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篇“ 沿江棉区“的相关文章
- 沿江棉区早熟甜瓜—棉花套种试验被引量:1
- 2019年
- 为探索沿江棉区棉田高效套种模式,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提高棉田产出效益,进行3个早熟甜瓜品种与棉花套种的大田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的棉田套种甜瓜品种。结果表明,日本甜宝、贝香甜2个品种与棉花套种,市场销路好,综合效益高,纯收益分别为16950、16800元/hm^2,高于单植棉的6465元/hm^2,值得在当地棉区推广。
- 方文革
- 关键词:早熟甜瓜棉花套种生育期沿江棉区
- 中棉所63F1在沿江棉区的种植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 2019年
- 该文介绍了棉花品种中棉63F1的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超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苗、移栽、科学施肥、适时灌溉、化学调控、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余宏旺
- 关键词: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
- 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了建立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种植模式,采用正交设计3套3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研究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产量影响显著的栽培因子有品种、播期和种植密度等,DPC、N和去蕾措施等3个栽培因子对机采棉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优化为:品种选用‘中棉所50’、‘机收50’等早熟品种,于5月下旬直播,播种密度为10.50万株/hm2~11.25万株/hm2,N用量为180 kg/hm2左右,DPC用量为180~270 g/hm2,施肥和化控的具体方法要结合地力、长势、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条件允许时可以适当去除早蕾或晚蕾以促使机采棉成铃更为集中。
- 王维郑曙峰徐道青刘小玲陈敏阚画春彭华升李秀珍余宏旺
- 关键词:沿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
- 安徽沿江棉区棉花区域大配方效果验证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该项研究以安徽省沿江棉区的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研究区域大配方、小调整和缓释配方的应用效果,为棉花简化、节本、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产量上来比较,望江县以大配方处理最优,略优于小调整,东至县则以小调整优于大配方;从效益上分析,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处理最高,小调整次之,随后是大配方处理。因此,大配方小调整更高产,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更高效。
- 王维徐道青刘小玲孙礼胜余宏旺彭华升李秀珍屈磊郑曙峰
- 关键词:沿江棉区棉花
- 皖沿江棉区杂交棉的种植现状与发展前景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对安徽省长江两岸沿江棉区棉花生产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安徽沿江棉区杂交棉的种植现状,探索了杂交棉发展受阻的内因和外因,展望了安徽沿江棉区杂交棉生产发展的前景,同时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生产如何向机械化生产转移开展了讨论,为安徽沿江棉区的棉花生产走出困境寻找一条有效途径。
- 范正旺
- 关键词:沿江棉区杂交棉
- 皖沿江棉区内质微网控失型复合肥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对内质微网控失型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进行多点对比试验,以提高棉田肥料的利用率。结果表明:内质微网控失型复合肥具有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且棉株前期不旺长,后期不早衰。
- 吴宁邱冠男余立祥吴跃进王斌欧百胜朱烨倩
- 关键词:棉花肥效试验
- 安徽省沿江棉区2012年棉种市场调研报告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对安徽省沿江棉区主产棉县棉种市场开展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市场上销售的棉花品种数量较多,其中国审棉和鄂审棉占市场份额较大;杂交棉种平均零售价为239.69元/kg,棉农用种成本比2011年增加156.16元/hm2;品种类型大多为杂交棉,相对单一。
- 苏香峰何团结李秀珍
- 关键词:沿江棉区种子棉花
- 安徽沿江棉区除草剂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 2012年
- 安徽沿江棉区以种植棉花、油菜、小麦为主,一般为两熟制。在当地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类型主要有:(1)灭生性除草剂有10%草甘膦、62%草甘膦、40%草甘膦、百草枯等;(2)阔叶除草剂有苯磺隆、乙羧氟草醚、二甲四氯等;(3)禾本科除草剂有高效盖草能、精奎禾灵;(4)芽前除草剂有乙草胺、金都尔、床草净、野老等。灭生性除草因省工省时、除草效果好,备受农户青睐,在棉花生产中至少使用2次,即移栽棉花前使用一次,封行前再使用一次。
- 王子光
- 关键词:沿江棉区乙羧氟草醚高效盖草能芽前除草剂
- 种植密度对安徽省沿江棉区杂交棉冠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以杂交种湘杂棉8号为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棉花行间和株间冠层结构的影响,为棉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吐絮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分布(LD)增大,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减小,平均叶片倾角(MLA)和消光系数(K)无明显变化规律。行间MLA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小,株间MLA变化趋势相反。相同密度处理行间TCDP大于株间TCDP,行间K、LD均小于株间相应值,说明此时行间冠层内漏光损失严重。行间TCRP随着生育进程而递减,随着天顶角的增大而递减;株间TCRP随生育进程及天顶角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 王维徐道青屈磊刘小玲郑曙峰
- 关键词:种植密度冠层结构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
- 安徽沿江棉区棉花育种方向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简要分析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生产方式的现状和现有种植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棉花育种的方向,指出要培育三系雄性不育杂种,尽快开展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培育高光效株型品种,为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创造条件。
- 范正旺
- 关键词: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生产育种方向
相关作者
- 郑曙峰

- 作品数:233被引量:52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棉花 棉花生产 肥料 杂交棉 栽培技术
- 何团结

- 作品数:108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棉花 栽培技术 选育 杂交棉 沿江棉区
- 徐道青

- 作品数:139被引量:2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棉花 有机肥 肥料 机采棉 沿江棉区
- 程福如

- 作品数:113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棉花 棉铃虫 棉红铃虫 沿江棉区 栽培技术
- 路曦结

- 作品数:147被引量:253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棉花 栽培技术 杂交棉 选育 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