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0篇“ 沿江城市“的相关文章
- 沿江城市降雨特性及雨洪关系分析——以四川泸州市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沿江城市气候多变,外洪和内涝之间关系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洪涝统筹是沿江城市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分析掌握沿江城市的暴雨、洪水特征,可提前预测不同降雨条件下河道洪水的特性及其对城区排涝的影响,对于城市防洪系统和排涝系统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洪涝预报预警,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泸州市为例,对暴雨时空分布特征、洪水特征规律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沿江城市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刘媛媛刘业森刘业森李梦阳
- 关键词:沿江城市防洪排涝
- 气象条件与排放对内陆沿江城市2019—2022年大气PM_(2.5)和O_(3)污染影响研究
- 2024年
- 近年来,为了减少PM_(2.5)和O_(3)污染及其带来的负面环境健康影响,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管控措施.量化气象条件与排放对PM_(2.5)和O_(3)污染变化的贡献,可为检验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19—2022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安徽省5个沿江城市(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和马鞍山)PM_(2.5)和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KZ滤波(Kolmogorov-Zurbenko)耦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评估了气象条件与排放对内陆沿江5市PM_(2.5)和O_(3)污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2年内陆沿江5市PM_(2.5)浓度下降速率为0.25~2.00μg·m^(-3)·a^(-1),O_(3)浓度整体上虽然表现为下降趋势,但在2020—2022年O_(3)浓度呈上升趋势,幅度为0.75~6.00μg·m^(-3)·a^(-1).PM_(2.5)与O_(3)呈现夏季相关性显著,冬季无相关性,而春、秋两季PM_(2.5)和O_(3)相关系数r逐年上升的趋势.排放是影响安徽省5个沿江城市PM_(2.5)与O_(3)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对PM_(2.5)和O_(3)浓度变化的贡献分别为76%~99%和56%~91%.
- 黄语哲方华许红玲江寒阮志荣李凤吴婷
- 关键词:臭氧
- 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思考被引量:2
- 2024年
- 推进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融合是应对城市群、都市圈内部交流日益紧密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首先明确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内涵及差异,并以江苏省沿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其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梳理江苏省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存在的诸如线网规模小、短板突出等问题;然后,以此为依据,提出江苏省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的需求与目标;最后,明确融合的核心内涵,从网络布局、运营管理、规范标准、政策推进、顶层设计、组织协调等方面阐述融合要点,以期为江苏省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的融合发展及后续线路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助力江苏省沿江城市群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 石利群孙华强
-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际铁路
- 沿江城市生态用地演变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 2023年
- 长江大保护战略下,沿江城市需系统性加强生态保护,开展生态用地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可为沿江城市的生态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支撑。以池州市为例,基于ArcGIS10.2软件平台,选取生态用地演变速率、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计算指数,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当量修正及评估方法,对池州市2000—2020年的生态用地类型的分布转移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20年池州市自然生态用地面积5963.79 km^(2),占市域面积的71.22%;草地、耕地、林地呈减少的趋势;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呈增加的趋势,池州市的生态服务总价值呈减少趋势,共计减少1.23亿元,减少率为0.56%。研究可为沿江城市制定生态用地管护措施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马明张雨蒙宋祎何颖李昊天
- 关键词:生态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沿江城市
-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安徽沿江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有利于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五个长江沿岸城市...
- 丁春生
-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沿江城市土地利用
- 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业现状与数字化转型方式被引量:1
