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11 篇“ 治疗后复发 “的相关文章
早期肺癌精准诊断方法新技术应用及治疗 后 复发 监测 2025年 在肺癌疾病的研究领域中,早期肺癌诊断是该领域的难题之一。精准诊断技术对于早期癌症疾病的筛检至关重要,是识别早期肺癌的关键。此外,对诊断后 检测到的肺部肿瘤进行系统评估、综合治疗 并密切监测患者预后 也同样重要。本文就肺癌早期诊断新技术的应用、治疗 方法以及治疗 后 复发 监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齐建国 李丙建 崔琦 李建慧 常丽关键词:早期肺癌 复发监测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后 复发 风险评估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后 复发 风险评估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生物标志物为血小板活化因子,通过研究发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中PAF会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粘附、侵袭及转移。因此,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PAF的表达水平,可以... 郭丹 黄红铭 卢金凤 刘海燕 洪乐旻儿童癫痫治疗 后 复发 的临床特点及EEG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儿童癫痫治疗 后 复发 的临床特点并对癫痫儿童发作间期的脑电图(EEG)进行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癫痫儿童168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 组(n=64)和未复发 组(n=10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儿预后 复发 的独立影响因素,EEG各参数与癫痫复发 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采用贝叶斯网络构建患儿癫痫复发 的预测模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模型绘制随访期间复发 积累曲线图,分析患儿随访期间复发 情况。结果:男性、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发作至有效控制时间>1年、发病频率>5次/年、MRI结果显示头颅有病灶、FAT1表达阴性、焦虑为患儿复发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减药前无发作时间≥5年、减药时间>6个月、病始年龄3~14岁、停药后 的α段、θ段、δ段为患儿复发 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停药后 复发 组患儿α、θ、δ波与未复发 组患者相比更低(P<0.05)。减药时间与α段、θ段、δ段的频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睡眠障碍、发作至有效控制时间、发作频率、神经功能障碍与α段、θ段、δ段的频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部分患儿复发 集中在治疗 后 24个月内。结论:男性、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发作至有效控制时间>1年、发病频率>5次/年、MRI结果显示头颅有病灶、FAT1表达阴性、焦虑为患儿复发 的独立危险因素。减药前无发作时间≥5年、减药时间>6个月、病始年龄3~14岁、停药后 的α段、θ段、δ段为患儿复发 的独立保护因素。 王立利 王维关键词:癫痫 儿童 脑电图 复发 贝叶斯网络 盆腔炎包块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 后 复发 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包块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 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廊坊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的168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依据患者术后 是否复发 分为复发 组(42例)和未复发 组(126例)。影响因素和预测运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0~30岁、既往盆腔手术史、合并子宫颈炎、每日睡眠<8 h、嗜辛辣刺激食物、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均是盆腔炎性包块患者腹腔镜术后 复发 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47~0.965),灵敏度为88.10%,特异度为82.54%。结论年龄、既往盆腔手术史、子宫颈炎、每日睡眠不足、嗜辛辣刺激食物及炎性因子水平是盆腔炎性包块患者腹腔镜术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且预测模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李文 张丹 杜晓丽 李华 冯至真 高金荣 王新关键词:盆腔炎性包块 腹腔镜手术 复发 影响因素 三阴性乳腺癌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 后 复发 转移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 后 复发 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接收的10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组医生实施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 随访3年,根据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检查结果,将随访期间复发 转移的患者纳入复发 转移组,其余患者纳入未复发 转移组,整理并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历资料等,重点分析复发 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随访,其中有23例患者复发 转移,复发 转移率为23.0%。研究发现,TNBC患者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 复发 转移可能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是否伴脉管癌栓有关(P<0.05)。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肿瘤直径≥2 cm、肿瘤分期为Ⅲ期、伴有脉管癌栓是TNBC患者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 复发 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TNBC患者经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 后 仍有较高的复发 转移风险,可能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伴有脉管栓癌有关,对于年龄≥50岁、肿瘤直径≥2 cm、肿瘤分期为Ⅲ期、伴有脉管栓癌的患者应加以重视。 肖溪 郝凯峰 仲广生 闫鹏关键词:保乳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三阴性乳腺癌 影响因素 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灌注治疗 后 复发 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2025年 目的 探讨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 BCG)灌注治疗 在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电切术后 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BCG灌注治疗 后 复发 的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为中高危NMIBC并经电切术后 接受规律BCG灌注治疗 的患者,训练集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就诊的110例患者,外部验证集为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52例患者。共纳入17项指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BCG灌注治疗 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并构建1、3和5年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预后 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对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集人群中26例患者(23.64%)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 ,中位无复发 生存期为32.00(18.00~50.50)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eosin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E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和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 NMLR)、病理分期T1期(pathological T1 stage,pT1)和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hemoglobin, albumin, lymphocyte, and platelet,HALP)的组合评分是BCG灌注治疗 后 复发 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高HALP评分(HR=0.185,95%CI:0.046~0.736, P=0.017)是BCG灌注治疗 后 复发 的独立保护性因素,高ELR(HR=3.599,95%CI:1.505~8.608, P=0.004)和pT1(HR=3.240,95%CI:1.191~8.818, P=0.021)是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后 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在1、3和5年复发 风险的� 王海涛 罗伟铭 陈剑 张健 冉强 徐静 金俊豪 敖杨坤 王亚鹏 张俊英 谢秋波 兰卫华 刘秋礼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卡介苗 复发 CT血管成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后 复发 2025年 目的观察CT血管成像(CTA)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颅内动脉瘤(IA)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后 复发 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 的205例IA破裂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 组(n=35)与非复发 组(n=170),比较组间治疗 前CTA所示IA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判断上述参数之间有无共线性,将无共线性参数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IA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后 复发 的预测因素,构建基于形态学参数(模型1)及联合血流动力学参数(模型2)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复发 组IA最大径、瘤颈宽度、最大高度、最大垂直高度及尺寸比(SR)均大于非复发 组(P均<0.05),而振荡梯度数(GON)小于非复发 组(P<0.05)。