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7篇“ 油气藏形成“的相关文章
-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次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 2024年
-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面积超3万km^(2),处于大型单斜背景,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多年来未有勘探突破。邻区中石化矿区的发现使得该区的勘探再次提上了日程。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油源条件、走滑断裂的构造及演化特征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及封堵条件,明确了该区的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区中生界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叠系发育NE-SW向条带状三角洲砂体,侏罗系和白垩系下部发育SE-NW向展布的叠覆浅水三角洲砂体,白垩系上部发育大面积连片状的辫状河砂体。该区经历了3期隆升,发育5期断层,其中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断层是古生界断层的伴生断层,受古生界断层的发育控制,雁列状NE-SW向展布。白垩系和侏罗系浅水三角洲前缘单一朵体或多个朵体披覆泥岩拼接形成了侧向遮挡,与上倾方向断层联合形成岩性-断层圈闭,三叠系条带状SE方向展布的三角洲砂体和大型河道弯曲部位河道外泥岩遮挡形成岩性圈闭。油气源于古生界古油藏,通过古生界奥陶系断层泄漏后,经中生界伴生断层直接进入中生界圈闭或经中生界断层接替输运进入圈闭而成藏。基于此,认为本区勘探潜力区主要有北部走滑带的侏罗系-白垩系舒善河组三角洲前缘岩性油气藏、三叠系北侧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南部河道砂体岩性油气藏和三叠系北部隆起区披覆小型扇体岩性油气藏。断裂组合、砂体展布及披覆泥岩遮挡3个关键控藏要素及其有效配置是塔北隆起带大型斜坡区形成有利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的重要前提,该认识为该区油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对其他地区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 石放王铸坤李建浪孙琦易珍丽李斌李斌尹太举
- 关键词:次生油气藏岩性圈闭中生界塔北隆起
- 渤海湾盆地海域深层——超深层大型复合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
- 2024年
- 基于三维地震、钻井、井壁取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通过渤海湾盆地海域中—新生界大地构造动力学分析、潜山储层研究和潜山油气差异富集规律分析,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系统总结深层—超深层复合潜山大型油气田成山、成储和成藏的必要条件,并建立复合潜山油气差异富集模式。研究表明:①华北克拉通经历的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双幕破坏是渤海湾盆地海域深层—超深层复合潜山发育的主要构造动力,受华北克拉通破坏和郯庐断裂活动的联合控制,破坏中心由渤海湾盆地周缘向渤中凹陷幕式迁移、收敛,渤海湾盆地海域有序成山,进而形成了渤中凹陷中环带和内环带两个复合潜山的发育区带;②受华北克拉通双幕破坏的控制,渤中凹陷中环带和内环带是风化壳下伏流体溶-缝带储层形成的有利区域;③克拉通破坏Ⅱ幕,中环带和内环带剧烈沉降,巨量生烃产生超压,并向复合潜山充注成藏,复合潜山低部位和内幕仍具较好的成藏条件。研究成果推动潜山勘探转向复合潜山立体勘探,同时指出渤中凹陷中环带深层—超深层复合潜山内幕勘探和凹陷内环带复合潜山多期火山机构勘探是渤海下步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
- 徐长贵杨海风王飞龙彭靖淞
-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超压
- 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临河组超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前景被引量:1
- 2024年
- 近年来,通过加大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晚期油气成藏地质认识研究,在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实现了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基于对临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热模拟、钻录试井资料及成储成藏演化分析,主要形成3点地质认识:(1)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发育富含树脂体(陆源)和藻类体(水生)的优质烃源岩,该烃源岩在低演化阶段开始大量生排烃,具有生烃强度大、生烃窗口宽的特点,淖西洼槽带超深层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油气资源潜力大;(2)发育远源水浅坡缓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广覆式分布,受低地温、晚深埋、高石英含量、弱压实、弱胶结等弱成岩因素影响,形成了以弱成岩保孔主导、叠加后生超高压改造扩缝的成储新机制,储层物性好,极大拓展了超深层油气勘探空间;(3)生烃期早充注、持续沉降深埋热演化、加速生排烃和持续充注形成过饱和与超高压油气藏,而超高压一旦超过储源交互体破裂压力,形成缝孔连通、源储同聚、连续型大面积展布的常规油气成藏新认识,有力提高了超深层常规油气藏勘探潜力。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临河组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利勘探区规模大,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进一步丰富了超深层碎屑岩晚期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对类似盆地尤其是万米超深层的源内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张锐锋陈树光冯广业师玉雷胡延旭孙瑞娜万照飞武函田思思张宇飞汪关妹周然然罗玉财王孝超张晰蒙
