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3篇“ 流域农业“的相关文章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壤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 2025年
- 分析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对于确保土壤质量在维护土地生产力、环境质量以及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土壤质量等级、土壤质量指数(SQI)以及土壤功能状况等对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综合分析了1990—2020年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壤质量整体向好发展,主要表现为土壤质量等级以优(土壤质量总体得分80~100)和良(土壤质量总体得分60~80)为主,优等级土壤占比增长31.15个百分点;伊宁市、霍城县和霍尔果斯市等县市的SQI随年限增长而增加;栖息地与多样性、养分供应和循环、作物生产、碳固存以及净水与调节功能得分均有所上升,分别增长0.26、0.19、0.15、0.14和0.12。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评价方式,本研究构建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动态反映土壤质量变化和全面评价土壤功能。
- 黄丹周明华周明华任兵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土壤质量伊犁河流域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效应检验
- 2025年
- 基于黄河流域2012-2022年面板数据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指标,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促进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可以通过农业保险与农村人力资本来实现。从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维度看,覆盖广度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小;从地区差异看,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上下游及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经济促进作用较大;空间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省内农业经济发展,但对临近省份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黄河流域国家战略引领下,应该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该区域的普及,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重视农户数字化教育培训,助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匡萍胡一曼
-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黄河流域
- 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
- 2025年
- 运用IPCC方法测算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牧业减排固碳水平,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固碳水平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保持平稳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区域整体减排固碳能力较好;(2)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各地级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较大;(3)整体而言,减排固碳和经济增长水平对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经济关联,农业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环境规制、人口规模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主要受到地区间的经济关联,城镇化水平负向抑制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4)分地区而言,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及程度均存在异质性。
- 石建文杨秀云
- 关键词:黄河流域
-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与防控对策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掌握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区划及防控对策。【方法】基于山东省南四湖流域2017—202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清单分析法、等标污染负荷法与排放强度核算法研究了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进行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不同的风险控制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1)南四湖流域2017—2022年的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等标污染总负荷量及总污染物排放强度整体上呈现降低趋势;总污染物排放量与总污染物排放强度中COD占据主导地位,污染物等标污染总负荷量中TN占据主导地位。(2)畜禽养殖成为南四湖流域COD、TN和TP污染物的最大来源,对COD、TN及TP的等标污染负荷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0.54%、65.99%及69.79%。(3)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居于前五位的县区对南四湖流域内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在37.43%~42.73%,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可将南四湖流域内27个县区划分为4个高风险区、14个中风险区、9个低风险区。【结论】面对不同来源的农业面源污染,应当采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策略;针对不同的风险控制区,各治理主体应协同发力,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 焦朋朋姜东良徐彭波王盛谕吴昊石雪晴王鲁豫王艺臻马正康
- 关键词:南四湖流域面源污染
- 清江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5年
-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1995—2021年清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数据,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框架内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清江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整体取值位于1之上,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处于增长趋势;在时间维度上,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涨跌互现”的波动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值区域随时间变化从清江流域中上游转至下游,差异逐渐变大,呈现极化趋势。机械密度、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林牧渔业占比对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均耕地规模、农业财政投入、人均GDP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 聂扬眉
