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1篇“ 汇率制度选择“的相关文章
- 汇率制度选择
- 本书运用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计量分析工具,从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发展进程和对外开放进程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汇率制度选择问题。
- 丁一兵著
- 关键词:汇率货币制度
- 产业结构与汇率制度选择
- 2025年
-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不应忽视其产业结构的作用。本文基于全球136个经济体1999—202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有序离散因变量模型,探讨产业结构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浮动汇率制度选择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以国内消费占GDP比重衡量的消费依存度和以服务贸易比重衡量的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中介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并不随经济体收入水平、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同而表现出异质性,而经济体自身经济发展程度、贸易开放度、持有外币资产比重在产业结构影响汇率制度选择中表现出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汇率制度的选择应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相适应。
- 范言慧罗文颖张宇航
- 关键词:汇率制度产业结构贸易结构
- 金融机构跨境借贷、汇率制度选择与跨境融资监管
- 2024年
- 本文在一个带有金融中介的DSGE模型中引入金融机构跨境借贷行为,分析金融机构跨境借贷、汇率制度选择与跨境融资监管三者关系。主要结论:(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存在金融机构跨境借贷时,外部冲击会影响资本流入和流出,造成汇率变动,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和贷款,进而影响投资和产出。(2)在不监管跨境资本流动情形下,若金融机构跨境借贷规模很低,浮动汇率制在降低产出波动和社会福利损失方面优于固定汇率制;随着金融机构跨境借贷规模增加,固定汇率制在降低产出波动和社会福利损失方面优于浮动汇率制。(3)在监管跨境资本流动情形下,监管政策能够缓解资本流动的波动,进而降低产出波动和社会福利损失,并且监管政策的作用随金融机构跨境借贷规模上升而增大,即使金融机构跨境借贷规模增加,浮动汇率制度在降低产出波动和社会福利损失方面仍优于固定汇率制。因此,在推进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的同时,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在此基础上可稳妥推行汇率市场化。
- 温兴春梅冬州龚六堂
- 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宏观审慎监管
- 债务型资本流入、国内信贷周期与汇率制度选择
- 2024年
- 汇率是全球金融周期与各国国内金融周期联动的纽带。本文基于28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数据,研究跨境资本流动与各国国内信贷周期的关系发现:债务型资本(跨国银行资本和债券资本)流入,与国内信贷总体上呈顺周期关系;相比于固定汇率制国家,在浮动汇率制国家,跨国银行资本流入与国内信贷的顺周期关系减弱(浮动汇率起到稳定器作用),但债券资本流入与国内信贷的顺周期关系有所增强。进一步分析显示,浮动汇率制能稳定未触发银行危机的“好的”信贷繁荣,但不能抑制以银行危机结束的“坏的”信贷繁荣。浮动汇率制须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相配合,方可有效降低国内信贷繁荣之后银行危机发生概率。本文可为我国汇率制度选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依据。
- 刘家琳芦东
- 关键词:汇率制度
- 全球金融周期、跨境资本流动与汇率制度选择被引量:3
- 2023年
- 各国金融状况相关性和联动性的逐步增强导致全球金融周期现象的出现,“三元悖论”和“二元悖论”相互取代对政策选择提出诸多挑战。危机期间美国货币政策紧缩、风险因素上行对资产价格、信贷增长、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作用明显增强,仅靠浮动汇率制度已无法隔绝外部冲击,需要利用资本流动管理降低金融连接强度,“二元悖论”成立;非危机期间金融市场波动性下降,浮动汇率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明显提升,“三元悖论”成立。为防范外部冲击、提升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需有效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和杠杆率限制降低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性,危机期间使用资本管制政策限制资本流动,通过建立风险水平的监测体系,选择适宜的时间窗口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
- 韩绍宸巩冰时梁杨诗琦
- 关键词:三元悖论二元悖论跨境资本流动浮动汇率制度
-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近期研究成果综述——视角与展望
- 2023年
- 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讨论在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是一个古老而内容丰富的话题。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有关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在不同视角都有了最新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对未来值得关注的汇率制度选择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希藉此对国内开展有关研究提供借鉴。
- 毕颖娟
- 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汇率制度选择——基于“不可能三角理论”
- 2023年
- 汇率制度选择一直是宏观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领域,“不可能三角理论”对于一国汇率制度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陕甘宁边区根据自身经济金融环境和发展情况来权衡及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在汇率制度选择上积极主动,及时解决各项急切的革命需要,进而有效推动实现经济金融政策目标。通过全面梳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汇率制度的变迁历程,分析其内在的演变逻辑,研究发现陕甘宁边区的汇率制度选择实践活动,既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不可能三角理论”总体框架及核心内容,又是“不可能三角理论”的早期实践;陕甘宁边区汇率制度演变较好适应了财政需求、冲破经济封锁、货币反替代、稳定币值、外汇储备充足程度等因素变化。本文最后总结得出汇率制度选择的相关经验和启示。
- 刘树德
- 关键词:汇率制度
- 新兴大国汇率制度选择研究 基于中、印、俄、巴四国的分析
- 本书试图从汇率制度选择角度,在充分把握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理论基础上,分析全球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特征,以中、印、俄、巴为代表,分别分析四国的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判断新兴大国的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逻辑,并进一步总结...
- 张三宝
-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证据与中国经验
- 本书在系统回顾过去75年汇率制度选择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全球汇率制度的分布和演变特征以及资本管制、金融结构、出口产品分散化等因素对汇率政策的影响。最后,以中国为例,建立理论模型探讨了人民币最优汇率制度选...
- 刘晓辉
- 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理论与实证分析——兼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 2022年
- 汇率制度选择一直都是国际金融界具有争议的论题,其相关理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提出一个一般化理论:对于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一种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决定最优汇率制度的因素有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总体发展阶段、总体经济规模、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和贸易地理集中度、国际储备和经常账户状态、贸易冲击、经济政治稳定程度等,它们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影响的权重不同,这些因素及其组合决定了特定国家在特定阶段的最优或最合适的汇率制度;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是动态的,随着国家不同或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通过利用国际经验事实证实了这一理论或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规律后,笔者对照中国现阶段的状态,认为总体上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比较合适,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选择中间汇率制度的概率明显上升。
- 崔瀚中黄少安
- 关键词:最优货币区理论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关作者
- 何慧刚

- 作品数:88被引量:54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湖北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汇率制度 东亚货币合作 货币政策 汇率制度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
- 李静萍

- 作品数:36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选择 宏观经济绩效 实证研究 行为金融学
- 刘晓辉

- 作品数:63被引量:2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汇率制度选择 汇率制度 适配体 微流控 汇率制度弹性
- 刘万锋

-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汇率制度选择 汇率制度 通货膨胀 实证研究
- 丁志杰

- 作品数:216被引量:5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研究主题: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 汇率 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