- 关键词:古近系超高压
- 渤海湾盆地海域白垩系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被引量:6
- 2024年
- 基于渤海湾盆地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以2019年以来发现的火山岩高产工业油气井为依据,系统总结渤海海域白垩系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渤海海域中生界大型中酸性熔岩火山机构和中酸性熔岩复合火山机构是规模性火山岩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火山口-近源相带中发育的溢流相上部亚相和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是规模性储层的有利发育部位。高孔-中低渗型和中孔-中低渗型两种类型有效储层是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条件,高孔-中低渗型储层由中酸性气孔熔岩或隐爆角砾岩叠加强烈溶蚀作用形成,中孔-中低渗型储层由强烈构造作用叠加流体溶蚀形成。风化作用和构造改造是该区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成储机制。源内低位“源-储披覆对接型”是该区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最佳源-储配置关系。渤中凹陷周缘具备有利火山岩相、有效储层和“源-储披覆对接”等有利因素,靠近走滑断裂及其分支断裂的大型中酸性熔岩和复合火山机构是未来勘探的主要地区。
- 徐长贵张功成黄胜兵单玄龙李嘉慧
- 关键词:渤海海域白垩系有效储层勘探方向
- “跷跷板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分析——以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为例
- 2024年
- 通过对欧加登盆地演化史的分析,了解该盆地中生代发生先东部抬升西部沉降,再西部抬升东部沉降的“跷跷板构造”的形成过程。对“跷跷板构造”与烃源岩生烃、排烃时间匹配进行研究,并通过包裹体的研究确定盆地内油气藏的形成期,以确定该区有利油气勘探目标。研究结果,该区的油气生成与排出运移均发生在“跷跷板构造”运动之前,因此,“跷跷板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东部及西部早期形成的油气藏遭受破坏,区内的探井仅见到了油气显示,局部地区发现油苗。而盆地中间部位受“跷跷板构造”运动影响较小,油气藏能够有效保存。以上研究结果已被该区的勘探实践所证实。因此认为:“跷跷板构造”运动对盆地的沉积地层发育、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 李军生
- 关键词:烃源岩油气聚集
- 冀中坳陷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模式被引量:4
- 2023年
- 冀中坳陷潜山是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奥陶系潜山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控藏因素复杂,因此一直制约着油气勘探的新发现。基于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数据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导杨税务潜山、文安斜坡潜山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发育古近系沙三段和沙四段以及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3套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明确了碳酸盐岩“云化-岩溶-断裂”三主因叠合控储机理,建立了岩溶孔洞型、断裂孔缝型和云岩孔隙型3种储层模式,拓展了勘探空间;受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多期构造作用叠加控制,形成了先隆后凹型和先凹后隆型两种成因潜山圈闭类型。通过奥陶系潜山成藏要素分析,总结出3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低位构造-岩性复合准层状潜山成藏模式、中位古储古堵块状潜山成藏模式和高位古储新堵块状潜山成藏模式。综合评价,目前冀中坳陷北部低位构造-岩性复合准层状潜山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泗村店潜山和新镇潜山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 张锐锋田建章黄远鑫田然任艺边滢滢王元杰陈令卢山
- 关键词:奥陶系储层类型
- 南堡凹陷油气藏形成与预测评价
- 本书针对南堡凹陷油气分布规律不清、油气成藏特殊性不明、剩余资源潜力不清、勘探成效不高、深部油气勘探方向和领域不明等难题,全面剖析油气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条件,基于多种研究方法对油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总结油气藏地质特征与成因模...
- 刘国勇
- 新和——三道桥地区古近系——白垩系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
- 2022年
