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5286篇“ 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文章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指南(第2版)》的制订/修订过程被引量:1
2025年
药物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药品的利用及其效应的科,对于促进合理用药和提升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离不开规范的方法支撑。2024年,中国药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指南(第2版)》的制订/修订工作。本次指南的制订/修订依托于中国药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由北京大公共卫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牵头并提供方法指导,联合全国多科专家共同参与。基于指南第1版的制订经验,工作组通过定性系统综述,汇总全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相关指南的关键信息,初步形成指南第2版的制订/修订意见;随后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和定性访谈,结合工作组的充分讨论,完善并形成指南修订稿,最后通过名义小组法专家共识会达成共识,完成定稿,形成一套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适用性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指南。指南第2版共包含41个条目,其中8个一级条目、20个二级条目、13个三级条目,全面覆盖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实施、不良事件报告、研究报告撰写、研究结果发表等核心环节,同时涵盖具体应用场景、特定应用主题,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真实世界研究等专题内容。
颜济南吴昀效聂晓璐聂晓璐詹思延詹思延
关键词: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指南(第2版)》及其系列解读(1):概述被引量:1
2025年
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评估药物在人群中的应用和效果的交叉科。规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保障研究质量、促进科发展的关键。中国药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在2019年制订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指南(第1版)》,但至今已超过5年未更新。国际上,欧美日韩等国家/地区在指南制订与更新方面已取得较多进展。因此,考虑我国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广泛需求,更新指南极为必要。本次指南更新经系统综述、实践调研和多科协作等过程形成第2版,相比第1版,在研究设计、数据源、具体应用场景等方面有诸多重要变更,并增加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等全新内容。本文旨在强调指南更新的必要性,并遴选重要变更内容制定解读计划,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全面理解与应用新版指南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规范化发展和质量的提升,促进科进步。
吴昀效颜济南颜济南聂晓璐詹思延孙凤
关键词:药物流行病学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指南(第2版)》系列解读(3):全球指南的对比
2025年
自2019年中国药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制订《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指南(第1版)》以来,已近5年未更新,亟待修订完善。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全面检索全球药物流行病学方法指南,梳理其制定情况,提取各指南的框架与核心要素进行对比,分析我国指南的不足之处,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务实可行的完善建议,为我国指南的更新提供参考。本研究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以及17个国际药物流行病学术组织、欧美日中等国家/地区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根据事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相关指南或标准的筛选,最终纳入33篇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指南或标准。采用定性整合方法,通过主题归纳和内容总结,提炼各指南的核心要素,并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指南第1版在不良反应报告和研究结果发表方面的指导较为完善,但在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实施中的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具体研究场景等方面还缺乏部分或全部指导。本研究综合借鉴各国最新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指南或标准,平衡全面性、实用性与用户友好等各方面,为我国指南的更新提出了修订推荐意见。
颜济南吴昀效聂晓璐聂晓璐詹思延詹思延
关键词:药物流行病学
佛山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25年
目的了解广东佛山市女性群体人乳头瘤毒(HPV)感染类型情况。方法收集佛山复星禅诚医院2019—2021年进行HPV分型检测的21752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及门诊人群,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HPV感染检测,记录HPV亚型感染情况、年龄及临床诊断。结果2019—2021年佛山地区女性群体HPV总体感染为20.86%,HPV 52、58、16、51、68、53亚型感染最为常见,以单一感染为主。体检和门诊人群中感染率分别为14.68%和23.47%。2019、2020及2021年体检及门诊女性人群HPV的总体感染率分别为25.16%、19.59%和18.51%。不同年龄HPV感染率均呈“U”型。阴道炎和宫颈炎女性患者年龄段大多在25~36岁,以HPV 52、16、58和51亚型引起的单一感染为主。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好发于46~55年龄段,以单一感染HPV为主。结论2019—2021年佛山市女性HPV感染模式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3年感染率逐年下降,HPV 52、58、16、51、68、53亚型感染及单一感染较为常见。HPV 16、18、52、53、L6亚型与宫颈疾之间呈正相关。
刘建雷何春梅薛家权林爱萍余俊健杨康
关键词:基因分型流行病宫颈疾病
江西地区某综合医院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菌株的临床特征、耐药现状、毒力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医院2018—2021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通过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筛选出ST11型CR-hvKP,分析其基本临床信息、耐药基因、毒力基因;随机选取其中23株ST11型CR-hvKP菌株进行毒力表型分析;随机选取其中45株CR-hvKP,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2018—2021年临床分离ST11型CR-hvKP菌株共124株,主要来自神经外科(33.87%),标本以痰为主(56.45%),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55.2±16.4)岁,男性为主(77.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菌株毒力存在差异,但多为高毒力毒株;PFGE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以A1亚型为主(63.4%)。结论ST11型CR-hvKP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和高毒力特征,部分菌株在该院存在克隆性传播现象,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及防控带来巨大挑战,需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黄珊珊施博文魏丹丹霍炳慧洪涵旭江昕竹刘洋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
