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1篇“ 海绵窦段“的相关文章
- 上斜肌萎缩用于海绵窦段动眼神经神经膜细胞瘤与微小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 2024年
- 海绵窦段动眼神经神经膜细胞瘤(施万细胞瘤)的诊断由于缺乏病理活检结果而成为神经眼科中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尤其是当肿瘤体积小、不具备典型影像学特征时,临床确诊更加困难。本文通过1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发现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上斜肌萎缩提示滑车神经功能障碍可帮助确诊海绵窦区微小脑膜瘤而非原发性动眼神经神经膜细胞瘤。上斜肌萎缩的影像学特征与脑膜瘤特有的神经错生表现,均有助于海绵窦部位动眼神经神经膜细胞瘤与微小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 冯超逸孙平陈倩孙兴怀田国红
- 关键词:神经膜细胞上斜肌海绵窦段
- 血流调整及血流重建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流调整及血流重建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最大直径≥2.5 cm)患者(共20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球囊闭塞试验、脑灌注成像并综合评估后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20例患者中,接受单纯颈内动脉结扎术2例,单纯颈内动脉缩窄术11例,高流量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2例,中流量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1例,低流量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缩窄术4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头颅CTA或DSA,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动脉瘤消失5例,体积缩小11例,大小无变化4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局灶性脑梗死。18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影像学随访时间为(7.8±3.0)个月(3~12个月),其中动脉瘤消失7例,体积缩小9例,大小无变化2例。临床随访时间为(46.3±16.3)个月(20~85个月),至末次随访,16例患者的术前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症状无改善。末次随访mRS:0分9例,1分8例,3分1例。结论血流调整联合血流重建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且并发症少。
- 李唐李唐杨建华张文超张文超尚彦国尚彦国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重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 合并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灌注改变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对合并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中度狭窄的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是否带来更多益处。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CEA患者52例,依据术前CT血管造影检查(CT angiography,CTA)是否存在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中度狭窄分为狭窄组(40例)和无明显狭窄组(12例)。2组患者均于术前1周、术后1月分别行头颅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检查。手动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将各ROI(患侧)与对称位置(健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的差率分别进行术前术后比较。从而统计出四格表资料,得出结果。结果无明显狭窄组MTT、TTP、CBF、CBV术前术后差率与狭窄组MTT、TTP、CBF、CBV术前术后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中度狭窄的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仍可从CEA手术中获得更多益处,建议手术。
- 韩枫许灿陈超旭王翠张建霞王元朔郑军孙晓枫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T灌注成像颅内动脉狭窄
- 复合技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破裂致颈动脉海绵窦瘘一例被引量:1
- 2022年
- 颅内巨大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上较为少见,大多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异常血流流入海绵窦,进而引发眼-神经症状,治疗上难度较大。作者报道并分析了1例采用复合技术成功治愈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治疗的认识。
- 王跃飞祝源孟亮曾浪涂勤樊文陶亮欧阳光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动脉瘤颅内巨大动脉瘤
-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术后并发动眼神经麻痹一例被引量:2
- 2022年
- 血流导向装置作为一种血管重建技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大型、巨大型及复发动脉瘤等)的治疗是有效的,但术后仍可能出现并发症。作者报道1例采用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术后并发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并通过回顾临床资料和复习国内外文献,讨论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郑璇张照龙孙成建刘国平赵晓龙谢宜兴邵黎明徐锐史亚星
- 关键词:颈内动脉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
- 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巨大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巨大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运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后随访1~4年,4例GOS评分均为5分。术后1年复查颅脑CT和CTA显示巨大动脉瘤完全消失3例,动脉瘤明显变小伴瘤内血栓形成1例。结论颅内外高流量分流术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是治疗巨大症状性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缓慢结扎颈内动脉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 张文华李亚雄李岩陈凌友井山泉纪乐刘建峰李聪慧
- 关键词:颅内巨大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 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例采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的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其中6例行颈内动脉闭塞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1例行颈内动脉缩窄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术中采用荧光素血管造影和(或)血管超声检查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情况,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7例患者术中评估桥血管均通畅。术后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 预后良好;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随访6~48个月, 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 6例动脉瘤消失, 1例动脉瘤缩小;mRS 0分者5例, 1分者1例, 3分者1例。结论初步观察显示, 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好, 并发症少。
- 杨建华杨建华李唐李唐施铭岗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海绵窦
-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对蝶窦分隔的类型进行分类,以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蝶窦分隔分类方式,并分析骨性蝶窦分隔与颈内动脉(ICA)C3段之间的解剖相关性,探讨蝶窦分隔与ICA C3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9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的110例患者。根据CT冠状位图像中蝶窦分隔的形态和位置,将蝶窦分隔分为“O”、“I”、“II”、“X”和“Y”型,并测量蝶窦分隔与中线之间的夹角。分析各种因素与蝶窦分隔是否指向ICA C3段的相关性。结果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患者和蝶窦分隔被过度侵袭的患者后,共纳入96例。其中,29例为“Y型”,22例为“II型”,21例为“I型”,11例为“O型”,7例为“X型”。80%的患者至少有一侧蝶窦分隔指向ICA;蝶窦分隔是否指向ICA C3段与中线之间的夹角大小相关(AUC=0.665,95%CI:0.551~0.778,P=0.002),与其他因素不相关。结论蝶窦分隔与中线的角度和蝶窦分隔对ICA C3段指向性有关。当夹角>15.35°时,蝶窦分隔可以作为ICA C3段的解剖标志点。
- 段禹舟李龙高伟李连祥吴安华
- 关键词:颈内动脉影像融合
- 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被引量:2
- 2020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突发头痛16 h”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左侧眼睑上提受限,左侧眼球内收、上翻、下翻受限,患侧视力下降。左侧眶周听诊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颅脑CT显示:左侧海绵窦内出血。DSA示:左侧海绵窦内动脉瘤,合并海绵窦瘘,高速血流通过同侧岩下窦向静脉引流。治疗方案: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球囊封堵颈内动脉辅助ONYX胶注入+LVIS支架植入术。
- 贺西亮潘源王宇于召虎李雅强辛涛
-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神经介入
- 血管内成功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致CCF 1例
- 2020年
-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内的分支发生破裂,与海绵窦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出现颅内血管杂音、搏动性突眼、球结膜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导致CCF,仅占破裂动脉瘤的1.5%.根据病因分为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CCF).本研究报道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随访期间发生破裂,致同侧CCF,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成功治愈的病例.
- 潘源辛涛贺西亮邵铂添卢佩林杜莉
相关作者
- 王如密

- 作品数:516被引量:1,21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 显微解剖 外科手术 垂体腺瘤
- 段传志

- 作品数:320被引量:1,41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 血管内栓塞治疗
- 史继新

- 作品数:499被引量:2,11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科治疗 动脉瘤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 李铁林

- 作品数:296被引量:1,16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研究主题: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 那世杰

- 作品数:71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介入栓塞 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