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篇“ 浆膜浸润“的相关文章
多层螺旋CT在胃腺癌及瘤周组织浆膜浸润评估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腺癌及瘤周组织浆膜浸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9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SCT扫描,胃腺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获取病理报告,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判断MSCT在胃腺癌诊断及瘤周组织浆膜浸润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8例胃腺癌患者中,MSCT成功识别出93例,5例未能识别,对照组50例健康志愿者中,MSCT成功排除48例,误诊2例,MSCT诊断胃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90%、96.00%、95.27%,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0;MSCT识别瘤周组织浆膜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50%、90.00%、88.78%,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8,均高于术中诊断;MSCT识别浅层浆膜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88.37%、86.21%,识别深层浆膜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00%、100.00%、94.12%,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5、0.87,均高于术中诊断。结论MSCT在胃腺癌及瘤周组织浆膜浸润评估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储慧英刘骏潘银梅
关键词:胃腺癌多层螺旋CT浆膜浸润影像学诊断病理对照
基于术前脾脏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胃癌的浆膜浸润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联合临床检验指标及影像学特征构建一种能够术前识别胃癌浆膜浸润的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56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394例)和验证组(262例)。收集建模组患者的脾脏影像学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套索回归并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来构建浆膜浸润预测模型。在最大约登指数下取肿瘤浸润风险评分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38例)和低危组(418例),然后与其他浸润相关因素如BMI、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显著的独立影响因素共同建立可视化的浆膜浸润预测列线图。结果:将患者以肿瘤浸润评分≤-0.335分为低危组,>-0.335为高危组,经验证组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的诊断准确性较为一致(P<0.001)。经浸润影响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像组学肿瘤浸润评分(OR=2.9,95%CI=2.1~4.2,P<0.001)、术前低白蛋白(OR=1.3,95%CI=1.2~3.1,P=0.00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OR=1.8,95%CI=1.2~2.7,P=0.004)、肿瘤分化程度(OR=2.6,95%CI=1.8~3.7,P<0.001)是浆膜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4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浆膜浸润风险,其AUC值为0.733。结论:基于脾脏影像的肿瘤浸润评分联合其他临床因素可准确预测胃癌浆膜浸润与否,提高诊断精度。
沈宁喆郑经纬潘步建章巍腾陈孝冬
关键词:胃癌脾脏浆膜浸润
基于增强CT门静脉期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进展期胃腺癌浆膜浸润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 利用uAI科研平台建立进展期胃腺癌增强CT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探究其预测浆膜浸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浆膜浸润组90例,非浆膜浸润组80例。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扫描,在增强CT门静脉期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五折交叉(种子数为20)法将170例患者的影像数据分为训练组(136例)和测试组(34例),采用LASSO算法实现高维数据的降维,并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预测进展期胃腺癌浆膜浸润的影像组学模型,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曲线下面积(AUC)、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进展期胃腺癌门静脉期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AUC值分别为0.868、0.823,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0.808、0.794、0.788、0.791和0.752、0.767、0.725、0.747。结论 基于增强CT门静脉期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进展期胃腺癌浆膜浸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田洪滢徐军
关键词:胃腺癌浆膜浸润CT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胃癌HER--2 2+表达状态与浆膜浸润中的应用研究
李晓娇
基于深度学习的胃癌浆膜浸润判别及迁移应用研究
目的:胃癌浆膜浸润会增大病人发生腹膜播散的风险,导致病人预后不良。当前研究指南推荐浆膜浸润的病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因此术前浆膜浸润的评估结果将决定不同的治疗方式。然而,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
肖琼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胃癌浆膜浸润腹膜转移
基于胃腺癌及瘤周组织特征的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浆膜浸润的诊断价值
目的:基于从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的等效120k V门脉期线性融合图像和碘图(Iodine Map,IM)中提取的胃腺癌及瘤周组织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
孙俊伊
关键词:胃腺癌浆膜浸润
双源CT双能量技术NIC、Rho/Z对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浆膜浸润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标准化碘值、电子密度及有效原子序数诊断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诊断效能;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标准化碘值、电子密度及有效原子序数诊断结直肠癌是否浆膜浸润的诊断效能;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参数间的相关...
王敬铎
关键词: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浆膜浸润
文献传递
宝石能谱CT及机器学习算法在判断胃癌浆膜浸润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及机器学习算法在判断胃癌浆膜浸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宝石能谱CT双期GSI增强检查的胃癌患者24例,其中p T2 8例,p T3 4例,p T4 12例。12例患者(p T4)归为浆膜阳性组(组A);12例(T2和T3)归为浆膜阴性组(组B)。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如性别、年龄等)。此外,所有图像利用GE A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出两组病灶双期能谱信息,随后采用SVM-RFE算法对两组能谱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中,肿瘤长径和短径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VM-RFE算法的准确率为87.5%-94.4%。SVM-RFE的输出结果为门脉期脂肪(钙)、门脉期尿酸(钙)、动脉期钙(碘)、门脉期水(钙)、门脉期碘(水)。结论:肿瘤大小和门脉期脂肪(钙)、门脉期尿酸(钙)、动脉期钙(碘)、门脉期水(钙)及门脉期碘(水)特征值可用于辅助判定胃癌是否浸润浆膜层。
诗涔张欢潘自来严福华李超张素杜联军
关键词:胃癌能谱CT
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198例,其中行D3式淋巴结廓清术163例,D4式35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结捡取。按日本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规约进行淋巴结分组、分站,按第7版TNM分期,N0、N1(1~3个)、N2(4个以上),分析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使用SPSS 19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98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93例,转移率47.0%,共捡取淋巴结3088个,有转移淋巴结361个,转移度11.7%。其中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结转移率17.6%(3/17),非腺瘤恶变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49.7%(90/18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 N1、N2、N3、N4站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8.6%(34/58)、52.6%(10/19)、33.3%(4/12)、0;TNM分期中N0、N1、N2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5/105)、57.4%(39/68)、36.0%(9/25)。结论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高,肿瘤大于5 cm,淋巴结转移率增高;无腺瘤背景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结转移是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桑温昌李兆德王琰珉尚文周朱绍亮
关键词:结肠肿瘤淋巴转移
淋巴结转移对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对无浆膜浸润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D2或D2以上胃癌根治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6例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相同术式的有浆膜浸润的162例胃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9%,明显高于浆膜浸润组的37.3%(P<0.01).不同浸润深度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T1a(M)95.6%,T1b(SM) 92.5%,T2(MP)73.5%,T3(SS) 62.7%,T4(SE、SI) 37.3%.按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N0、N1(第1站)、N2(第2站)和N3(第3站)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75.3%、54.8%和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第7版TNM分期,N0、N1(1~2枚)、N2(3~6枚)、N3a(7~15枚)和N3b(15枚以上)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83.6%、59.8%、17.2%和11.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是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l).结论 无论是按转移淋巴结的范围还是数量进行评价,淋巴结转移均能对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预后作出较好的预测.
胡祥曹亮于艺
关键词:胃肿瘤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预后

相关作者

魏玉哲
作品数:36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预后 胃肿瘤 浆膜浸润 CD34表达
薛英威
作品数:228被引量:1,220H指数:1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预后 胃癌患者 淋巴结转移
李春峰
作品数:30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浆膜浸润 CD34表达 胃肿瘤 转录因子SP1
熊倩
作品数:13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双源CT双能量 双能量 成像技术 T3期 高强化
杨亚英
作品数:290被引量:1,116H指数:1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CT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