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3篇“ 消化性疾病“的相关文章
- 雷贝拉唑与伏诺拉生片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比照观察
- 2025年
- 比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患者治疗中雷贝拉唑与伏诺拉生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300例患者,年龄35~65岁,均确诊Hp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均分2组。雷贝组150例,予以雷贝拉唑四联疗法。伏诺组150例,予以伏诺拉生四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临床疗效中,伏诺组有效率更高(P<0.05)。不良反应中,两组发生率比较(P>0.05)。炎症因子中,伏诺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P<0.05)。免疫功能中,伏诺组治疗后CD3+、CD4+水平更高,CD8+水平更低(P<0.05)。胃肠激素中,伏诺组治疗后胃泌素、内皮素水平更低,胃动素水平更高(P<0.05)。结论 Hp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患者治疗中,伏诺拉生片的疗效优于雷贝拉唑,可更好改善患者炎症水平、免疫功能,利于康复与预后,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首选。
- 拉扎提·马哈什张瑞张福生
- 关键词:HP感染雷贝拉唑
- 五谷虫提取物用于制备治疗消化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
- 本发明属于中药及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五谷虫提取物用于制备治疗消化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本发明提将五谷虫蛋白提取物、五谷虫氨基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症、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药效明确,安...
- 段佳林李峥嵘
-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以“消化性疾病”为例
- 2024年
- 目的 探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选择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不同班级的450名学生,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n=22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n=225),比较两组间的考试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及课堂思政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学生对教学设计、学业成绩、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及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方面的思政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这为高职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医学人才。
- 姜海斌陈延唐峰杨丽洁蒋锐
-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案例消化性疾病
- 雷贝拉唑与伏诺拉生片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中的疗效比较以及对TNF-α、hs-CRP、IL-6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和伏诺拉生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acid-peptic diseases,APD)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NF-α、hs-CRP、IL-6的影响。方法1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合并AP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雷贝拉唑组和伏诺拉生组,每组50例。雷贝拉唑组组给予雷贝拉唑为基础的铋剂四联疗法,伏诺拉生组给予伏诺拉生为基础的铋剂四联疗法,疗程均为14天,后继续给予雷贝拉唑或伏诺拉生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情况,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伏诺拉生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与雷贝拉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0%,而伏诺拉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雷贝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伏诺拉生组的炎症因子和CD8^(+)水平均低于雷贝拉唑组(P<0.05),CD4^(+)水平均高于雷贝拉唑组(P<0.05)。结论与雷贝拉唑相比,伏诺拉生可以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改善APD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炎症因子提高免疫水平。
- 章琳周云尤伟邓泉
- 关键词:雷贝拉唑幽门螺旋杆菌
- 五谷虫提取物用于制备治疗消化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
- 本发明属于中药及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五谷虫提取物用于制备治疗消化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本发明提将五谷虫蛋白提取物、五谷虫氨基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症、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药效明确,安...
- 段佳林李峥嵘
- 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疾病的理论基础及概述被引量:2
- 2022年
- 大量研究表明, 半夏泻心汤可有效治疗和改善消化系统疾病。本文就半夏泻心汤在该领域的临床进展和机制作一综述, 旨在为临床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 以及未来研究提供证据基础。
- 何文广刘小梨谢意程
-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消化性疾病
- 我院儿科消化性疾病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分析
- 2022年
