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 篇“ 注射用辅酶A “的相关文章
一种稳定的注射用 辅酶 A 冻干制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的注射用 辅酶 A 冻干制剂,注射用 辅酶 A 由以下原料及重量组分组成:辅酶 A 22万单位,冻干保护剂4~7份,甘露醇10~60份,磷酸盐缓冲液1~6份。其制备方法为,处方量的冻干保护剂、甘露醇分别溶解于注射用 水... 帅维佳 申秋云 帅放文 王辉 马立注射用 辅酶 Ⅰ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徐其志注射用 辅酶 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及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心功能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应用 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时的心脏功能、常规指标、hs-CRP、NF-κB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治疗组治疗2周后的LVEF与6MWT参数均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F-κB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和治疗2周后的NT-proBNP、LVESd、LVEDD、hs-CRP及NF-κB参数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vs 4.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并能够下调炎性因子hs-CRP、NF-κB的表达水平,在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具重要意义。 曹选超 张静怡 杨新颖 段明勤 黄改荣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心脏功能 核因子ΚB 注射用 辅酶 I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注射用 辅酶 I对急性心肌梗死(A MI)病人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A MI病人287例,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43例)和对照组(144例)。两组病人均接受急诊PCI术,均行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注射用 辅酶 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PCI术后24 h后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比较两组随访1个月时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容积指数(LA VI)]及随访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入院时相比,两组PCI术后24 h cTnI、CK、CK-MB均明显升高(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PCI术后24 h cTnI、CK、CK-MB升高更明显(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LA 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 辅酶 I应用 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明显减少急性期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同时降低短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王海洋 刘琳 申文宇 乔崇 李京昌 陈安琪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注射用 辅酶 Ⅰ对老年患者瓣膜置换联合冠脉搭桥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 辅酶 I(NA D+)对老年患者行瓣膜置换联合冠脉搭桥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瓣膜置换联合冠脉搭桥术的5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 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NA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腔大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研究组NT-proBNP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治疗后的左心房、左心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无死亡病例,无二次开胸;在术后其他并发症上,研究组出现心房颤动4例(14.81%),胸腔积液18例(66.67%),对照组出现心房颤动7例(25.92%),胸腔积液23例(85.1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联合冠脉搭桥术后使用 NA D+对老年患者的早期预后有积极作用 。 张文 周武 阮新龙 周翔 张迎红 卢宏彪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脉搭桥术 早期预后 注射用 辅酶 I对NSTE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研究2021年 目的研究注射用 辅酶 I对行保守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保守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实验组105例,对照组给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其他抗心肌缺血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注射用 辅酶 I5mg肌注,每天1次,连续14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NT-proBNP及心脏功能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实验组接受注射用 辅酶 I治疗后的患者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NT-proBNP明显低于未接受注射用 辅酶 I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受注射用 辅酶 I治疗后的患者的LVEF(左心室射血反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注射用 辅酶 I能够保护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 翟淑芳 赵慧 滕伟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保护 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5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用 药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实验(6MWT)。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及28 d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EF、LVDD、BNP水平及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LVDD及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6MWT均较治疗前延长,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12±4.15)d,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55±4.05)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28 d内死亡率为6.06%,研究组的28 d内死亡率为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提高LVEF,降低LVDD及BNP水平,延长6MWT,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探索应用 。 张双霞 张艳君 杨宁 王恒亮 张晓君 王金鹏 许晓华 李芹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功能指标 住院时间 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及药物经济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 观察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及药物经济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注射用 烟酸治疗,观察组采用 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药物成本—效果分析及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疹、肝肾功能异常等)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 50%,高于对照组的72. 50%(χ^(2)=8. 438,P=0. 004);治疗后2组患者BNP、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均<0. 01),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 01);观察组费用 成本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 50%,低于对照组的32. 50%(χ^(2)=23. 438,P=0. 000)。结论 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佳,安全性好,且相比于烟酸更有经济性优势,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彭旭阳 李倩薇 王可冉关键词:冠心病 烟酸 药物经济学 注射用 辅酶 Ⅰ预防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在直肠癌术后化疗中应用 注射用 辅酶 Ⅰ对预防患者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41例。常规组接受常规直肠癌化疗,联合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疗第1周期的第4天,联合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化疗第2周期的第1、4天,联合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化疗第2周期的第1天,两组患者2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2周期的第4天,常规组患者的2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联合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 辅酶 Ⅰ可有效预防直肠癌化疗引发的白细胞减少,安全性较高。 沙粒 杜磊 刘岗 张浩关键词:直肠癌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 注射用 辅酶 Ⅰ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 及安全性考察2020年 目的分析注射用 辅酶 Ⅰ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 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仅行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 辅酶 Ⅰ治疗,14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毒性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受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疾病总控制率为95.00%,对照组为88.00%,观察组疾病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D8+百分比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注射用 辅酶 Ⅰ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 价值显著,可有效提高化疗效果,降低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卿佳林 韦德飞 唐朝易关键词:乳腺癌 化疗 细胞免疫功能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