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7篇“ 流弊“的相关文章
- 包头发现的《严绝流弊》石碑
- 2024年
- 包头发现的道光二十三年《严绝流弊》石碑,记录一起商户控告地方官案件,最终官员离任,部下被斥革衙外,并明定规章,设立甲头。该石碑对研究包头镇商业及清代诉讼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张海斌
- 关键词:民告官职官人名
- 苏共党史教育的历史流弊及其教训
- 2024年
- 科学总结苏联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流弊,秉承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是“全面贯彻党史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石。苏联党史学习教育经历了从紧抓到继承,然后曲折发展反方向演进,直至彻底破灭的过程,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各阶段不同的侧重内容。正确解析苏联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 袁佳琪杨龙波
- 关键词:苏共
- 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的流弊及破局之途
- 2024年
- 类型化写作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一大鲜明特征。最早的类型化写作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宋代的话本小说,主要表现为结构模式、功能元素、情节发展等方面基本相同,呈现出明显的复制倾向。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呈现泛滥局面,缺乏社会体验和理性思考,不利于网络文学自身良性发展及焕发文学真质。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局面的改变要求作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坚持“文学为人生而写作”;各级作家协会和网络文学平台应积极发挥资源和制度优势,优化作者生存环境,利用技术手段抑制“同质化”书写。突破类型化写作模式,有助于推动网络文学走向真实和拓展深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 刘雨
- 关键词:网络文学
- 网络类型化写作的流弊与审美疲态
- 2023年
- 网络类型化写作既属于分众化市场的产物,又是阅读市场纵深发展的不竭动力,两者相互作用。以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在文学现实下发生的深刻变迁作为基点,可知在虚拟性的赛博空间中,网络类型化写作呈现出快感叙事的生存样态,盲目追求“爽感”和“快感”间接表现了作者主体性的缺失,使虚空的艺术创新性遮掩了个性化的自由写作。同时,一味地从商业利益与读者欲求“领受指示”,直接折损了文学内在的生命力,导致理性的遮蔽与诗性正义的解构,消解了作品的深度空间,使网络类型化写作成为流水线式的同质化产品,阻拒了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与创新。
- 王纯
- 关键词:流弊
- “向无蕺山,则流弊充塞”——从刘宗周的《大学》诠释看其对阳明心学的救正
- 2023年
- 阳明由《大学》切入,成功地挑战朱子并创立新说,开启了不从《大学》而入就难以把握其思想的义理架构的学术格局。当前学界关于刘宗周对阳明心学的补偏救弊考察虽不乏关注,但少有从宗周最为倾心的《大学》注本切入展开的,这不仅背离阳明心学的学术进路,亦与宗周自身的问题意识相悖。作为乘心学流弊而起的学者,宗周针对阳明心学依循《大学》建构的思路,针锋相对地诠解《大学》,从文本和义理两方面辩难和救正心学,以“扭转‘六经注我’”“‘诚意’置于‘良知’之上”“打并本体、工夫为一”“以慎独为格物”的理论新诠形式,堵塞和填补心学漏洞,继而更新、生成和延续阳明心学,并仰赖宗周在宋明理学中殿军的地位,衍生出典范的学术史意义:一是推动晚明阳明心学由脱略经典朝向经典主义转进;二是深化和完善心学的意识结构和工夫体验,更为关注道德的纯粹性和自觉性问题;三是推动阳明心学由玄虚空谈朝向健实一路发展。
- 李敬峰
- 关键词:刘宗周心学
- “饭圈文化”的传播流弊与价值纠偏被引量:4
- 2022年
- 基于社交网络传播风行起来的“饭圈文化”,是一种典型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而今,它浸淫于后现代消费主义土壤而不能自拔,同时又遭遇资本的裹挟,对社会产出的负面影响日渐凸显,尤其对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文艺作品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视角出发,具体分析了“饭圈文化”的形成与流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推动“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发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 朱清河张慧青
-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指向·现实流弊·秩序再造
- 2022年
- 作为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的延伸,网络的发展实现了人存在方式的变革,也成为大学生表达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场域,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新时代夺取网络高地的必由之路。就价值指向而言,互联网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主体与客体有效互动的价值准则、育能与育人同向聚合的价值目标。就现实流弊而言,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虚拟身份下的不良思潮、推荐算法下的信息茧房、资本逻辑下的泛娱乐化、教学素养滞后下的工作僵化等巨大挑战。就方法进路而言,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内容思辨、话语转化、技术提升、制度保障等方面协调发力、系统推进,网聚正能量、共筑同心圆。
- 袁田田袁坤
- 当代辞赋创作的流弊及对策
- 2021年
- 序众所周知,“辞赋”是我国古典文学体裁中一种特殊的样式,这种韵文和散文成功融合的文体藻采富艳,音韵谐美,风格高古,是华夏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滥觞于先秦,勃兴于两汉,嬗变活跃于唐宋元明清历朝。其在汉代鼎盛时期,“逞辞大赋”荡谲文坛,成为庙堂和草野一致推尊的主流文体,文学地位远出诗歌之上。到了魏晋六朝时期,“抒情小赋”创体登场,占据了赋坛的主导地位。
- 张青云
- 关键词:魏晋六朝时期抒情小赋大赋辞赋创作古典文学
- “凡物过分必有流弊”——丰子恺美学思想中的东方实用主义
- 2021年
- 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蕴含了独特的东方美学思想,总结他在创作中对所遇到的事物提出的独特看法,并结合前人提出的观点对丰子恺先生的美学思想做出新的理解和分析,为现代各类创作有效地运用其美学思想提供参考。
- 任力谢智惠
- 关键词:丰子恺美学中西方文化
- 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被引量:59
- 2020年
- 按照近代西方学者的定义,个人道德为只与自身有关而不涉及他人的行为或品质,但其实中国古代德行大部分不是纯粹个人的私德,多数是联系着对他人的态度。关于公德,中国古代社会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近代性的社会公共生活所要求的公德和礼规。梁启超虽受日本近代重视公德的影响,但与日本的公德建设主要指向公共道德不同,他呼吁的公德集中在公民道德即政治性公德上。虽然公民道德和公共道德可以合称为公德,但事实上,一个稳定成熟的近代国家与社会,内部秩序更需要的为公共道德。中国近代以来的特殊进程,使得政治公民道德大受重视,而相对来说,公共道德的概念及其推广则遭受忽视。近代以来最大的问题是政治公德取代个人道德、压抑个人道德、取消个人道德,并相应地忽视社会公德,使得政治公德、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之间失去应有的平衡。因此,恢复个人道德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并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是反思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关键。
- 陈来
- 关键词:公德私德个人道德
相关作者
- 赵谦翔

- 作品数:63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语文教学 应试教育 概说 绿色作文 素质教育
- 王蓓蓓

-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流弊 浙派 故事演变 夜游 秉烛
- 韩延明

- 作品数:140被引量:1,443H指数:19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 大学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文化 毛泽东
- 张理

- 作品数:13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金融监管 服务收费 法律调整 流弊 审查
- 杨泽波

- 作品数:185被引量:51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牟宗三 儒家 生生 伦理学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