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57篇“ 油气勘探潜力“的相关文章
- 河南三门峡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 2025年
- 为了查明三门峡盆地的构造演化、古近系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依据二维地震解释、钻井测井、露头、实验数据等资料,对三门峡盆地构造演化、断层发育和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三门峡盆地发育3个活动期次的正断层:第一期断裂为形成于燕山运动末期的控盆断裂;第二期断裂为形成于喜山期的盆内控凸、控凹断裂;第三期断裂为形成于更新世的盆内调节断层。三门峡盆地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坳陷槽形成阶段、古生代海侵及造山阶段、中生代地堑式断陷盆地形成阶段、古近纪断陷盆地发展阶段和盆地定型阶段。通过分析共识别出冲积扇相、曲流河相、三角洲相和湖相4种沉积相以及9种沉积亚相和15种沉积微相。古近系小安组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2.7%,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镜质体反射率分布范围为0.7%~1.1%,烃源岩进入主力生烃阶段,有机质类型以II型为主,部分为III型,综合评价为中—好烃源岩;三角洲相、冲积扇相砂岩为储层发育奠定基础,平均孔隙度为19.79%,渗透率分布范围为(5~150)×10^(-3)μm^(2),为中孔—中低渗储层,物性较好;发育“下生上储、自生自储”生储盖组合,推测发育“新生古储”的生储盖组合,具备油气形成和富集的物质基础和地质条件,豫峡地1井钻获工业油流,进一步证实了三门峡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 王丹丹王丹丹张交东刘旭锋刘亚雷张交东高永进曾秋楠
- 关键词:古近系沉积相成藏条件
- 四川盆地涪陵北部二叠系茅三段火山碎屑岩储层预测及油气勘探潜力
- 2025年
- 四川盆地涪陵北部二叠系茅三段火山岩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受川东二叠系火山喷发机构影响控制,纵向上发育多种类型的火山岩,其中火山碎屑岩是实现规模增储的新领域。明确涪陵北部二叠系火山碎屑岩的分布特征及勘探潜力是研究的首要问题。以钻井、野外露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从茅三段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特征入手,探讨研究区火山碎屑岩气藏勘探潜力。结果表明:①涪陵北部茅三段火山碎屑岩储层受岩相、构造、成岩作用控制,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的复合体,岩溶地貌及裂缝改造作用越强,储集条件越好;②茅三段火山碎屑岩被上、下的泥岩、灰岩、沉凝灰岩等稳定岩性组合所包裹,具有低频、底界中—弱波峰、层间断续杂乱的地震反射特征及中—高密度、相对高阻抗的岩石物理特征,结合岩相、裂缝、地貌及储层厚度等控制因素,预测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厚度介于10~20 m之间,面积约为73.7 km^(2);③茅三段火山碎屑岩储层具有“双源控烃、近源聚集”的成藏特征,天然气生烃强度大,源储盖时空匹配关系良好,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可在研究区东北部有利储层区进行老井复试和探井部署。
- 董清源徐旭辉李国发李国发裴思嘉
- 关键词:四川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预测勘探潜力
-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层地质特征及页岩油气勘探潜力
- 2025年
- 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储层矿物组分复杂,明确页岩储集层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等基础地质特征,有助于页岩油甜点评价及有利区优选。优选凉高山组页岩储集层样品,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激光共聚焦等实验手段,揭示了页岩储集层的矿物组成、微观孔隙结构、含油性与可动性等基础地质特征并探讨了页岩油的勘探潜力。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主要由石英和黏土矿物组成,烃源岩品质好,具备高产的地质基础;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质孔为主;页岩中见原油在长英质粒间孔内呈簇状富集,沿页理缝呈线性富集,在基质孔隙内呈零散状分布,轻重组分分离现象较为明显;利用核磁离心法计算得到凉高山组可动油量为0.80~3.26mg/g,可动油率为13%~24%;凉高山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好,微观孔隙结构优,硅质矿物比例高,脆性指数高,利于改造。经估算,凉高山组页岩油资源量为26.75×10^(8) t,页岩气资源量为1.72×10^(12) m^(3),资源潜力巨大。研究成果可为四川盆地凉高山组的湖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 张金旭王有智陈绪强祝斯淼朱彦平
- 关键词:页岩油含油性
- 页岩地层油气勘探潜力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页岩地层油气勘探潜力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针对具有页岩油气潜力,但仍未大规模进行钻井勘探、开发的页岩地层,从有机质丰度和可压裂性两方面,通过同典型成功页岩油气田进行对比分析,快速评价其...
- 郭丰涛高敏 张忠民 曹喆 王大鹏 吕雪雁
- 河西走廊石炭系泥页岩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 2024年
