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8篇“ 活性菌株“的相关文章
- 放线菌除草活性菌株筛选及其活性物质分离与鉴定
- 2025年
- 微生物天然产物是开发高效安全除草剂的重要资源。以70株放线菌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拟南芥种子萌发抑制试验筛选除草活性较强的菌株,再综合运用溶剂萃取和以正相硅胶、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等为介质的各种色谱技术,结合活性测试,追踪分离纯化除草活性物质,并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最后测定纯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从70株放线菌中筛选获得1株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活性的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到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1,根据核磁波谱数据鉴定为苯乙酸。除草活性测定表明苯乙酸在供试浓度为60μg·mL^(-1)时,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抑制率达到了90%,剂量试验表明IC50值为36.07μg·mL^(-1)。研究结果揭示了赤红球菌及其代谢产物苯乙酸在开发天然除草剂方面的应用潜力。
- 谭结郑永标
- 关键词:放线菌拟南芥苯乙酸
- 鸡屎藤内生真菌活性菌株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研究
- 2025年
-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株鸡屎藤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筛选出最佳活性菌株及其抑菌活性萃取层,进一步测定其毒力,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和活性追踪法分离其活性成分,采用核磁共振(NM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同时评价活性成分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株内生真菌中菌株PsJ3的乙酸乙酯萃取层抑菌活性最佳,对供试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效中浓度(EC_(50))在0.0869~1.1043 g/L;其中,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EC_(50)值为0.0869 g/L;其次是甘蓝黑斑病菌和茶轮斑病菌,EC_(50)值为0.2082和0.2397 g/L;对烟草黑胫病菌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1.1043 g/L。从不规则毛霉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镰刀菌酸(fusaric acid),该化合物对以上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活性,EC_(50)值为0.0180~0.3905 g/L。相似地,其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佳,EC_(50)值为0.0180 g/L;甘蓝黑斑病菌和茶轮斑病菌次之,EC_(50)值为0.0303和0.0382 g/L;对烟草黑胫病菌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0.3905 g/L。本研究结果表明,鸡屎藤内生真菌含有广谱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为鸡屎藤内生真菌在农业抗菌活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徐紫薇邓业成骆海玉邓志勇邓志勇黄玲玉甘萍贵
- 关键词:鸡屎藤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镰刀菌酸
- 一株促进底栖硅藻和藤壶幼虫附着的活性菌株
- 2025年
- 为构建适合海洋底栖经济动物附着的生物群落,提高建设海洋牧场的效果,从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海域(119°18′2.23″N,35°2′12.84″E)的9种海水常见的硅藻中,比较自然培养的多种硅藻的附着率以及各类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 substances,EPS)产量及组成的差异,分析硅藻附着率和EPS的相关性,最终筛选出一种活性菌株。该菌株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其粗提物可有效提高多种硅藻的附着率,促进硅藻生物膜形成。EPS化学分析表明,该菌株粗提物可以改变硅藻胞外多聚物的成分,提高其多糖(尤其是酸性多糖)含量。纹藤壶(Amphibalanus amphitrite)金星幼虫附着变态生物测试发现,该菌株粗提物可促进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与变态。上述结果说明,该菌株具有促进硅藻生物膜形成和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的应用潜力,对海洋牧场建设和海水养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 毕铭吴芷馨靳翠丽刘青周晓见
- 关键词:底栖硅藻胞外多聚物多糖
- 一种嗜白芸豆多效活性菌株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白芸豆多效活性菌株及其应用,以菌株SWS‑HN发酵白芸豆制备生物制剂产品,采用浅盘固体发酵工艺。本发明还开发通过调整发酵底物中冻干白芸豆与白芸豆鲜豆的混配比对发酵产品中纤溶酶活性、消化酶抑制活性及活性菌...
- 董超张晓伟张诗
- 一株促进海洋底栖生物群落形成与发展的活性菌株研究
- 海洋底栖生物群落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能量流动、有机物降解、养分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海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为了缓解海洋栖息地退化并有效保护经...
- 毕铭
- 关键词:活性菌株底栖硅藻
- 无子刺梨内生真菌拮抗活性菌株筛选及分子鉴定被引量:1
- 2024年
