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9篇“ 活性比较“的相关文章
补中益气方不同剂型中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性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补中益气方大蜜丸、小蜜丸、水丸、浓缩丸、颗粒、合剂、汤剂中总糖、总蛋白、总酚、总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党参炔苷、槲皮素、异阿魏酸、橙皮苷、甘草酸的含量及其抗氧化、降血糖活性。方法蒽醌-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总蛋白含量,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亚硝酸钠-硝酸铝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7种指标成分含量,检测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糖、总蛋白、总酚、总黄酮含量在不同剂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汤剂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党参炔苷、槲皮素含量最高,合剂中异阿魏酸、橙皮苷、甘草酸含量最高。水丸抗氧化活性最强,浓缩丸、合剂较弱;大蜜丸降血糖活性最强,汤剂最弱。总蛋白、总酚、总黄酮、甘草苷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而橙皮苷含量与后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蛋白、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党参炔苷、槲皮素含量与降血糖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补中益气方不同剂型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性存在差异,总糖、总蛋白、总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橙皮苷、党参炔苷、槲皮素可作为该方质量控制指标。
贺嫣然王婧许家强夏昭昭刘应蛟董子舒明良山刘红宁刘红宁
关键词:剂型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
东北9种浆果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抗炎活性比较
2025年
为促进东北地区浆果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以东北9种种植范围广且常见的浆果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浆果中总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浆果中酚类单体的种类和含量;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透明质酸酶抑制能力和抑制白蛋白变性能力评价浆果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红豆越橘和蓝靛果中总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较高,分别为2.83和2.42 g GAE/100 g DW、0.99和2.09 g Rutin/100 g DW、104.33和414.73 mg/100 g DW,且二者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相关性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决定浆果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在9种浆果中鉴定并定量19种单体酚,绿原酸、隐绿原酸、熊果苷和黄岑素均在浆果中检出,绿原酸和隐绿原酸是大部分浆果中主要的酚类单体,红豆越橘中单体酚种类最多,蓝靛果中单体酚含量最高。该实验为东北浆果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雅男包怡红王金玲
关键词:浆果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
云南省不同颜色青稞中多酚含量及生物活性比较
2025年
以云南省4种不同颜色(蓝、白、紫、黑)青稞为材料,考察不同颜色青稞中多酚含量及生物活性。通过提取青稞可溶性和不可溶键合多酚,进行多酚和黄酮含量测定,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进行多酚化合物组成分析。同时,对青稞多酚提取液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代谢综合征相关酶抑制活性测定,研究其对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在不同颜色青稞中,黑色青稞多酚和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青稞(P<0.05)。4种不同颜色青稞的酚类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黑色青稞可溶性多酚中多酚化合物种类最少,为9种,不可溶键合多酚中多酚化合物种类最多,为18种。黑色青稞可溶性和不可溶键合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过氧化氢清除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蓝、白和紫色青稞(P<0.05),但铁离子还原能力与紫色青稞无显著差异(P>0.05)。在4种青稞多酚提取液中,蓝色青稞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最好,紫色青稞对脂肪酶抑制效果最好。4种青稞多酚提取液在高浓度时均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HepG2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生成,并显著提高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P<0.05)。
早杏如骆琴黄勇桦王虎任楠楠李永强
关键词:青稞
不同提取方法的灵芝多糖体外抗炎活性比较
2025年
为研究不同提取方法的灵芝多糖(GL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抗炎活性,以回流提取、复合酶法提取、植物乳杆菌发酵+回流提取、植物乳杆菌发酵+复合酶法提取4种方法提取GLP。以LPS诱导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加入GLP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GLP对RAW264.7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检测JNK/P38 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在200μg/mL及以下的4种GLP作用于RAW264.7细胞时,细胞存活率为93%以上。与LPS相比,4种方法提取的GLP均可显著(P<0.05)影响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IL-10、iNOS的mRNA表达水平。与回流提取GLP相比,植物乳杆菌发酵+回流提取GLP可显著(P<0.05)抑制TNF-α、IL-6的mRNA表达及促进IL-10的mRNA表达。与另外3种方法提取GLP相比,植物乳杆菌发酵+复合酶法提取GLP可显著(P<0.05)抑制iNOS的mRNA表达水平。与回流提取和复合酶法提取GLP相比,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提取的2种GLP,均能显著(P<0.05)降低P-JNK、P-P38的蛋白表达。GLP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不同提取方法对GLP体外抗炎活性的影响较大,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提取的GLP具有更显著的抗炎活性
杜小琴夏炎张万超何靖柳张小琴吴中宝
关键词:灵芝多糖抗炎活性
产酸乳酸菌筛选、鉴定及其后生元抗氧化活性比较
2025年
从60株菌中筛选具有高产酸能力的乳酸菌,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筛选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非靶代谢组学分析,对活菌体及后生元进行抗氧化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4株具有高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分别命名为植物乳植杆菌JLSC2-6、植物乳植杆菌CXG-9、植物乳植杆菌SXSCCH-1和植物乳植杆菌HNLJJ-2,均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及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植物乳植杆菌SXSCCH-1的代谢产物与其它菌株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异化合物主要是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酰基类化合物和甘油磷脂类化合物。抗氧化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及同一菌株各部分的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菌株JLSC2-6无论是活菌体还是后生元均具有较好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菌株SXSCCH-1死菌片段具有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亚油酸过氧化能力,菌株HNLJJ-2的活菌体具有较好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刘辉刘悦章检明