- 河西走廊石炭系盆地群上石炭统优质泥页岩发育,其埋藏深度1200-3000m,厚度超170m;孔隙度2-4%,渗透率0.02~0.08×10^(-3)μm^(2),物性较好;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少量Ⅱ2型干酪根,有机质含量高平均TOC含量达3.28%,平均Ro1.3%左右,处于生油生气阶段,具备优质的烃源条件;岩心含气性较高,泥页岩2~3m^(3)/t,煤层6~8m^(3)/t;地层脆性指数可达70%,具备较好的可压性。通过河西走廊石炭系与四川盆地几种不同类型非常规油气勘探目的层的油气地质条件对比研究,认为泥页岩脆性指数与粘土中矿物成分是影响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河西走廊石炭系泥页岩烃源条件好、脆性指数高,具备良好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前景。
- 甘元露
- 关键词:河西走廊石炭系泥页岩油气勘探
- 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构造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 2024年
- 崖北凹陷是南海琼东南盆地西北缘的边缘凹陷,勘探历程久,但受地震资料等因素制约而勘探程度低,钻井无商业发现,烃源条件落实程度低。为落实崖北凹陷油气地质条件,推动该凹陷的勘探进程,用新采集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已钻井资料,类比分析相邻盆地烃源岩地震相,厘清了崖北凹陷的断裂、构造、沉积特征和烃源岩分布,并依据区域地质应力背景分析了其成因机制,讨论了崖北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部署方向。结果认为崖北凹陷受5号断裂控制凹陷整体呈北断南超的构造沉积特征,纵向上“下断上拗”,新近系地层区域南倾、少有盆内断层发育,古近系断裂控凹,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崖城9洼,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发育在凹陷东南部位。最终认为,崖北凹陷烃源具有“西油东气”的特征,凹陷西部及西南斜坡和近崖城9洼的陡坡古近系圈闭是找油方向,而凹陷东南部位的凹中隆及围区圈闭天然气勘探前景好。
- 宋瑞有马光克何小胡万阳贺礼文
- 关键词:油气勘探潜力底辟琼东南盆地
-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领域、新类型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方向被引量:7
- 2024年
- 冀中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历经40余年勘探开发,是华北油田的主要油气生产基地和增储上产的重要战场。近年来,冀中坳陷的油气勘探在新领域、新类型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仍面临着油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规模接替领域和区带不明的问题。基于对冀中坳陷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解剖,通过分析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总结油气富集规律,重新认识了坳陷的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指出了冀中坳陷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勘探新领域、新类型。综合评价认为,冀中坳陷发育古近系和石炭系—二叠系2套烃源层,形成海相碳酸盐岩和古近系碎屑岩2种主要储集体,具备新生古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古生古储4类成藏组合,构成了以古潜山为主体的中央隆起型、陡坡型、斜坡型和洼槽型4种复式油气聚集带。冀中坳陷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探明率分别为45.7%和11.0%,剩余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整体研究认为,深潜山及其内幕、古近系深层、页岩油、深部煤层气、新凹陷5大领域的整体成藏条件好,资源潜力大,勘探前景广阔。冀中坳陷北部在廊固凹陷河西务潜山、武清凹陷和文安斜坡等潜山及内幕落实了13个有利目标,预测天然气圈闭资源量为1453×10^(8)m^(3),是冀中坳陷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在饶阳凹陷留楚—皇甫村、武清凹陷武清背斜带、深县凹陷榆科—深南背斜带、文安斜坡内带、廊固凹陷和晋县凹陷陡坡带等地区发育12个有利构造,预测石油圈闭资源量为2.4×10^(8)t,是冀中坳陷古近系深层领域勘探的主攻区带;保定凹陷在2个有利构造区的预测圈闭资源量为2.3×10^(8)t、武清凹陷的剩余天然气资源量达836×10^(8)m^(3),是凹陷新区勘探突破的现实地区;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饶阳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的页岩油可动资源量为9.1×10^(8)t,文安斜坡�
- 李志军肖阳田建章李晓燕王元杰王海燕焦亚先汤小琪贾颖超任春玲严梦颖王成云任艺
- 关键词:成藏条件勘探方向
- 川东南綦江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 2024年