瘤颈宽度、SR、瘤颈平面压力、IA内时间平均壁剪切应力(TAWSS)、振荡剪切指数(OSI)及GON均无明显共线性(VIF均<10);其中,瘤颈宽度、SR及TAWSS均为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模型1、2预测颅IA经血管内栓塞后 复发 的AUC分别为0.668和0.723,模型2预测效能高于模型1(综合判别改善指数为0.055,P=0.025)。结论IA CTA形态学联合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用于预测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后 复发 。 王欣然 胡斌 施昭 张龙江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复发 血管造影术 血清LRG1、GDF15、GP73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 后 复发 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 后 复发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221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 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复发 分组为复发 组62例,非复发 组159例,选择同期221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两组人员血清中LRG1、GDF15的水平,采用上转发光法检测GP73水平;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介入治疗 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RG1、GDF15、GP73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 后 复发 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LRG1水平显著下降,GDF15和GP73水平显著上升(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LRG1、GDF15、GP73水平3者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显著大于LRG1(Z=4.572,P<0.001)、GDF15(Z=3.587,P<0.001)和GP73(Z=6.171,P<0.001)单独诊断;与非复发 组相比,复发 组患者血清中LRG1水平下降,GDF15和GP73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外转移、甲胎蛋白、LRG1、GDF15、GP73是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 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中LRG1、GDF15、GP73水平联合预测复发 AUC为0.885,显著大于LRG1(Z=3.459,P=0.001)、GDF15(Z=3.367,P=0.001)和GP73(Z=2.341,P=0.019)水平单独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LRG1水平下降,GDF15和GP73水平升高,3者血清中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 后 复发 具有相关性,3者血清中水平联合检测对介入治疗 后 复发 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何玉杰 顾畅 楼小伟 李平 邢继成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15 高尔基体蛋白73 复发 外周血Hcy、D-D、NLR结合P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后 复发 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结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后 复发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7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 ;出院后 随访1年,根据患者脑梗死有无复发 将其分为复发 组和未复发 组,比较两组入院次日外周血Hcy、D-D、NLR、PLR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Hcy、D-D、NLR、PLR单项及联合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后 复发 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 组的高血压患者占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Hcy水平、D-D水平、NLR、PLR均高于未复发 组(P<0.05);高血压、LDL-C、Hcy、D-D、NLR及PLR均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Hcy、D-D、NLR、PLR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后 复发 的敏感度和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单独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LDL-C、Hcy、D-D、NLR、PLR均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并对脑梗死复发 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上述指标联合预测的效能更高。 李芳芳 刘亚首 夏磊关键词:静脉溶栓 血清YKL-40、Gal-3水平预测复发 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 后 复发 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半乳糖凝集素-3(Gal-3)预测复发 性口腔溃疡(ROU)患儿治疗 后 复发 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4月期间本院诊治的ROU患儿172例(观察组),根据治疗 后 是否再次复发 ,进一步分为复发 组56例,未复发 组11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口腔溃疡者1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YKL-40、Gal-3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YKL-40、Gal-3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溃疡数目及溃疡面积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OU患儿治疗 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中YKL-40、Gal-3水平对ROU患儿治疗 后 复发 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中YKL-40、Gal-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 组血清YKL-40、Gal-3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 组(P<0.05);复发 组TNF-α水平、溃疡数目及溃疡面积显著高于未复发 组,而复发 组CD3^(+)显著低于未复发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YKL-40、Gal-3水平与TNF-α、溃疡数目及溃疡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YKL-40、Gal-3水平与CD3^(+)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YKL-40、Gal-3、TNF-α、CD3^(+)、溃疡数目及溃疡面积均为ROU患儿治疗 后 复发 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YKL-40、Gal-3联合预测ROU患儿治疗 后 复发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YKL-40预测ROU患儿治疗 后 复发 的AUC为0.885,Gal-3预测ROU患儿治疗 后 复发 的AUC为0.866,二者联合优于YKL-40、Gal-3各自单独预测(Z=3.399、3.101,P均<0.05)。结论ROU治疗 后 复发 患儿血清中YKL-40、Gal-3水平显著升高,对预测治疗 后 复发 具有一定的价值。 肖金庆 孙芹芹 霍金凤 陈强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
相关作者
阳志军 作品数:206 被引量:588 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卵巢癌 复发 卵巢上皮癌 临床病理 卵巢肿瘤 计峰 作品数:17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治疗后复发 META分析 卵巢上皮癌 B超 血清CA125检测 李力 作品数:288 被引量:563 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卵巢癌 卵巢上皮癌 卵巢上皮性癌 复发 临床病理 李晓明 作品数:563 被引量:1,792 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喉癌 喉肿瘤 鳞状细胞 头颈部肿瘤 STAT3 张洁清 作品数:236 被引量:955 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 临床病理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