- 关键词:清江流域影响因素
- 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
- 2025年
- 选取洱海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大尺度区域面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针对洱海流域内总氮(TN)和总磷(TP)的排放负荷展开空间评估,剖析了面源污染的整体空间分布特性以及流域内各个乡镇的具体负荷状况。结果表明:洱海流域2020年TN面源污染负荷达191.806kg/km^(2),TP面源污染负荷为207.407kg/km^(2);在流域内,洱海东的TN面源污染负荷相对较高,洱海北的TP面源污染负荷相对较高。其中,溶解态TN和TP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分别是三营镇和右所镇,而吸附态TN和TP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均为满江街道。往后,应针对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的乡镇实施有效的治理举措。
- 杨兰清王军强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氮磷负荷洱海流域
- 永定河流域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
- 2025年
- 为建立农业节水长效激励机制,缓解永定河流域水资源禀赋不足和农业灌溉需水量过大之间的矛盾,基于水资源价值理论和农业节水补偿理论,分析了国内外农业节水补偿研究进展和实践案例,提出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结合永定河流域农业发展现状,从社会资本方和农户角度提出农业节水补偿设计的必要性和补偿路径,以期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有效参考。
- 张星星宋天媛万小艺
- 关键词:农业节水
- 绿色低碳技术推动沱江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困境及成因分析
- 2025年
- 21世纪初,中国积极响应并推广绿色低碳理念,但目前,受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负担能力有限的制约,农业领域的低碳实践相对较少。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低碳农业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沱江流域在低碳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分析沱江流域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技术、意识和交易机制等阻碍农业低碳转型的问题。聚焦畜禽养殖、稻田、化肥和农膜投入等高碳排放领域,提出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完善推广体系、建立品牌化产品体系、利用碳交易平台等路径以及针对高碳排放领域的具体策略,旨在推动沱江流域低碳农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贾丹胡茂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碳排放低碳农业
- 基于降雨径流事件的小流域农业面源自动监测采样策略:微综述
- 2025年
- 随着自动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降雨径流事件开展农业面源监测成为可能。农业面源采样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合理设置采样时机和采样频率,提高径流事件的捕捉能力和效率。本文系统总结了农业面源输出特征和自动采样策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小流域是农业面源输出的基本单元,污染物通常呈现出脉冲式输出特征;(2)基于降雨径流事件的农业面源自动采样策略包含基流采样频率、径流事件启动阈值、径流事件采样间隔、样品混合方式等基本要素,其中基流采样频率可通过概率统计公式计算,启动阈值多以实时监测的水位或者流量作为依据,采样间隔包括时间间隔(如15 min)和流量间隔(如5 mm)两种类型;(3)采样策略的负荷估算误差对启动阈值十分敏感,启动阈值设置不宜太高,流量间隔采样的负荷估算精度通常高于时间间隔采样,分散样模式的平均偏差低于混合样模式,混合样的平均偏差会随着混合数量的增加而扩大;(4)采样策略首先应考虑对径流事件的捕捉能力(如覆盖90%以上径流量)和污染负荷估算精度(与真实通量误差小于20%),监测目标、流域水文特征和生产生活因素等也需要综合考虑。当前,基于降雨径流事件的采样策略多以理想径流曲线为基础,对径流多峰、水质异步等复杂水文水质变化过程的应用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在水质变化过程的精细化考虑、流域水文模型的深度耦合、环境要素信息的实时更新等方面对采样策略不断优化完善。
- 王超申田田陈邵柠付婷柳根徐建锋徐建锋
- 关键词:降雨径流农业面源自动监测采样策略
- 抚河流域农业干旱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抚河流域农业干旱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方法]基于SWAT模型模拟抚河流域1962-2019年逐月土壤含水率,在此基础上计算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利用游程理论分析农业干旱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估农业干旱的驱动因子。[结果]SWAT模型率定与验证的决定系数(R^(2))、纳什效率系数(ENS)均高于0.80,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为0.52;干旱历时范围在各子流域间介于3.60~4.31个月,干旱烈度范围介于4.91~5.61,二者均呈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气温、太阳辐射量和风速对农业干旱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程度(q)均超过0.30,不同环境因子对农业干旱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均具有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特征。[结论]SSI能够有效表征抚河流域农业干旱状况,流域农业干旱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气温、太阳辐射量和风速是决定流域农业干旱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
- 刘明超简鸿福韩会明龙鹏
- 关键词:SWAT农业干旱抚河流域
相关作者
- 翟丽梅

- 作品数:230被引量:1,956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农田面源污染 农田 面源污染 淋溶 农业面源污染
- 刘宏斌

- 作品数:390被引量:3,552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农田面源污染 农田 面源污染 淋溶 土壤
- 雷秋良

- 作品数:229被引量:1,335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农田 农田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淋溶 面源污染
- 李文超

- 作品数:24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流域农业 面源污染物 磷 面源污染 流域
- 任天志

- 作品数:191被引量:2,20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农田 农业 生态农业 流域农业 土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