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T3SS毒力因子携带、表达和毒力与耐药的相关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e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毒力因子携带、表达情况和毒力与耐药的相关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期间自河北北方院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45株CRPA,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CRPA菌株T3SS中4种毒力因子(exoU、exoY、exoS、exoT)和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菌株的ST分型;大蜡螟毒力试验评估菌株毒力水平;qRT-PCR实验检测毒力因子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结果显示T3SS中毒力因子检出率最高的是exoT (100%),其次是exoS和exoY,均为(88.9%),最低为exoU (11.1%)。检测出18种β-内酰胺酶基因,以blaPDC-374、blaOXA-101、blaOXA-847、blaPER-1和blaOXA-50为主。检测出22种ST分型,总体以ST244 (31.1%)为主。45株CRPA在大蜡螟毒力试验中,5株表现为高毒力、25株表现为中毒力,15株表现为低毒力。不同毒力水平的CRPA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qRT-PCR实验结果表明菌株毒力水平与毒力因子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关系。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CRPA毒力基因型以exoY^(+)/exoS^(+)/exoT^(+)/exoU^(-)为主,对氨曲南、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具有更高的耐药性。多黏菌素B是对大多数分离株有效的药物。产blaOXA-101和blaPER-1酶的ST244型菌株,已在该区域传播,应给予关注。T3SS中4种毒力因子携带、表达与菌株毒力水平和抗生素耐药性均存在关联。
韩美娟汤建华蒲洁琨赵林博庞茜茜刘云宁张鹤鸣
关键词:毒力因子分子流行病学
血糖指标与乳腺癌发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25年
高血糖是糖尿的主要生物特征之一。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load glucose,2h P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是临床上常用于检测血糖水平的3项重要指标,但这些指标与乳腺癌发的关联尚不明确。全文对基于以上3项指标探讨血糖水平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乳腺癌的一级预防中血糖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唐丹丹姜玉刘湾湾李卓颖沈秋明徐群项永兵
关键词:乳腺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流行病学
2020—2022年平南县人民医院初治空洞型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2020—2022年平南县人民医院初治空洞型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2022年在本院初治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基础数据、成功治疗率、痰液平均转阴时间、治疗期间不良事件、转诊例数及丢失患者末次痰液检测情况,分析疾相关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共纳入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598例,平均年龄(49.87±18.77)岁;男性占比80.60%,女性占比19.40%;职业分布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农民、工人、生、其他;成功治疗率为81.44%,痰液平均转阴时间(1.71±0.96)个月;治疗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7.73%,转诊率为0.33%;治疗期间,患者丢失率为7.36%,丢失患者中末次痰检阳性率为38.64%。结论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居多,患者在年龄分布上呈双峰形态,成功治疗率较低,丢失患者中痰液涂片阳性患者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值得被重视并采取措施预防。
李少辉覃诗勇谢沛栖
关键词:空洞型肺结核流行病学
科交叉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与应用
2025年
近视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日益严重。流行病学研究在近视防控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临诸多局限。面对这些局限,多科交叉研究在近视防控领域展现出了必要性和潜力。本文分析了医工交叉、生物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科在近视防控研究中的应用和优势,为未来的研究和防控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丹琳谢佳煜潘臣炜
关键词:近视儿童青少年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
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25年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认知功能轻度下降的早期阶段,且未达到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MCI通常被认为是认知水平从正常老化过渡到痴呆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认知能力与同龄人水平不符,尚未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结合国内外关于MCI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MCI的患率和变动趋势,发现其发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地理环境因素及文化程度、日常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健康状况、遗传风险等流行病学因素,归纳MCI的中医机、证型、体质、证素,认为可通过避免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MCI发率或转化率,促进老年社会的健康发展。旨在向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关于MCI的最新流行病学知识,以提高MC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
赵天赐郭少博赵璧卿冀绪政李文龙张彪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流行病学中医证型

相关作者

张英泽
作品数:1,270被引量:9,025H指数:3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流行病学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性别分布
陈伟
作品数:1,193被引量:6,167H指数:3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骨折 成人 性别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
刘松
作品数:129被引量:857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 成人 年龄分布
詹思延
作品数:643被引量:5,998H指数:3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研究主题:META分析 循证医学 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 随机对照试验
殷兵
作品数:103被引量:677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 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