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4篇“ 注药速度“的相关文章
- 瑞马唑仑不同注药速度对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不同注药速度用于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以0.25 mg/kg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药物浓度为2 mg/ml,泵注时间分别为20 s、30 s、40 s,2 min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罗库溴铵完成麻醉诱导。观察瑞马唑仑注药结束至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记录注药前(T_(0))、注药后0.5 min(T_(1))、1 min(T_(2))、1.5 min(T_(3))、2 min(T_(4))以及插管后30 s(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T_(0)、T_(1)、T_(2)、T_(3)、T_(4)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对比诱导期间各组间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注射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B、C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A组,注药至意识消失时间长于A组(均P<0.05)。A组T_(3)、T_(4)时MAP、RR显著低于B、C两组(均P<0.05);A组患者T_(5)时HR显著高于B、C两组(均P<0.05);A组T_(3)时TV显著低于B、C两组;C组T_(4)时TV显著高于A、B两组(均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给予0.25 mg/kg瑞马唑仑(药物浓度为2 mg/ml),40 s注射完成可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 王建新孔二亮王秀环张扬刘慧凤旭东
- 关键词:注药速度
- 基于3D打印人体透明椎管腔模型实验系统研究腰麻注药速度对麻醉平面调节的效应
-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及神经根产生麻醉作用。具有起效迅速,麻醉药用量小、镇痛效果确切,肌松效果好等特点,在腹部、盆腔、会阴及下肢手术中广泛应用。对腰麻的麻...
- 关慧文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注药速度
- 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探析
- 2022年
- 分析不同注药速度,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间实施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按照不同注药速度,分为对照组(n=60)、研究组(n=60),对照组以10s注药速度注射布比卡因,研究组以15s注药速度注射布比卡因,对比两组麻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最高平面出现时间、T6镇痛平面出现时间以及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均较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romage评分比较,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输注速度,以15s布比卡因注药为宜,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登国
- 关键词:布比卡因注药速度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 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住院治疗的80例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根据“注药速度的不同”分组,实验1组28例患者以10s注射2.4ml 0.5%罗哌卡因,实验2组26例患者以15s注射2.4ml 0.5%罗哌卡因,实验3组26例患者以20s注射2.4ml 0.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最高阻滞平面、T_(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麻醉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3组最高阻滞平面、T_(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长于实验2组,实验2组长于实验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组注药5min、15min、30min后MAP、HR与实验2组、实验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3组、2组,实验3组高于实验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s,可延长麻醉阻滞时间,提高麻醉优良率,维持循环稳定,临床价值较高。
- 黎健君温雪花黎裕星彭为平
- 关键词:注药速度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
- 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分析
- 2022年
- 探析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合计12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节选自2020.01-2021.12,所用麻醉药物为2ml0.5%罗哌卡因,依据不同注药速度将入选对象分为三组,Ⅰ组、Ⅱ组、Ⅲ组,各40例,分别对应10秒、15秒、20秒,调查三组麻醉干预效果。结果 相较于Ⅰ组,Ⅱ组、Ⅲ组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和镇痛平面T6出现时间更长(P<0.05);对比T1、T2、T3、T4不同时间点三组患者心率和平均脉动压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优良率对比结果(X20.346,P0.556);相较于Ⅰ组(8例,20.00%),Ⅱ组、Ⅲ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速、头痛、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例,2.50%;2例,5.00%)更低(P<0.05),Ⅱ组和Ⅲ组患者组间对比则无差异性(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应控制在15s-20s这一注药速度,可以达到更为有效安全的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广泛应用于手术中。
- 乔国栋
-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注药速度血流动力学
- 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的麻醉效果差异分析
- 2021年
- 文就不同注药速度,对腰-硬联合麻醉实施效果及所存差异性开展研究。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90例,2019年4月末至2020年5月初,均分,注药速度:10秒、20秒,常规组、观察组麻醉本效果比较。结果:麻醉效果观察组良好(P<0.05)。结论:注药速度20秒所产生的效果在腰-硬联合麻醉中较为良好。
- 吴杰
-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注药速度麻醉效果
- 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分析
- 2021年
-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90例患者根据不同注药速度分为三组,A组10s,B组15s,C组20s,均注入0.75%罗哌卡因1.5-1.8ml。结果:A组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镇痛平面T6出现时间、最低血压出现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C组(P<0.05),三组在最高平面、最低血压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麻醉优良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头痛、寒战、心动过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时注药速度10-15s麻醉效果更好,能延长麻醉阻滞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
- 褚瑞超
- 关键词:麻醉效果
- 不同注药速度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探究
- 2021年
- 探究不同主要速度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为研究对象,按注药速度差异分为三组,分别是10s组、15s组和20s组。对比三组间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0s组与15s组和20s组对比,T6阻滞出现实践和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要更低,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时,注药速度不宜过快,以15~20s区间为宜,以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 贾姗姗
- 关键词:注药速度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 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的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不同注药速度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9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通过掷骰子方法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每组31例。三组患者均接受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甲组、乙组、丙组分别于10、15、20 s内完成注药。对比三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麻醉优良率略高于甲组和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3%、6.45%,均低于甲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丙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药速度为15 s与20 s的麻醉效果更加理想,安全性更高,因此注药速度应调整为15~20 s。
- 李妮妮
- 关键词:注药速度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 蛛网膜下腔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021年
- 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7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实施分析,应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其平均分成三组,包括A组、B组、C组,分别纳入39例进行研究。三组患者均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A组注药速度为10s,B组注药速度为15s,C组注药速度为20s,所用麻醉药物均为0.5%罗哌卡因,剂量为3ml,分析三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对比三组研究结果发现,A组患者△SBP、△DBP和△HR与B组、C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B组、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T6阻滞出现时间和镇痛最高平面时间与B组、C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且与其他两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针对同意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麻醉药物的注射速度控制在15s或20s效果最好,关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最小,能有效获得预期的麻醉效果,并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对促进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佟星王凯孙蓓张晨赵雅梅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麻醉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影响
相关作者
- 杨文科

- 作品数:33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左布比卡因
- 翁建东

- 作品数:42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昆山市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布比卡因 腰麻
- 陈国强

- 作品数:13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椎管内联合麻醉 联合硬膜外阻滞
- 黄绍强

- 作品数:116被引量:96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布比卡因 妇科腹腔镜手术 曲马多 剖宫产术
- 支满霞

- 作品数:40被引量:2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研究主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神经根炎 脉络宁 神经根炎 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