD3所测值显著低于其他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P<0.01)。ROC曲线显示SF截点值为104.7 ng/mL时可以有效鉴别急性期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与其他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52.94%。结论急性期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者SF较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明显升高;SF截点值为104.7 ng/mL时可以有效鉴别急性期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与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
李莉欧阳卫芳黄俊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急性期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琼海市人民医院儿科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8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给予低剂量(400 mg/kg)丙种球蛋白治疗,1次/d,连续治疗5 d;试验组给予高剂量(2 g/kg)丙种球蛋白治疗,1次/d,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肌病变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采用高剂量和低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相当,应用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减少治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彭颖符珍珠杨青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贫血原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贫血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60例MCLS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3~11月收治的30例患儿纳入A组,将2016年11月~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患儿纳入B组。所有患儿均接受血常规检查,选出贫血患儿,了解贫血患儿生长发育史、饮食习惯、是否及时添加辅食及添加辅食种类、贫血种类,分析贫血原因。B组予以常规治疗, 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治疗贫血。分析MCLS患儿贫血的相关因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60例MCLS患儿中,经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存在贫血的MCLS患儿共28例,占比46.67%,其中缺铁性贫血22例(78.57%),溶血性贫血6例(21.43%)。其中,低体重,过迟添加辅食,挑食、偏食,两餐间进零食、不含铁辅食为MCLS贫血患儿的影响因素。A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26/30);B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19/30)。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 P<0.05)。结论生长发育不良可能参与了MCLS贫血的发生与发展,积极治疗贫血可改善MCLS贫血患儿的预后。
范秀玖赵正秋黄月娇陈虹余肖毅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贫血发病机制
40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被引量:2
2018年
介绍了40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强调急性期应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发热护理、皮肤黏膜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患儿出院后应注意患儿及其家长教育,做好随访,促进患儿康复。
王芳赵娟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病情观察发热护理延续护理护理家长教育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本文概述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介绍了演变规律、治疗原则,通过分析主症、症候,方药随意加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董幼祺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儿童患者中药治疗用药规律疗效评价
一种治疗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药,是由中草药大蒜、鹅毛、半截叶、柘树茎叶、石灰、防风草、地肤子、大叶香薷、红泽兰、四叶细辛、刮筋板、六棱麻、虾须豆、乳白香青、实葫芦、红鸡踢香、蝉翼藤、大蛇药、醋柳果组成。本...
龚爱燕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李成荣
作品数:379被引量:1,968H指数:23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儿童 急性期川崎病 患儿 IL-4
王国兵
作品数:160被引量:781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患儿 调节性T细胞 急性期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杜忠东
作品数:205被引量:1,461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儿童 冠状动脉瘤 小儿 患儿
李亚蕊
作品数:156被引量:541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
研究主题:川崎病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损伤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杨作成
作品数:217被引量:62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儿童 基因多态性 位点多态性 柯萨奇病毒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