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篇“ 汇集血小板“的相关文章
- 手工汇集血小板的应用前景—制备新技术与临床新实践被引量:8
- 2016年
- 多年来,血小板输注在治疗血液病和肿瘤患者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机采血小板因纯度高、含白细胞少、需供者数少、便于开展血小板配型等优点,使用量逐年增加。但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提高,滤除白细胞技术的改进,手工血小板的优势也日趋显著。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在血小板制备使用方面,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常规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中分离制备,美国2011年机采血小板用量比2008年增长了11.9%,手工血小板用量与2008年相比变化不大,并未明显下降,故此放弃利用手工采集全血中的血小板是对血液资源的巨大浪费。应根据临床应用范围与制约因素,找到解决对策,以拓展手工汇集血小板的应用。
- 陈麟凤刘景汉
- 关键词:血小板
- 白膜层方法制备的汇集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以往文献对手工采集全血制备的汇集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在质量、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有过评价,讨论较多的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如白细胞的残留量、血浆容量、添加液或贮存期等,并未分出孰好孰劣。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作者从这两种产品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制备方法和质量、疗效、对献血者暴露的献血风险以及采供血机构制定血小板浓缩液(PCs)的供应策略几方面综述如下。
- 赵凤绵王毅张爱红张金彩
- 关键词:汇集血小板单采血小板
-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汇集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应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汇集血小板(PAS汇集BC-PCs),并利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结合流式细胞术体内评估输注效果.方法:从400 ml全血中分离出40~45 ml白膜,于(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00 ml PAS稀释后,离心后,将上层富含血小板悬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同时以血浆汇集BC-PCs为对照.将不同保存期的汇集血小板经尾静脉输注SCID小鼠体内,在输注30 min和4 h采集小鼠全血,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61-PE标记人血小板,以30 min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输注4 h的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PAS汇集BC-PCs和血浆汇集BC-PCs在保存0 d、3 d、5 d、7 d,SCID小鼠体内4 h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2.5±9.1)%、(74.0±8.9)%、(71.5±8.6)%、(70.5±8.9)% 和(70.9±8.7)%、(70.4±9.9)%、(68.6±10.3)%、(57.5±9.2);保存5 d内,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7 d时,PAS汇集BC-PCs的血小板存活率高于血浆汇集BC-PCs(P<0.01).结论:在5 d保存期内,PAS汇集BC-PCs与血浆汇集BC-PCs的输注效果相同.
- 史志旭毕星秀唐荣才黄成垠
- 关键词:血小板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存活率小鼠
- 汇集白膜层法制备单人份血浆悬浮去白汇集血小板工艺探索
- 2012年
- 临床应用的血小板浓缩液(PC)有单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单袋全血提取的单人份手工血小板,由于单人份手工血小板含量低,患者需要输注数袋才能达到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为提高血小板的治疗效果,减少输血反应,节约血液资源为目的 ,我们探索了用汇集白膜层(BC)方法和单人份血浆作为悬浮介质制备去白汇集血小板(去白汇集BC-PC)的研究。报告如下。
- 李玉秋赵凤绵郭敏孟童陈筱麟王丽莎冯雪
- 关键词:血小板
- 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和常规培养在汇集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中的对照分析
- 2012年
- 目的对现有实验条件下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阳性率分析,评价BacT/ALERT3D系统和常规方法在检测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中的应用,为建立血液安全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7月4051份血小板悬液采用BacT/ALERT3D细菌培养仪和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初筛阳性转种培养,转种培养阳性做细菌鉴定。结果4051份血小板悬液细菌培养结果中BacT/ALERT3D系统初筛阳性共7份(汇集血小板阳性6份,单采血小板阳性1份),进一步转种培养后阳性共2份,其中1份检出细菌,1份未检出细菌。
- 杨红梅黎俊宏蒋国新吴敏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细菌培养结果ALERT血小板制品
- 电阻法检测汇集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影响机体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很多,临床上常用比浊法,电阻法是一种较新型的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 ,我们利用电阻法、用ADP和胶原分别作为血小板聚集诱导剂检测了汇集白膜层方法制备的去白汇集血小板的聚集率,报告如下。
- 孙晓红赵凤绵刘敬闪刘静胡海娟王丽莎冯雪
- 关键词:血小板电阻法
- M-sol洗涤并保存白膜汇集血小板的体外观察
- 2012年
- 目的观察M-sol对手工血小板洗涤前后及保存的影响。方法用白膜法分离400ml全血中的血小板35~40ml,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层汇集,用M-sol洗涤血小板并保存于M-sol保养液中,观察0、24、48、72h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及激活程度的差异。结果经洗涤前后血小板数量、PMV、PDW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洗涤后红细胞混入量(0.012±0.004)×109;白细胞的(0.081±0.012)×108混入量也明显减少(P<0.05);洗涤后血小板的聚集性较洗涤前减弱(P<0.05);血小板CD62P的激活率增高30.48%±3.62%(P<0.05)。在M-sol保养液液中保存48h后,血小板CD62P的激活率是47.73%±6.72%,血小板的聚集性为42.36%±2.21%,与保存前相比有差异,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M-sol洗涤血小板后并在保养液中保存48h,血小板的质量指标仍在正常范围内。
- 李小飞张守潘韩雪莹张学亮李琰刘正敏
- 关键词:洗涤
- 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和常规培养在汇集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中的对照分析
- 杨红梅黎俊宏蒋国新吴敏
- 汇集血小板聚集功能与CD62P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筛选汇集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最佳肾上腺素(ADR)反应浓度,探讨该浓度诱导的最大聚集率(MAR)与CD62P表达率的关系,建立汇集血小板的功能质量评价指标。方法:以不同浓度ADR检测30份汇集血小板MAR,确立最佳ADR反应浓度;另检测汇集血小板CD62P表达率,分析其与最佳ADR诱导的MAR的相关性。结果:汇集血小板MAR随着ADR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升高,ADR最佳反应浓度为4.76×10-4mg/L;汇集血小板ADR最佳反应浓度MAR和CD62P表达率经相关分析,r=-0.379,P>0.05,提示两者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最佳ADR反应浓度建议为4.76×10-4mg/L,汇集血小板最佳ADR反应浓度的MAR和CD62P表达率无相关性,CD62P表达率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分别反映汇集血小板活性和止血特性,只有结合二者,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汇集血小板的质量。
- 邓小燕周颖仪冯桂玲曾小琪林敏
- 关键词:汇集血小板CD62P血小板聚集功能
- 两种白膜制备汇集血小板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对两种白膜分离方法,以及制备汇集血小板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分别用手工法和全血分离机自动分离法,从全血中收集白膜制备汇集血小板。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产量和残余RBC计数,用Nageotte法对残余WBC手工计数。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膜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汇集血小板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手工法损失红细胞较多,两种方法分离白膜的效果无差异,但制备汇集血小板的效果以自动法高于手工法。
- 赵阳罗广平骆宏魏玲张润青莫春妍
- 关键词:白膜法血小板
相关作者
- 赵凤绵

- 作品数:140被引量:287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输血 血小板 汇集血小板 献血者 血液
- 张爱红

- 作品数:86被引量:32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浓缩血小板 输血 血液 洗涤 采供血机构
- 陈红霞

- 作品数:30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血小板 汇集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洗涤 白膜层
- 孙晓红

- 作品数:52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血小板 汇集血小板 采供血机构 血液 洗涤
- 陈筱麟

- 作品数:23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无偿献血 汇集血小板 血小板 PA 血小板添加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