- 新和—三道桥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已成为塔里木盆地北部重点勘探层系。针对该地区古近系—白垩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等问题,通过烃源岩特征、储盖层组合、断裂及圈闭作用分析,明确了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源主要来自陆相三叠系—侏罗系的煤系烃源岩。盖层发育有三套,即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及苏维依组泥岩、含膏泥岩和膏岩、白垩系下统巴西盖组上段泥岩及舒善河组泥岩。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断层、圈闭和盖层,圈闭与盖层是关键因素,断裂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区域,圈闭控制了油气的聚集,盖层控制了油气藏保存状况。
- 康仁东王铭伟吴玟李松
- 关键词:圈闭储盖组合
- 渤海海域新生界大型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被引量:27
- 2022年
- 通过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盆地的构造特征、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充填演化和主力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剖析了该区域规模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有利发育区,并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勘探领域及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海域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和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明下段处于湖盆萎缩期,形成了河道、极浅水三角洲和河湖交互体系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东营组形成于坳陷期,受盆外水系供给影响形成滑塌浊积扇和坡移扇2类大型湖底扇岩性油气藏;沙河街组形成于断陷期,受盆内局部物源影响,形成了近源扇三角洲侧向尖灭型、走向斜坡地层超覆型、上倾尖灭型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其中明下段河湖交互体系与沙河街组近源扇体是最有利的领域。(2)黄河口凹陷西段以及部分环渤中凹陷斜坡区的明下段勘探潜力极大,是渤海储量增长最现实的勘探领域;石臼坨凸起西段陡坡带、渤南低凸起陡坡带以及埕北低凸起陡坡带等区域的沙河街组近源扇体为下步勘探的重点突破方向;环渤中凹陷以及辽中凹陷中部和北部东营组湖底扇勘探前景良好;莱州湾凹陷北部等沙三段大型前积三角洲和环渤中凹陷沙一二段滩坝为后续潜在的有利勘探领域。
- 牛成民杜晓峰王启明张参丁熠然
-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东营组渤海海域
- 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被引量:28
- 2022年
-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在玛湖、沙湾、阜康、东道海子等凹陷的上二叠统发现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群),形成了全盆地整体突破的良好勘探局面。基于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构造背景、供烃基础、储集性能、圈闭与保存条件等地质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地断坳转换期不整合之上发育的低位体系域砂砾岩体、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及优质甜点储层是全盆地源上它源型油气大面积聚集成藏、局部高产富集的物质基础。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3大成藏主控因素:中—下二叠统规模优质咸化湖相烃源岩提供了坚实的油气资源基础;断裂-不整合立体输导体系为油气运移、大面积聚集成藏提供了重要保障;环凹大型斜坡区发育的不整合为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与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的“源储分离型——超覆-削截复合”油气成藏模式和盆地东部上二叠统的“源储紧邻型——低位超覆”油气成藏模式。以该研究认识为指导,指出玛湖凹陷南斜坡、沙湾凹陷西斜坡、盆1井西凹陷东北斜坡、东道海子凹陷北斜坡和阜康凹陷东斜坡是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勘探方向。
- 匡立春支东明王小军宋永蒋文龙曹正林杨智峰何文军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勘探方向
相关作者
- 庞雄奇

- 作品数:743被引量:5,908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 旷理雄

- 作品数:54被引量:23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教育部
- 研究主题:成藏模式 油气成藏 阿克库勒凸起 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北部
- 郭建华

- 作品数:207被引量:1,452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层序地层 石炭系 页岩气 层序地层学
- 姜振学

- 作品数:603被引量:4,268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页岩 孔隙结构 页岩气 主控因素 塔里木盆地
- 高先志

- 作品数:99被引量:1,08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油气运移 二连盆地 柴达木盆地 输导体系 辽河西部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