- 分析微生态制剂对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消化性疾病患儿纳入研究。通过病历回顾探讨微生态制剂处方的使用情况,并采用GIQLI评分量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本组研究中,300例消化性疾病患儿使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四种: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合菌片)、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常乐康(洛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为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合菌片)176例(58.33%),其次为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64(21.33%)、然后是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散)53例(17.67%);使用率最少的为常乐康(洛酸梭菌二联活菌散)8例(2.67%)。其中单独微生态制剂处方使用者142例(47.33%),联合止泻药、抑酸药、胃动力药以及抗生素处方的共计158例(52.67%),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34.33%、29.00%、21.52%、15.19%。治疗前,患者GIQLI测评结果平均(3.19±0.51)分,治疗后,患者在GIQLI量表中平均(1.81±0.39)分。结论 我院儿科消化性疾病多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此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征还会叠加使用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对症药物,如止泻药、抑酸药、胃动力药以及抗生素等。从GIQLI测评结果不难看出,微生态制剂单独处方及联合相关对症药物处方对小儿消化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胃肠道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朱兴连
- 关键词: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益生菌微生态制剂
- 现代消化性疾病与内镜治疗
- 蒋冬
- 小儿消化性疾病的胃电图变化及与临床特点和胃镜特征的关联性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小儿消化性疾病的胃电图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胃镜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经胃镜和病理学两种方式诊断为消化性疾病的患儿5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无胃肠道疾病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胃电图参数(频率均值和波幅均值),54例胃电图诊断后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分析消化性疾病患儿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溃疡面积的关系。结果:各组胃病患者胃电慢波频率均值各不相同(P<0.05),三组患者胃电慢波波幅均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浅表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患者胃电慢波频率均值、胃电慢波波幅均显著低于胃溃疡组(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胃电慢波频率均值显著低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患者胃电慢波波幅显著低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浅表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达90.00%,胃溃疡符合率为60.71%,胆汁反流性胃炎符合率为83.33%。HP检测结果显示,HP阳性患儿占总例数的77.78%(42/54),HP阴性患儿占总例数的22.22%(12/54);HP阳性组患儿淋巴滤泡形成、胃黏膜萎缩、胃黏膜炎性活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阳性组溃疡范围>2 cm的患儿比例明显高于HP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消化性疾病胃电图存在餐后NSWP的下降及节律过缓的上升,胃电图检查和胃镜检查在诊断上有较高的符合率,HP感染科引起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可作为小儿消化性疾病的靶向治疗。
- 蔡洁袁丽萍桂明胡波周其莲
- 关键词:胃电图胃镜
- 不同消化性疾病来源的Hp毒力基因检测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消化性疾病来源的幽门螺杆菌(Hp)毒力基因的检测与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医院就诊的消化性疾病患者127例的胃活检样本,分离培养Hp,检测其携带的毒力基因,并探讨Hp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消化性溃疡(PUD)发生的关系。结果 127例不同消化性疾病患者Hp阳性率为42.52%(54/127);Hp共检测6种毒力基因(cagA、iceA、oipA、vacA、dupA、luxS)。Hp分离菌株中成功检出oipA、vacA及luxS,未发现vacA s2,其中vacA s1+阳性率100.00%;vacA m2+阳性率66.67%,vacA m1+阳性率31.48%,提示vacA m1+与vacA m2+关系互补;iceA1+/iceA2+、vacA s1 m1/iceA2对CSG的发生相关,vacA s1 m2+iceA2和iceA1+iceA2增加PUD发生风险,dupA+对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相关。结论不同消化性疾病来源疾病(CAG、CSG、PUD)与Hp感染因素关系密切,加强感染Hp毒力基因检测可为以上消化性疾病预测评估、诊断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司元国孙滨王淑惠兰翠霞丁健顾丽娜
- 关键词:消化性疾病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
相关作者
- 麦志慧

-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处方评价 儿童 疾病应用 消化性疾病 微生态制剂
- 李云文

- 作品数:40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 研究主题:临床疗效观察 胃病 健脾丸 调胃 临床疗效
- 刘洁

- 作品数:32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胃安散 半夏泻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HP感染 痘疹样胃炎
- 王海蛟

-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部
- 研究主题:FDA批准 眼用 康柏 注射液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张林生

- 作品数:3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汪清县中医院
- 研究主题:川芎嗪注射液 瘀血阻络证 注射液治疗 中风 银杏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