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5篇“ 活性维生素D“的相关文章
活性维生素D及类似物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研究
2025年
血管通路功能障碍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住院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占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住院总人数的20%~24%^([1,2])。肾功能减退会导致ESRD患者体内矿物质平衡逐渐失调,引起血管钙化和促炎环境的激活^([3])。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和骨折风险、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和总体死亡率增加^([4])。
徐成亮万廷信马晶芳万国容王晓燕李洋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通畅性活性维生素D
重要活性维生素25-羟基维生素D_(3)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2024年
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VD_(3))是维生素D_(3)(vitamin D_(3),VD_(3))在人和动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比VD_(3)更高的生物效价,且能大大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因而成为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目前主要通过从天然原料和食品加工副产物中提取天然甾醇,再经多步化学反应实现小规模生产。但这一生产路线存在原料来源受限、天然甾醇分离纯化难度大、后续化学合成步骤多和产率低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已涌现多种生物催化生产和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工程酵母生产等新技术。作者首先介绍了化学全合成和化学半合成法的优缺点,综述了以VD_(3)为原料通过生物催化合成25(OH)VD_(3)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工程酵母生物合成25(OH)VD_(3)的最新技术,对其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前景开展较深入的探讨。
徐志南田书毓毕可黄磊连佳长
关键词:生物合成生物转化
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活性维生素D补充对骨代谢影响探讨
2024年
分析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以及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开展本次研究,从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中随机选择50例作为观察组,再择取同期出生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组,为两组新生儿均进行维生素D营养状况检测,对比两组新生儿维生素D变化、骨代谢有关指标以及为早产儿补充活性维生素D后,骨代谢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在25-羟维生素D3水平上明显低于对照组足月儿,且维生素D缺乏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活性维生素D后,早产儿在体重、身高以及骨密度等生长指标明显高于用药前,且代谢性骨病发生率明显降低,干预前、后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早产儿在钙、磷、血清骨钙、碱性磷酸酶以及25-羟维生素D3等骨代谢指标上均明显提升,干预前、后骨代谢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进而造成体格发育较差,及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有助于骨代谢指标改善,尽快帮助早产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开展维生素D营养状况检测十分重要,值得积极应用。
海燕
关键词: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活性维生素D骨代谢
西那卡塞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作用研究
2024年
探讨西那卡塞和活性维生素D在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6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开展随机试验设计,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西那卡塞+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接受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骨化三醇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钙、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较高、生化指标中PTH、血P3-有所降低,而血Ca2+、磷钙乘积则提高,同时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中甲状旁腺体积中的长、宽高均有所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西那卡塞和活性维生素D均能有效降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激水平,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周鹏程叶欣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活性维生素D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及肾脏细胞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维生素D(vitamin D,V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其不足或缺乏影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钙磷稳态、甲状旁腺激水平及血糖血脂代谢,从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降低CK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本文将围绕维生素D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及肾脏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CKD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思路。
郭子仪张紫媛方敬爱
关键词:维生素D慢性肾脏病甲状旁腺激素糖脂代谢
活性维生素D改善高糖诱导髓核细胞损伤及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对高糖诱导髓核细胞炎症、氧化应激、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正常糖(正常糖组)和高糖(高糖组)环境下培养体外人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首次培养及加入活性维生素D后,分别检测髓核细胞炎症、氧化应激、自噬和凋亡情况。其中,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TNF-α及H_(2)O_(2),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SOD、Caspase3和Atg5、Atg12、LC3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糖组相较,高糖组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增强、细胞自噬降低、凋亡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入活性维生素D前相较,正常糖组髓核细胞生物特征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髓核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减弱,自噬增强,细胞凋亡减弱,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维生素D组相比,加入p38MAPK抑制剂和NF-κB抑制剂可以显著抑制维生素D导致的生化指标变化,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通过激活p38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增强高糖环境下髓核细胞自噬并抑制炎症和凋亡来保护髓核细胞,延缓椎间盘退变。
刘涛支中正王英杰李富平周付超何志敏侯铁胜
关键词:髓核细胞活性维生素D自噬
活性维生素D对高糖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肾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对高糖条件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肾、(前)肾受体[(Pro)renin receptor,PRR]、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影响及NF-κB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分为7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组、高糖+0.1/1.0/10.0/100.0 nM帕立骨化醇组。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各组肾、PRR、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用染色质免疫沉淀-定量PCR检测NF-κB p65与肾基因启动子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肾、PRR、NF-κB的表达均有增加(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PDTC组肾和NF-κB的表达下降(P<0.05),高糖+100.0 nM帕立骨化醇组肾、PRR、NF-κB的表达均下调(P<0.05),染色质免疫沉淀-定量PCR证明NF-κB直接与肾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结论活性维生素D可能通过抑制NF-κB减少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的表达。
何一晴廖文文陶密黎煜妍高苹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活性维生素D肾素核因子ΚB
活性维生素D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观察活性维生素D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效果。方法 收集60例新余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非尿毒症期(GFR>15ml/min)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阿法骨化醇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阿法骨化醇组服用阿法骨化醇,每晚一粒,安慰剂组使用安慰剂,同样每晚一粒,连续治疗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肌酐比(ACR)、GFR、钙、磷、PTH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阿法骨化醇组AC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离子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法骨化醇组PTH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FR、磷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充活性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同时可调节钙磷代谢,值得临床推广。
朱诗瑶梁琦钟梅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活性维生素D尿蛋白
活性维生素D3对阿霉肾病大鼠肾组织Akt磷酸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AV)D3对阿霉肾病(AN)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Ser473)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NC)组、AN组及AVD3干预(AN+AVD3)组,每组各30只。除NC组外,其余均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7.5 mg/kg造模,造模成功后,AN+AVD3组0.25μg/(kg·d)AVD3灌胃治疗,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的花生油灌胃,持续治疗10 w。采用免疫荧光(IF)观察p-Akt蛋白在肾小球中的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p-Akt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kt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Akt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大鼠精神、饮食、排泄都出现异常(大量蛋白尿),组织化学染色呈现严重的病理学损伤;IF结果显示:p-Akt蛋白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基质区,连续样分布,AN组较NC组阳性信号明显增强,AN+AVD3组较AN组阳性信号减弱;IHC结果显示:实验后,AN组p-Akt蛋白的平均吸光度(第6周起)显著高于NC组,AN+AVD3组p-Akt蛋白的平均吸光度显著低于AN组(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实验后,各组Akt mRNA和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AN组p-Akt/Akt较NC组显著升高,AN+AVD3组p-Akt/Akt较AN组显著降低(P<0.01,P<0.001)。结论AVD3显著抑制AN肾小球内Akt的磷酸化,提示AVD3可能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发挥肾保护作用。
陈亚茹赵丹马国英杨晓萍罗星
关键词:活性维生素D3P-AKT
西那卡塞联合活性维生素D对血液透析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4年
分析西那卡塞联合活性维生素D对血液透析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继发性甲旁亢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那卡塞,实验组加用活性维生素D。比较患者血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iPTH)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活性维生素D对血液透析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疗效较好,可以明显降低血钙、血磷、iPTH,维持钙磷代谢稳定,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质量。
吴晓静
关键词:随机对照研究继发性甲旁亢血液透析活性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