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0篇“ 汛期暴雨“的相关文章
- 衡水市2023年主汛期暴雨特征及影响分析
- 2025年
- 主汛期暴雨特征及影响分析对于防汛减灾、水资源利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衡水市2023年主汛期连续3场暴雨过程在河道过水、市区积水、墒情及地下水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导致部分河道形成产汇流、城区发生内涝、土壤含水率增加、地下水水位抬升。同时,提出了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雨洪水灾害损失有效利用雨洪资源的意见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防汛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 安国庆
- 贵州铜仁地区汛期暴雨预报研究
- 2024年
- 为逐步实现定量降水预报,提升本地暴雨预报准确率,利用2014~2022年铜仁市5~9月历史观测降水量数据、ERA5逐小时再分析数据,结合实况物理量场资料,从动力、水汽、热力条件中选取多个物理量,基于阈值条件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铜仁市汛期暴雨的变化特征以及建立汛期分月暴雨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 铜仁市汛期暴雨日数年变化呈现一个明显的起伏波动变化,暴雨多发生在刚入夏时期,集中在月中至下旬,在7月更容易出现极端性降水,且暴雨物理量阈值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2) 物理量模型表明5、7、8月选取的物理量因子均为水汽条件多于动力条件,且在5月选取的动力因子均在中低层,在7、8月高层水汽条件也较为重要。当形势多为稳定性降水时,准确率较高。(3) 对2023年汛期28次暴雨个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动力条件中的散度、垂直速度较为稳定,其中80%个例满足阈值条件,7月对其反应效果最好。模型对9月预报效果较好,75%个例预测雨量误差在20 mm内。该暴雨预报方法有效提升对汛期暴雨过程的最大降雨量进行预估,在本地化应用中有一定指示效果。
- 向楠冉光镜吕春艳蔡成瑶冉红玲杨群
- 关键词:暴雨模型多元线性回归
- 河池市主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 2024年
- 利用1985—2015年河池市10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以及2006—2015年全市151个自动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1979—2016年ECMWF再分析资料,分析河池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主汛期暴雨气候背景。结果表明,河池市暴雨主要发生在汛期(5—8月),夜间暴雨概率远大于白天暴雨概率,同时河池南部暴雨概率大于北部暴雨概率。南压高压的位置和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对河池暴雨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印度季风和南海季风的暴发为河池暴雨提供了丰沛的水汽,高空槽、切变线或低涡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锋面和辐合线或倒槽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触发条件。
- 黎云莫迪谭苏韦宣羽
- 关键词:主汛期暴雨气候特征
- 1961—2021年托里县汛期暴雨日数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文章基于1961—2021年托里县国家气象站及2012—2021年6个区域气象站5—9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托里县汛期暴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托里县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汛期暴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两类站点暴雨分布具有差异性,国家气象站暴雨日数月际变化与区域气象站暴雨日数主要出现在5—8月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但与区域气象站峰值出现在8月不一致;旬变化也与区域气象站暴雨日数主要出现在7月上旬、8月中旬结论不一致;暴雨空间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暴雨最多出现在西南部山区,最少在东北部山前平原,特别是高海拔山区更容易出现暴雨,说明托里县暴雨受地形影响明显,以突发性和局地性暴雨为主。区域气象站可以更加精细地监测到复杂地形下暴雨变化,对今后开展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及布设区域观测站网有较大参考价值。
- 马亚林热米拉·阿力木许铭张山清
- 关键词:暴雨日数
- 不同数值模式对江淮地区梅汛期暴雨模拟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从降水偏差特征、预报技巧和对象诊断分析3个角度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模式(EC)、华东区域中心区域数值模式(WARMS)和江苏区域模式(PWAFS)对2020年江淮地区梅汛期11次典型暴雨过程的预报性能,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点及不足。结果表明:(1)24 h观测日平均累计降水主要分布在大别山—江苏淮北以及大别山—皖南山区,相应的模式降水偏差大值区与主要雨带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EC在大别山和皖南山区存在明显干偏差,在江苏淮北地区则出现系统性北偏。WARMS和PWAFS两种区域模式均在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上游地区和下游浙江地区出现大范围湿偏差,而在江苏淮北地区出现干偏差;(2)24 h预报技巧评分结果表明,EC对暴雨及以下量级的TS评分最高,但大暴雨量级PWAFS最优,原因是EC对大暴雨量级出现较高漏报。对比WARMS和PWAFS两家区域模式可见,PWAFS在几乎各量级的空报和漏报率都低于WARMS,因此TS评分也高于WARMS;(3)通过MODE对象诊断分析发现,EC对降水位置预报最稳定,PWAFS对降水强度和范围的预报效果最优,但对雨带位置的预报不够稳定。总得来说,PWAFS的预报性能略优于WARMS,与EC相比在对降水强度和雨带范围的刻画上也具有优势,但预报稳定性尚有待提高。
- 张文月闵锦忠
- 关键词:江淮梅雨暴雨