-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子刺梨枝条和叶片中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内生真菌,以2种木腐菌和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采用五点对峙法筛选对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并探讨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菌株RSZF 36、RSZF 39和RSYF 34对2种木腐菌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菌株RSZF 34和RSZF 36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75%,菌株RSZF 36对6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高于75%,呈现强抑制能力。84株内生真菌中有12株对6种病原菌抑制率均在70%以上,属于活性菌株,其中9株来自枝条,3株来自叶片。对12株活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归属为1门2纲3目3科4属,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为优势菌属,占活性菌株的41.67%。综上,无子刺梨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抑菌活性菌株,且不同内生菌株对不同病原菌的拮抗能力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或专一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无子刺梨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罗福新阚欢李永和赵平刘云罗旭璐
- 关键词:内生真菌拮抗活性植物病原菌
- 一株除草活性菌株HY-041的除草潜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HY-041菌株的除草潜力及生物学特性,为其用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离体接种法,测定了菌株HY-041对野燕麦(Avena fatua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猪秧秧(Galium aparine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var.crispa)、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7种杂草叶片的致病力。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考察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pH及致死温度等因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HY-041菌株接种离体叶片7 d致病性表现为:酸模叶蓼>冬葵>野燕麦>藜>猪秧秧>反枝苋>密花香薷。HY-041菌株在PSA培养基中生长发育最快,且菌丝稠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产孢温度为25℃,在持续黑暗环境下,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的产生,最适碳源为肌醇,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菌株适宜生长pH值为9,最适产孢pH为8,致死温度为55℃下水溶10 min。【结论】本试验明确了HY-041菌株在离体条件下对7种杂草的致病性及该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优化提高了菌株的产孢量,为生防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李欢朱海霞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产孢量生防制剂
- 一株降解氯霉素电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电子传递路径
- 2024年
- 生物电化学系统能在处理污染物的同时回收清洁电能,为含抗生素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近年来在环境与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从实验室长期稳定运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出水中分离一株氯霉素(CAP)高效降解菌株DB-1,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将其鉴定并命名为Raoultella sp DB-1。经研究发现,菌株DB-1在以葡萄糖为碳源且CAP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CAP降解率达到42.0%。菌株DB-1以直接接触并通过细胞色素c传递电子为主,以分泌电子介体协助胞外电子传递(EET)为辅。构建双室MFC,在阳极中接种菌株Raoultella sp DB-1。在阳极电活性生物膜驯化结束时,MFC的最高输出电压达到(355.0±6.4)mV,随着阳极液中CAP质量浓度的升高(10.0~80.0 mg/L),MFC输出电压出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经驯化的菌株Raoultella sp DB-1电活性生物膜逐渐对CAP有了耐受性,且CAP的生物电化学降解速率也逐渐加快。本研究筛选的菌株Raoultella sp DB-1具有高效降解CAP并同步产电的性能,在含抗生素有机废水的生物电化学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李春蕊胥强程小龙田瑞瑞周俊吴夏芫雍晓雨
- 关键词:氯霉素降解菌产电
- 一种抑制烟草马铃薯Y病毒活性菌株的筛选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烟草马铃薯Y病毒活性菌株的筛选方法,以烟草茎部组织为样品来源,从中筛选出来的拮抗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其拮抗效果也更加稳定。其次,该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目标更加明确,筛选到拮抗功能菌株的成功率更...
- 黄松青曹明锋孔午圆邓勇张方旭张小明祝利孙敬钊朱益张志华陈明艾季翔贺非王可
- 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及应用。本发明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活性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I>Pseudomon...
- 柏建玲陈玲何莹龙王惠惠赵辉吴清平张菊梅陈谋通谢新强蔡淑珍丁郁莫树平
相关作者
- 林学政

- 作品数:141被引量:931H指数:18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系统发育分析 海洋沉积物 SP 低温脂肪酶 PSEUDOALTEROMONAS
- 文孟良

- 作品数:125被引量:57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 研究主题:放线菌 微生物 微生物农药 链霉菌 次生代谢产物
- 李铭刚

- 作品数:116被引量:66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放线菌 微生物 铁载体 微生物农药 次生代谢产物
- 李雪萍

- 作品数:84被引量:350H指数:11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根腐病 青稞 镰孢菌 病原鉴定 土壤酶
- 李家瑞

- 作品数:92被引量:45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放线菌 稻瘟病菌 稻瘟病 微生物 微生物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