关键词:乳酸菌抗氧化活性
醇沉法和超滤法制备灵芝孢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2025年
目的醇沉法与超滤法分离纯化灵芝孢子多糖,并比较两种灵芝孢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脱脂破壁灵芝孢子粉为原料,采用醇沉法与超滤法分离纯化灵芝孢子多糖,测定灵芝孢子多糖的得率与含量,并通过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螯合Fe^(2+)能力测试分析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超滤法制备的灵芝孢子多糖得率和含量均高于醇沉法,在羟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方面,两种灵芝孢子多糖均呈现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醇沉法灵芝孢子多糖螯合Fe^(2+)能力强于超滤法。结论两种灵芝孢子多糖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氧化剂活性、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相关。
王彤陈晓清罗爱勤吴凤谢文津梁君豪邱麟贻曹颖男付裕
关键词:醇沉法超滤法抗氧化活性
9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在2个年龄组大鲵中的组织分布及活性比较
2025年
为探究大鲵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组织分布和活性变化,利用化学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个年龄组(1龄和2龄)大鲵肝脏、肠道和脾脏中的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溶菌酶(LY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补体C3(C3)、补体C4(C4)和转铁蛋白(Tf)等9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9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在2个年龄组大鲵的3个组织中均有分布,但其活性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的差异。1龄大鲵脾脏中LYZ、ACP、AKP和Tf的活性高于肝脏和肠道,肝脏中NO、C3和C4的活性高于脾脏和肠道,肠道中TNOS和iNOS的活性高于脾脏和肝脏;2龄大鲵肝脏中NO、TNOS、iNOS、C3和C4的活性高于脾脏和肠道,肠道中LYZ和AKP的活性高于脾脏和肝脏,脾脏中ACP和Tf的活性高于肝脏和肠道。结果表明,9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在1龄大鲵中主要分布于脾脏和肝脏,而2龄大鲵主要分布于肝脏。
钱璟梅亚洁郭琳吴思念史明艳陈万光
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免疫组织活性变化
不同品种甘蔗蔗汁及其红糖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
2025年
比较和分析不同品种的甘蔗蔗汁及其制成红糖的抗氧化活性,探讨其作为功能性食品成分的潜力,本研究以14份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传统工艺熬制成红糖,测定甘蔗汁及其所制成红糖的总多酚、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铁离子还原力(FRAP),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抗氧化活性综合评价(该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客观赋权并计算各样本与理想解的接近度)。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品种对蔗汁及红糖的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甘蔗汁中总多酚含量在382.99~1130.46 mg/kg之间,总黄酮含量在385.40~1032.35 mg/kg之间,总多酚含量与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FRAP共5项之间全部均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性。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F172、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品种所制成的红糖在抗氧化能力和营养品质上综合表现最优。本研究可为甘蔗及红糖的功能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杨婷杨柳王智能惠富钇赵健曹航佳应雄美
关键词:甘蔗红糖抗氧化活性熵权TOPSIS法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和生物活性比较分析栀子不同部位的差异
2025年
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方法对栀子果实、花、叶、根四个部位的谱图进行综合分析,以阐明其化学成分差异,结合体外抗炎和抗增殖活性实验来探讨栀子不同部位的药用潜力。首先,从栀子的四个部位共鉴定到53个化合物,包括环烯醚萜苷类、萜类、多酚类、黄酮类、有机酸酯类等化合物;其次,采用韦恩图和热图可视化分析,展示栀子四个部位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差异;最后,采用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抗炎模型和PDGF-BB诱导的VSMC细胞抗增殖模型评价栀子四个不同部位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栀子果实、花、叶、根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果实中西红花苷等二萜类化合物是独有的,与其他部位相比,栀子果实和花中成分种类和含量相近;综合活性实验,栀子花抗炎和抗增殖活性优于传统药用部位。
杨晓丽姜晓雪徐若瑄张燕艳刘荣霞
关键词:栀子生物活性
玫瑰蜂花粉破壁工艺优化及其醇提物生理活性比较
2025年
玫瑰蜂花粉气味芳香、口感清甜,富含多酚等活性物质,是极具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的天然保健品。本研究以玫瑰蜂花粉为研究对象,旨在优化其酶解破壁工艺条件,并比较不同乙醇提取物的生理活性及主要成分含量,以期筛选抗炎和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活性最佳的玫瑰蜂花粉提取物。结果显示,玫瑰蜂花粉双酶解法破壁最优工艺参数是料液比为1:30、温度55℃、pH6、复合酶体系添加量2.0%(纤维素酶:复合蛋白酶=7:5),反应9 h,可得最佳破壁率为73.13%;90%乙醇提取的活性物质能显著(P<0.01)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释放水平(20μg/mL时,与造模组相比,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降低了67.04%、16.74%、21.74%)并对BPH-1细胞活力和增殖有最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具有最佳的抗炎和抗BPH效果。本研究为明确玫瑰蜂花粉中的活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其深加工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卢新阳孙奕舒徐涛范龙彬常雅宁周英骏
关键词:破壁乙醇提取物抗炎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关作者

张名位
作品数:623被引量:4,239H指数:36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瓜 龙眼 抗氧化 黑米 米糠
张瑞芬
作品数:337被引量:2,342H指数:28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瓜 抗氧化 龙眼 多糖 荔枝
魏振承
作品数:416被引量:2,907H指数:29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瓜 营养 米糠 糙米 抗氧化
邓媛元
作品数:222被引量:1,091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瓜 糙米 龙眼 营养 挤压膨化
欧阳五庆
作品数:664被引量:886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纳米乳 水包油型 伪三元相图 稳定性 微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