- 浙江梅汛期暴雨预报的客观订正方案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多模式预报数据,分析了各模式对梅汛期暴雨预报的综合表现,并采用12组降水订正方案开展了2020年和2021年浙江省梅汛期降水预报的客观订正,对比了各订正方案对模式暴雨预报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ECMWF、CMA-SH9和CMA-MESO梅汛期暴雨预报表现优于NCEP-GFS和CMA-GFS,且频率偏差关系稳定,可联合用于开展多模式预报客观订正;由于逐年梅汛期暴雨特征差异大,频率匹配算法无法对预报进行有效订正;最优评分法(OTS)能显著提升ECMWF模式暴雨预报TS评分,但空报率有所增加;对ECMWF降水预报经OTS量级订正后再开展基于集合平均的概率匹配订正,能明显改善以大雨带稳定性降水为主的梅汛期暴雨预报质量,但对于对流性较强的梅汛期暴雨过程订正效果不佳;优选预报成员的各类多模式融合算法均能够有效改进对流性较强的梅汛期暴雨过程预报质量,包括多模式平均、自适应集成和时滞集合预报在2020年和2021年均有明显正技巧;对各模式降水预报经OTS订正后再开展集成预报能够进一步提高梅汛期暴雨预报质量,且对稳定性暴雨和对流性暴雨过程均有较好的订正能力,其中经多模式时滞集合分级订正算法集成OTS量级订正预报表现最优。
- 沈文强钱浩马昊孙长叶延君
- 关键词:梅雨暴雨
- 基于HYSPLIT的金华梅汛期暴雨水汽路径和源地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基于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分析了金华市2015—2020年9次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中的水汽特征。结果表明:梅汛期暴雨在500 m高度上的水汽输送路径有4条,分别为偏南路径、偏西至偏南短距离路径、偏东路径和西南路径,对应的水汽源地南海北部贡献率最大,为44.38%,其次是浙江上游周边地区,贡献率为26.96%;在1500 m高度上水汽输送路径有3条,分别为西南路径、偏南路径和偏西路径,对应的水汽源地孟加拉湾西部贡献率最大,为45.04%,其次是南海北部,贡献率为38.08%;在3000 m高度上水汽输送路径有3条,分别为西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南路径,对应的水汽源地老挝附近海面贡献率最大,为67.80%。对于不同的起始追踪高度,水汽的输送大部分都集中于低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水汽输送路径会顺时针旋转。
- 李悦丁霖曾文全季雨婕
- 关键词:HYSPLIT水汽源地
- 引发内蒙古汛期暴雨洪涝灾害的降水事件雨强特征分析
- 2023年
- 选取2017—2018年汛期(6—8月)内蒙古108例引发暴雨洪涝灾害的降水事件,对其雨强持续性、最大值、日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双重e指数函数和百分位相结合方法,确定降水事件阈值。结果表明:(1)降水事件高发区在大兴安岭东部,最高可达5~6次,持续时间最长为10d,降水事件次高发区在阴山山脉以南;(2)降水事件雨强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出现在东部地区,极差最大值达70.4mm·h^(-1),西部和中部地区雨强最大值较接近,中部地区雨强极差最小,为16.0mm·h^(-1),但降水事件平均雨强最大值出现在西部地区,最小值出现在中部地区;(3)降水事件雨强日变化特征具有地域性差异,西部地区雨强(平均雨强)最大值出现时间具有分散不集中且差异较大的特点,易出现在凌晨、早晨、中午和傍晚,中部和东部地区易出现在中午和下午;(4)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降水事件阈值分别为13.8mm·h^(-1)、10.0mm·h^(-1)和14.2mm·h^(-1)。
- 常煜冀刚高绍鑫刘静
- 关键词:降水事件洪涝灾害
- 低空切变线与低空急流共同影响下浙江梅汛期暴雨落区分型
- 2023年
- 基于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实况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筛选出2015—2021年浙江地区12次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对其暴雨落区进行分型,并对每一型暴雨影响系统的配置与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浙江梅汛期暴雨落区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低空切变线的类型与强度、低空急流的强度和变动、高低空系统之间的相互配置密切相关,可以分为3类,即低空急流附近型、低空切变线附近型、低空急流与低空切变线之间型。
- 李悦丁霖徐亚钦
- 关键词:暴雨落区低空急流低空切变线副热带高压
- 汛期暴雨情景下鄱阳湖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与污染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基于2019年和2020年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2020年汛期暴雨情景下的湖区及入湖河流开展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量化湖区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在不同降水量级情景下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TP为主要超标污染物。2020年汛期,出湖口水质为Ⅲ类的月份占比同比上升8.3%,有机污染强度同比显著加重,暴雨情景下的指标浓度变幅大于非汛期降水情景。②从空间上看,湖区水质自南向北改善明显。入湖支流汛期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强度增加的影响而有所下降,TP浓度在南部入湖口和出湖口变幅较小,NH3-N浓度与场次降水量存在强正相关性,污染负荷变化对场次暴雨量的累积响应较同步且迅速。③降水量级会影响污染来源结构。暴雨洪水的稀释作用可能是湖区水质年内波动的主要控制因素,暴雨可能导致湖体出现富营养化。
- 侯露高愈霄刘冰李健军彭福利贾世琪
- 关键词:汛期暴雨鄱阳湖
相关作者
- 张备

- 作品数:91被引量:67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 研究主题:暴雨 雷暴 气候特征 锋生函数 梅汛期
- 徐娟

- 作品数:17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市气象局
- 研究主题:暴雨 梅雨 梅汛期暴雨 冷空气 数值模拟
- 查贲

- 作品数:44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市气象局
- 研究主题:暴雨 梅汛期 台风 气温 突变分析
- 李海燕

- 作品数:20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冈市气象局
- 研究主题:汛期暴雨 气候 大暴雨 暴雨 气候特征
- 李瑞

- 作品数:54被引量:236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气候特征分析 气候特征 小波分析 垂直风切变 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