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篇“ 海风锋“的相关文章
一次由海风激发的下击暴流天气过程分析
2024年
利用珠海市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和横琴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资料,对珠海市一次由海风激发的下击暴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次下击暴流过程发生前,大气层结呈现“上干下湿”结构,温度垂直递减率大,CAPE大,环境条件有利于雷雨大风天气发生;(2)该次伴随下击暴流的强对流系统主要由珠海东部沿岸形成的海风触发,并伴有中气旋出现;(3)下击暴流发生前,处于低层反射率大值期,X波段相控雷达可以清晰观测到强反射率因子下降、中层径向速度辐合、近地面气流辐散等现象。
王世强黄菲詹棠张金清李伟明
关键词:天气学下击暴流海风锋中气旋相控阵雷达
海南岛沿海城镇化对海风推进影响的数值模拟
2024年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ARW(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Advanced Research WRF)(Version 4.0)对海南岛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典型海风个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通过设计局地城镇化的敏感性试验,重点分析了海南岛沿海城镇化对海风推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沿海城镇化造成的海风结构差异是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城镇下垫面的摩擦效应与城市热岛的增强阻碍海风向内陆推进,减弱了海风途经地区的降温增湿效应,造成海风位置相对滞后;而城镇化所引起的高海陆热力差异增强了海风风速及海风辐合,同时导致海风前的垂直上升气流和海风环流厚度也明显增强。海风发展不同时期,城镇化对海风的推进影响有所不同。海风发展初期,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推动作用与摩擦效应的阻碍作用相抵消,导致海风的推进无明显影响;海风发展强盛阶段,城镇化条件下内陆城市与非城市之间的热力差异有所增强,阻碍了海风向内陆推进,导致海风内陆渗透距离减小。不同天气条件下城市化对海风推进的影响有所不同,相比于晴空天气,多云天气下城市与非城市的热力差异稍强,加强了城市热岛效应对海风推进的阻碍作用,导致海风滞后距离稍远。此外,当土地利用类型更换为城镇后,净辐射与陆气间交换能量减少,导致其潜热通量显著减小,感热通量值变大,从而升高了下垫面温度,增强了海风的垂直上升运动,进而造成边界层高度的升高。
段懿轩苗峻峰冯文
关键词:海风锋城镇化土地覆盖变化复杂地形
海南岛土地覆盖变化对海风结构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利用WRF-Noah陆气耦合中尺度模式,针对海南岛一次典型的海风事件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海南岛土地覆盖(下垫面)变化对海风结构演变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地覆盖变化对海风的作用是通过多种地表和植被属性的综合影响决定的。森林化试验中动力和热力作用分别抑制和促进海风的发展,对海风的影响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反照率的减小引起净辐射的增大,从而使感热通量小幅增加,使低层大气增温而增加海陆温度梯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风驱动力,但地表粗糙度的增大减弱了海风风速,进一步减弱了海风传播距离和上升速度。然而,由于海南岛森林覆盖面积较大,导致森林化试验与控制试验中海风的整体差异较小。相比之下,荒漠化试验中热力和动力作用均有利于海风的发展;反照率的增大和叶面积指数的降低,改变了地表能量分配,造成潜热通量显著减小,感热通量先减少后增大,对低层大气的增温效应非常明显,从而加大了海陆温度梯度。另一方面,地表粗糙度显著减小,下垫面对海风的阻挡作用减弱,海风风速增大。因此,荒漠化试验海风传播距离、上升速度以及海风厚度都显著增大。
依斯拉木·吾拉音苗峻峰吴冰雪
关键词:海风锋土地覆盖变化荒漠化
冷涡背景下一次阵风海风碰撞触发强对流的观测分析
2024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FNL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23年8月16日厦门市的雷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发生在冷涡后部西北气流中,高低空温度差动平流加强了不稳定层结,高CAPE值和0~6 km弱垂直风切下,在阵风海风碰撞区域形成脉冲风暴,具有爆发性强对流的典型特征。触发的新生对流沿着海风自东北向西南发展加强给闽南地区带来较大范围、较长时间的强降水天气;通过此次雷暴个例分析可知,沿海地区的预报员加强地面辐合线推移和演变的监测,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前判断出多条辐合线碰撞触发新生对流,由此对此类强对流天气提前作出预报决断。Using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NCEP/FNL reanalysis data, Doppler radar data, etc., 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thunderstorm weather in Xiamen on August 16, 202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understorm occurred in the northwest airflow behind the cold vortex, and the high and low altitude temperature differential advection strengthened the unstable stratification. Under high CAPE values and weak vertical wind shear of 0~6 km, a pulse storm was formed in the collision area between the gust front and the sea breeze front,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 strong convection. The newly triggered convection develops and strengthens along the sea breeze front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bringing large-scale and long-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weather to the southern Fujian reg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thunderstorm case, it can be seen that forecasters in coastal areas can strengthen monitoring of the movement and evolution of ground convergence lines, which can, to some extent, predict in advance the collision of multiple convergence lines triggering new convection, and thus make forecast decisions for such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n advance.
