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篇“ 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文章
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能力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3年
住院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多,为其实施生活技能训练,观察对患者社会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纳排标准为依据,于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72例纳入研究,始于2022年1月、止于2023年1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方案为常规干预;观察组,方案为生活技能训练),两组各36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以日常生活能力为对比的第一项指标,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对比结均是干预后低(P<0.05)、组间干预后的数据对比结果以观察组低(P<0.05)。以社会功能为对比的第二项指标,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对比结果以干预后高,组间干预后的数据对比结果以观察组高(P<0.05)。结论 以生活技能训练为措施,用于住院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中,效果显著,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①日常生活能力提升、②社会功能改善。
胡小芳
关键词:生活技能训练社会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8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周时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情况[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社会功能、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2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均强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2组IPRO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2组LDH、CK、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改善康复状况,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赵天真庞堃王晓华巨星胡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氯氮平心肌酶谱社会功能
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影响因素调查
2022年
目的调查在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情况,并分析影响该病康复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对住院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89例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社会领悟支持量表(PSSS)、阳性与阴性状量表(PANSS)和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9例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均值为(17.42±6.23)分;中度及以上社会功能缺陷(SSPI总分≤29分)有81例(91.01%),其中中度28例,重度44例,极重度9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精神状严重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感受中的家庭支持关怀是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缺陷,严重影响其病情康复和回归社会;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有精神状严重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感受低与缺乏家庭支持关怀,临床工作中要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相应的心理支持干预措施。
陶平宇邱龄山翁晓青葛仁珠孔亚芳袁素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家庭支持
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及社会功能现状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及社会功能现状。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流浪行为将所有患者分为无主流浪组(n=310)和非流浪组(n=158)。采取自制入院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所有患者基本情况、社会支持水平、病情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无主流浪患者中男性、农村户口、非本地居民、无职业、未婚及教育程度不高、年龄30~50岁人数显著高于非流浪组(χ^(2)=3.58、20.14、18.69、46.29、33.16、24.38、29.75,均P < 0.05);与非流浪组相比,无主流浪患者的SSR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偏低[(15.35±5.42)分、(4.34±2.78)分、(6.48±1.89)分、(26.23±7.35)分;(18.99±3.78)分、(6.35±3.23)分、(7.82±2.01)分、(32.59±7.02)分,t=6.34、10.52、12.83、14.68,均P < 0.001];BPRS各项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总明显偏高[(19.35±5.85)分、(22.58±2.73)分、(18.74±2.46)分、(18.48±0.25)分、(16.38±3.12)分、(79.43±3.64)分;(12.92±4.23)分、(16.24±3.66)分、(16.97±3.77)分、(10.58±3.34)分、(6.36±4.23)分、(62.72±2.57)分,t=9.92、7.02、6.33、10.35、15.74、28.46,均P < 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不良个体情况和低社会支持水平是造成无主流浪的重要因素。
陶平宇邱龄山孔亚芳袁素丽
关键词:无家可归者精神分裂症社会支持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心理疗法
住院的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入组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及职业状况、治疗及出院方式);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社会领悟支持量表(PSSS)评定患者的病情、社会功能及领悟社会支持度。结果:共有89例患者完成调查。81例(91.01%)患者存在社会功能缺陷(SSPI<38分),其中中度缺陷28例、重度缺陷44例、极重度缺陷9例。受教育程度高及出院后回归家庭者SSPI总分明显高于其他情况(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SSPI评分与PANSS评分呈负相关,与PSSS评分呈正相关(P均<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患者PANSS总分是社会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家庭支持是保护因素。结论:住院的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社会功能缺陷,其病情及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
陶平宇邱龄山翁晓青葛仁珠孔亚芳袁素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精神病性症状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研究。方法2019年1—12月在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调查2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单纯利培酮治疗,试验组进行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通过阳性与阴性状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与试验组的阳性状、阴性状、一般精神病理学评分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的下降趋势要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韦氏记忆量表中的再认、图片、联想和背诵得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远高于单独利培酮治疗,并且安全性高。
郑玉玲张少霞熊灿标袁玉燕黄红艳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利培酮
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干预与救助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隐患,也是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了解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权利保护、救助管理和干预措施,对有效管理和帮助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帮其顺利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医院和救助机构应当坚持公益第一、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坚持人道主义精神,妥善处理。
杨蔚蔚成媛刘燕林
关键词: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权利保护干预方式
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自评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自评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自评健康量表对125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r=0.38,P<0.01);社会支持与自评健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4,P<0.01);应对方式与自评健康总分相关性显著(r=0.26,P<0.01)。以自评健康总分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幻想、退避和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评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R2=0.315,P<0.05)。结论 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影响其自评健康状况。应从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改善应对方式着手,提高其自评健康水平。
成媛杨蔚蔚刘燕林
关键词: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
广州市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风险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广州市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风险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9月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收治的180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诊断标准的急性期未用药的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招募的1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采用阳性阴性状量表(PANSS)、暴力风险评定量表(DASA)分析暴力风险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TC、HDL、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G、V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LDL水平与DASA评分均成负相关(r=-0.299、-0.262,P<0.05)。结论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需要及时检测TC、HDL、LDL,但对降低以上三个指标的治疗方案应该谨慎使用,为暴力风险评估提供了三个生物学参考指标。
何勇张小春方敏高云
关键词: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
利培酮对女性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和骨密度的影响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女性流精神分裂患者催乳素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住院女性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均单用利培酮抗精神病治疗,对比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末催乳素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经利培酮治疗12个月末患者催乳素水平为(64.12±42.98)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密度为(0.55±1.3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末催乳素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性(r=-0.446,P<0.05)。结论长期服用利培酮会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造成骨密度流失,催乳素水平和骨密度呈负相关,治疗过程中需监测相关指标并给予干预措施。
刘芙蓉吴莉孙杰姝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催乳素骨密度

相关作者

方亚明
作品数:14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康宁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住院 流浪 临床对照分析 流浪精神病患者
刘燕林
作品数:19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氯氮平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庞堃
作品数:7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
研究主题:心肌酶谱 氯氮平 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 利培酮 广泛性焦虑障碍
邱友胜
作品数:28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富士康 住院 临床对照分析 严重精神障碍
严虎
作品数:28被引量:26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中学生 青少年 房树人测验 艺术治疗 社会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