- 随着评价和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陆相页岩油气已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接替能源。近期,川东南綦江地区部署的多口过路井在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页岩段钻遇了良好的油气显示。为明确该区页岩油气基本地质特征,以川东南綦江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和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綦江地区凉高山组二段页岩油气基础地质条件评价,并结合优质页岩地震预测、构造保存条件评价,落实了勘探潜力,指明了下一步勘探方向。以綦江典型井为例,综合有机地化特征、热演化程度、储层物性特征及含油气性特征等,对该区页岩油气进行了资源潜力分析。结果表明,綦江地区凉高山组二段下亚段优质页岩分布面积大,达4569 km2,厚度20~39 m,受半深湖相控制,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3%~1.6%,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为1.00%~1.29%,生烃潜力大,实测含油气性好;优质页岩具有明显的高GR、高声波、低密度特征,结合地震波形分类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明确平面上丁山—东溪—关圣场地区最厚;发育宽缓稳定向斜,钻井普遍见良好油气显示,保存条件整体较好,主体埋深1000~3500 m,构造应力单一,可压性好。综合分析认为,綦江地区凉高山组陆相页岩具备良好的物质基础,保存条件好,页岩油总资源量超5亿吨,勘探潜力大。评价过程为持续扩大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场面提供了研究思路。
- 陈超刘晓晶刘苗苗陈会霞谢佳彤
- 关键词:页岩油气勘探方向四川盆地
- 塔里木盆地轮南—古城地区寒武系大型台地边缘层序结构、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潜力被引量:1
- 2024年
-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古城地区寒武系台缘带规模储-盖组合的类型及时空分布不清的问题,利用最新采集/拼接处理的轮南—富满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30余条二维地震格架测线、9口钻井的岩屑薄片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等资料,建立了台地内部—台地边缘—盆地的年代地层格架,开展了以层序或体系域为单元的沉积相研究,落实了规模储-盖组合和烃源岩分布特征,评价了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寒武系台缘带可识别出4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横向上,层序结构差异明显,轮南地区结构完整,具典型侧向叠置的特征,而古城地区部分缺失纽芬兰统—第二统(SQ1—SQ3)层序且垂向加积"堆垛"特点突出;②时间上,轮南—古城地区依次经历了富泥质缓坡、低角度前积缓坡—弱镶边台地、垂向加积蒸发潟湖占主导镶边台地和侧向加积平顶镶边台地4个演化阶段,塔南古陆和古海平面等控制了空间差异;③轮南—古城地区发育9套台缘丘滩带(SQ3—SQ11)、3套膏盐岩(SQ5—SQ7)以及陆棚相和斜坡相两类烃源岩(SQ1、SQ6、SQ8—SQ11);④评价出膏下台缘丘滩带、泥下残余丘滩带、致密碳酸盐岩下丘滩带和泥间斜坡重力流4类有效储-盖组合,构建了5类成藏模式,膏下台缘丘滩带和泥下残余丘滩带是近期实现勘探突破并实施万米深地钻探的最佳储-盖组合,泥间斜坡重力流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类型储-盖组合。
- 朱永进朱永进俞广郑剑锋康婷婷陈永权陈胜熊冉张友
- 关键词:台地边缘层序结构寒武系塔里木盆地
-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多期台缘带油气勘探潜力被引量:14
- 2023年
-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纪时期位于稳定克拉通边缘,受到海西运动、东吴运动和峨眉地裂运动的共同作用,发生构造-沉积分异。本文采用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成藏要素组合的研究思路,在川西地区开展新一轮研究工作,揭示了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确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盆地二叠纪以拉张伸展背景为主,总体呈现“南部隆升、西部裂陷、北部拉张”的沉积格局。二叠纪多期构造运动共同导致了川西地区一系列台内裂陷的形成,叠加二叠纪时期海平面变化,控制了栖霞至长兴期的多期台缘发育。川西北地区发育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两组断裂体系控制该区岩相古地理格局,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控制了泥盆纪至二叠纪栖霞期沿上扬子台地西北缘发育台缘带,呈北东向展布。茅口至长兴期台缘带受克拉通边缘及台内裂陷共同控制,在川西地区呈北东向展布,梓潼—老关庙地区沿裂陷发育呈北西向展布,在剑阁一带,栖霞、茅口、吴家坪和长兴组多期台缘带叠置发育。川西地区二叠纪多期台缘控制了多层系优质滩相储层和礁储层叠置发育,是川西地区二叠系规模孔隙型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多期古裂陷、多期台缘带和成藏期大型古隆起三元素耦合有利于油气规模聚集成藏。川西多层系台缘带具有纵向叠置,平面呈北东向大面积展布的特征,具备万亿规模资源潜力,是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重要勘探接替领域。
- 杨雨文龙陈聪汪华
-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海西期二叠系油气勘探潜力
相关作者
- 钟广见

- 作品数:81被引量:33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南海北部 中生界 油气 新生代 南海北部陆坡
- 汪泽成

- 作品数:238被引量:4,980H指数:4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天然气 震旦系 须家河组 灯影组
- 钱一雄

- 作品数:147被引量:1,624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奥陶系 白云岩 白云岩储层
- 易海

- 作品数:55被引量:273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中生界 南海北部 地质构造 发育特征 中生代
- 杨海军

- 作品数:475被引量:3,864H指数:4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储层 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