施思秦婷吴福浪徐恩东
关键词:冷涡阵风锋海风锋短时强降水
海南岛森林下垫面对海风推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海风海风向内陆传播的前沿部分,是触发中小尺度局地对流天气的重要系统之一,是国内外沿海地区预报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利用中尺度高分辨率数值模式WRF-ARW(V4.0)分别对海南岛晴空天气和多云天气下的海风个例进行...
徐绍杰
关键词:海风锋下垫面复杂地形
海南岛沿海城镇化对海风推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ARW(V4.0),针对海南岛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典型海风个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旨在探讨该地区不同天气下海风三维结构和演变特征。其次,通过设计局地城镇化的敏感性试验,重点分析了海南岛沿海城...
段懿轩
关键词:海风锋城镇化土地覆盖变化复杂地形
辽东湾北部海风与阵风碰撞形成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2023年
基于辽宁营口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5月28日辽东湾北部海风与阵风碰撞形成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副冷南下,形成偏北风与西南海风对峙的地面辐合线,配合干线触发强对流发生。海风与阵风碰撞前,上游成熟阶段单体回波质心下沉,下沉出流促使下游单体迅速发展增强,冷池密度流在下游积云对流触发和增强起到关键作用。白天晴空辐射增温使地面温度升高,有利于对流有效位能累积,盘锦地区不稳定层结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导致对流系统南压过程中不断发展增强。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受海风与阵风正面碰撞产生雷暴大风的一类概念模型,辽东湾北部海风和北部南下对流产生的阵风碰撞,气流沿阵风向北爬升,对流系统在偏北引导气流的影响下,向北移动分量被抵消,向南的对流系统得以在更好的环境条件中继续发展,从而维持对流强度并影响下游地区出现雷暴大风天气。
蒋超才奎志杨磊曹世腾陈宇王一文班伟龙
关键词:阵风锋海风锋碰撞
海风的雷达观测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内外海风的雷达观测分析研究,概括分析了海风的雷达识别和演变特征,以及海风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海风的雷达观测分析研究已经在中国、美国、英国和保加利亚等地区开展,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海风观测由早期的声雷达转为电磁雷达,最后转为如今的激光雷达;识别方法主要有特定波长降水粒子散射探测、局地风廓线探测和激光雷达探测3种;海风在低仰角(0.5°或1.5°)基本反射率产品上表现为强度较弱且平行于海岸移动缓慢的窄带回波。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徐绍杰苗峻峰
关键词:海风锋海陆风雷达观测
海风的遥感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回顾了近40 a海风的遥感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海风的卫星识别以及遥感分析方法和技术在海风三维结构和演变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海风的遥感研究已经在不少地区开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海风的遥感分析方法主要为可见光图像云线检测、热红外辐射检测和散射计风场检测3种;根据可见光图像中云的外观表现及云团传播速度检测海风仍是目前海风遥感研究的主要手段。此外,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段懿轩苗峻峰
关键词:海风锋卫星遥感
渤海北部东岸海风活动及其触发对流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卫星及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2015年、2018年和2019年渤海北部东岸海风活动及其触发的对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渤海北部东岸海风活动的差异较大,海风主要出现在6-8月,其中7月最多;海风可分为沿山型、北部沿海型和混合型3种,其中沿山型占比70%以上,海风东移到达沿山地区后维持加强,北部可伸展到沈阳地区;海风在雷达反射率图上表现为窄带回波,强度一般小于27 d Bz,在速度图上表现为风向的辐合或风速的大值区,但在相关系数、差分反射率等雷达双偏振产品上没有可明显识别的特征;在各种天气背景下均能发生海风,其中在高空脊控制下最多,且可触发午后热对流,多为弱对流;在副热带高压后部、高空槽、冷涡背景下的海风容易触发强对流天气,带来冰雹、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灾害。
张晶姚文陈海涛何晓东张运芝李黎赵晓川
关键词:海风锋双偏振雷达

相关作者

王彦
作品数:45被引量:441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海风锋 雷暴大风 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结构 阵风锋
苗峻峰
作品数:63被引量:559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海风 复杂地形 雷暴 海风锋
刘一玮
作品数:62被引量:410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市气象台
研究主题:局地暴雨 海风锋 局地暴雨过程 局地 列车效应
高守亭
作品数:175被引量:2,643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台风 暴雨 动力因子 地形
卢伟萍
作品数:44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
研究主题:低空急流 应用气象 海风锋 ASP 锋面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