- 2023年
- 总体上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江苏沿江城市群,有必要基于发展数字产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基于区位熵的测度发现,在长三角区域内,江苏沿江城市群制造业优势明显,数字服务业缺乏相对优势。苏州和南京分别是该区域数字制造业与数字服务业发展动力源。制造企业根据创新资源禀赋差异,分别采取技术型或应用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式。加强“新基建”工作、提高数字制造与数字服务耦合发展程度、盘活区域创新资源都是推动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 郭占苗吴真真
- 关键词:区位熵
- 消落带与城市——消落带影响下沿江城市景观品质提升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消落带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由于消落带生态结构脆弱、长江行航要求等种种限制,长江上游地区常年受30~40米消落带涨幅影响;消落带景观设计难点一是保护当先,二是行航要求压缩设计空间。文章首先分析三峡工程的影响以及季节性涨落水文机制;从沿江景观品质提升这一角度出发,分别从保护、规划、设计三个方面展开,以重庆为落脚点去探讨如何提升消落带景观品质,并结合案例研究动态景观设计手法如何运用在设计中。
- 金牧芊沈晓鸣
- 关键词:消落带三峡库区动态景观
- 沿江城市在长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时代价值——以武昌古城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近代以来,城市化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战场,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形态。随着大城市在物理空间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多的城市从开发物理空间为主的传统赛道,转到了一个以文化城市建设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赛道。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确立和武汉成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地,武昌古城进入到一个重要的历史窗口,它不仅是长江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长江文化和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还承担着探索建设新时代长江文化新形态的历史任务。作为千年古城,武昌古城保存了长江参与中华民族建构的历史记忆、中华民族近代转型的历史记忆和中华民族作为“诗性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一种承载长江历史文脉的复合文化空间。建城1800年来,武昌古城经历了从农耕社会政治-军事中心功能结构,到近代政治-经济中心功能结构,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生产中心功能结构,再到21世纪初经济-文化功能城市结构的转型和演进,形成了以楚河汉街为代表的工业生产功能社区转型文旅休闲社区,以昙华林为代表的用“绣花”功夫“微改造”而成的历史文化街区等众多新型文化空间。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长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结构性推动力量,在武昌古城的发展进程中展现出独特的时代价值。
- 傅才武
- 关键词:长江文化文化传承创新文化空间文化城市
- 紧邻水源保护区的沿江城市截污干管改造被引量:1
- 2023年
- 紧邻水源保护区的沿江城市截污干管改造如何避免污水溢流和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此类工程的设计难点。以泸州二道溪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改造为例,创新性地提出了截污干管功能复线方案,通过在新旧截污干管间预留连通管和开闭闸阀的方式充分利用旧管的容积,保证新管在流量过载和检修时,污水不间断、不溢流;还增设了排泥事故多功能检修井,避免泥渣直排入江,改善了沱江水环境质量,提升了工程的环保性和经济性。此外,该项目设置了一座10×10^(4) m^(3)/d的污水泵站,其穿越滨江公园、西南商贸城、老旧小区及工房拆迁区等施工环境敏感区的控制性因素、施工方式,以及新旧截污干管和污水泵站的运行模式等可为后续相似排水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 祖义梅黄凌陈晴空郭倩范剑平
- 关键词:截污干管饮用水源保护区
- InSAR形变大数据在沿江城市中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沿江城市普遍存在填湖、填江造陆,季节性形变,江水侵蚀沿岸等现实情况。以长江洞庭湖段岳阳市岳阳楼区为研究区域,基于COSMO-SkyMed卫星星座,应用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MT-InSAR)对研究区进行形变监测。结果表明:江水由宽江道进入窄江道,窄江道承受的切应力明显增大,分别由26~47 N/m^(2)增大到50~53 N/m^(2);沿江(城陵矶港)季节性形变与降雨相关性较低,非沿江季节形变与降雨相关性较高,非沿江地区形变活跃期具有周年变化的特点,沿江形变活跃期约在230~360 d期间;对沿江和非沿江形变信号进行谱分析,两者形变信号在频域上具有明显差异,此种差异具有作为洪水灾害指示信号的潜力。
- 朱茂杨云飞贺秋华徐康江涛郑婵玉李吉平
- 关键词:INSAR数据挖掘快速傅里叶变换
相关作者
- 司国良

- 作品数:25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长江 沿江城市 长江下游 内涝 运营管理
- 虞孝感

- 作品数:97被引量:1,419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研究主题: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太湖流域
- 何一民

- 作品数:233被引量:76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城市 清代 城市发展 城市史 农业时代
- 黄翔

-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
- 研究主题:沿江城市 长江下游 内涝 长江 大堤
- 王志宪

- 作品数:40被引量:291H指数:9
-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化 产业结构 城市 小城镇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