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09篇“ 治未病“的相关文章
-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肾性贫血的三级预防
- 2025年
- 肾性贫血在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中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脏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治未病”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对肾性贫血进行三级预防,对降低肾性贫血的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治未病”理论在防治肾性贫血中的运用主要分为3个方面:未病先防、扶正避邪、预防肾性贫血的发生;既病防变,对肾性贫血患者做到尽早发现,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愈后防复,帮助病情缓解的肾性贫血患者巩固疗效,避免复发。在肾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中运用“治未病”理论可为中医药防治肾性贫血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 张我蒋文泽鲁科达
- 关键词:治未病肾性贫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 中医“治未病”思想融入本科医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研究
- 2025年
- 中医药文化中“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医学生承载救死扶伤的重任,学术诚信关系医学未来发展和性命安危,“治未病”理念与开展学术诚信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本研究分析了本科医学生常见的学术不诚信行为,探索内在本质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为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提供思路。
- 郑曦柯阳王荫南
- 关键词:本科教育医学生学术诚信
- 田宁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颈椎病经验撷萃
- 2025年
- 颈椎病日渐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有着年轻化趋势,各种临床症状愈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田宁教授将自身临床经验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阶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阶段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治颈椎病,在降低颈椎病的发病率、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愈后复发、提升生活质量上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罗海军田宁张玉威尹奕
- 关键词:治未病颈椎病名医经验
- “治未病”理念下荆防达表汤加减药浴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 评估小儿风寒感冒采用“治未病”理念下荆防达表汤加减药浴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86例风寒感冒患儿,按照掷骰子法分为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每组43例。西医治疗组采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医治疗组实行“治未病”理念下荆防达表汤加减药浴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炎症指标、再发率。结果 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医治疗组(97.67%)高于西医治疗组(81.4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分别为(19.79±4.85)、(10.05±2.37)、(9.89±1.52)、(25.39±6.14)h,短于西医治疗组的(31.56±5.89)、(19.75±4.32)、(18.89±3.75)、(35.12±7.52)h,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治疗组的白细胞介素-1(355.65±12.58)ng/L、白细胞介素-6(22.05±2.46)n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115.56±11.52)ng/L低于西医治疗组的(400.56±25.69)、(28.79±3.65)、(135.98±15.63)ng/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6个月内的疾病再发率0低于西医治疗组的11.6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未病”理念下荆防达表汤加减药浴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疗效高,可降低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 刘春希
- 关键词:小儿风寒感冒治未病药浴治疗炎症反应
- 基于“治未病”思想观察健脾泻浊汤防治脾虚湿滞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采用健脾泻浊汤治疗脾虚湿滞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脾虚湿滞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基础治疗联合健脾泻浊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UA及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UA(325.24±18.26)μmol/L及CRP(12.32±1.82)mg/L较对照组的(382.33±18.45)μmol/L、(25.34±6.75)mg/L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VAS评分(0.78±0.25)分较对照组的(3.12±1.55)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9.75±1.09)分较对照组的(18.77±2.98)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思想指导应用健脾泻浊汤治疗脾虚湿滞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UA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黎丽娴谭景光林锦洪罗均武曹小宝萧嘉颖
- 关键词:治未病脾虚湿滞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 针灸治未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2025年
-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体现,其内容广博,理论完善,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及防病保健。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备受推崇,在中医学预防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通过论述针灸治未病的理论溯源、临床应用、机制研究,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并证实了其临床防治疗效;提出从减缓炎症应激反应、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维持与修复线粒体供能、抑制细胞凋亡等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指出“传承经典、创新守正、明确疗效、揭示机制”可能是其发展的新方向。
- 常宇李记泉刘晶晶刘子怡马铁明
- 关键词:针灸逆针灸针刺预处理艾灸预处理治未病
- 基于德尔菲法的《子宫腺肌病治未病干预指南》指南问题收集与确定
- 2025年
-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确定《子宫腺肌病治未病干预指南》需纳入的基本问题及临床问题。方法在查阅文献、初步泛调研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草拟指南问题调查问卷。遴选专家组后进行两轮德尔菲法,确定指南最终纳入的基础问题及临床问题,统计分析问卷结果,评价德尔菲法质量控制情况。结果共遴选15位专家参与两轮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最终纳入39个基础问题及临床问题,共凝练为8个指南问题。专家积极系数100%,两轮协调程度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3、0.3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3,两轮德尔菲法质量控制情况良好。结论基于德尔菲法确定了《子宫腺肌病治未病干预指南》的基础问题及临床问题,为指南后续制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 李知然卜小钧孙伟伟廖星赵若曦赵瑞华
- 关键词:德尔菲法子宫腺肌病治未病
- 基于治未病理念从六郁理论探讨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证治
- 2025年
- 勃起功能障碍是男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伴侣的生活质量。《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及了“郁”的概念,后世又有朱丹溪阐释了“六郁”理论。文章对朱丹溪的“六郁”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分析了勃起功能障碍与“六郁”理论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研究了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特征以及病因病机。气、血、痰、火、湿、食均可致郁,六郁相互影响,迁延难愈,文章以此为基础,结合“治未病”理念提出了“理气郁,防血郁,治血郁,兼他郁”,为临证诊治勃起功能障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任沛轩张明强李杰邓龙生
-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治未病痰郁火郁湿郁
- 糖尿病前期治未病干预指南
- 2025年
- 糖尿病前期是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也是逆转血糖上升趋势阻断其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的关键阶段,及时发现这部分庞大的人群并进行有效干预及管理正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前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本文件参照国际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遵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并结合中医药自身特色及临床实践情况,吸纳现代医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制定《糖尿病前期治未病干预指南》。本指南已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发布,标准编号为T/CACM 1463-2023。
- 仝小林贾伟平王秀阁朴春丽倪青李敏
-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治未病
- 治未病思想下肿瘤防治辨证模式运用
- 2025年
-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特色的全程管理策略,以辨体-辨症-辨病-辨证为主的辨证体系理论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核心思维。如何将其运用于肿瘤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索的问题。基于治未病分期论治的思想路径,可将肿瘤防治的全过程分为未病态、隐病欲病态、病而未传态、传而已变态、愈后未复态5个阶段。依据4种辨治方法各自的优势、缺陷及适用范围,以肺癌为实例,阐述其在5个不同阶段的灵活配伍应用,以探讨治未病思想与辨证模式在肿瘤疾病中的结合运用策略。
- 吴籽良孙进波
- 关键词:肿瘤治未病辨证模式全程管理
相关作者
- 陈瑞芳

- 作品数:173被引量:52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治未病 膏方 国医大师 治未病思想 五脏相关
- 张晓天

- 作品数:163被引量:33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研究主题:膏方 治未病 中医体质 中医 亚健康
- 李灿东

- 作品数:722被引量:3,805H指数:30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医 证素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健康管理 中医证素
- 王琦

- 作品数:1,018被引量:11,198H指数:53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医体质 中医体质学 体质 中医 痰湿体质
- 袁尚华

- 作品数:67被引量:4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治未病 中医 中医治未病 慢性病 中医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