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4篇“ 水蚀风蚀交错带“的相关文章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迎风坡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水蚀风蚀的影响,土壤侵蚀强烈,明确风水交错侵蚀特征与机理对该区域土壤侵蚀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前人对径流方向与风向相反的交错侵蚀研究不足的现状,采用室内模拟降雨与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仅风蚀试验为对照,分析砂黄土迎风坡受水蚀影响的风蚀速率及风蚀在水-风侵蚀总量中的比例等,阐明受前期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结果表明:1)前期水蚀对后期风蚀有极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9、12和15 m/s风速下,水蚀后的风蚀速率较仅风蚀平均减小90.8%、94.3%和95.8%;2)风蚀速率明显受前期水蚀试验条件的影响,相同风速条件下,前期水蚀的降雨强度和坡度大则后期风蚀速率也大;3)相较于风蚀在仅水蚀与仅风蚀侵蚀总量中的比例,风蚀在水-风侵蚀总量中的比例始终更低,9、12和15 m/s风速下,风蚀在水-风侵蚀总量中的比例较风蚀在仅水蚀与仅风蚀侵蚀总量中的比例最大减少52%、65%和68%。前期水蚀明显抑制后期风蚀的主要原因包括水蚀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地表形成的物理结皮。
殷敏峰邸明婷邓鑫欣王涵宇尹子鸣童博雅张加琼
关键词:风洞试验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风蚀对砂质壤土迎风坡水蚀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明确风水交错侵蚀中风力和水力侵蚀的相互影响,针对风向和径流方向相反(迎风坡)的交错侵蚀,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风洞试验研究前期风蚀对后继水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前期风蚀影响,后继水蚀产流时间均较仅水蚀提前,径流强度较仅水蚀增大。(2)前期风蚀加剧后继水蚀却未改变其变化趋势。无论是否有前期风蚀影响,后继水蚀速率随降雨历时增加均逐渐增大而后趋于平稳;但当前期风蚀的风速较大时(12,15 m/s),后继水蚀速率较仅水蚀增大最显著,其侵蚀速率高达仅水蚀速率的4.6倍。(3)受前期风蚀影响,水蚀对风水交错总侵蚀的贡献高于仅水蚀在仅水蚀与仅风蚀侵蚀量之和的比例。前期风蚀对后继水蚀起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风蚀风速增大,水蚀交错侵蚀的贡献从93%逐渐减小到0.5%。未来的研究中应考虑多次营力叠加和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对交错侵蚀过程的影响,从而为理清风蚀水蚀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奠定基础。
白茹茹张加琼张加琼李志凤南琼
关键词:产沙过程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土壤的^(7)Be分布特征
2021年
为了明确7Be示踪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类型土壤侵蚀(风蚀水蚀)的可行性,以该区域的典型土壤(粉壤土、粉黏土、沙壤土和风沙土)为对象,通过分析7Be的土壤剖面分布特征、张弛质量深度及其季节变化,明确了在该区域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7Be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受土壤类型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无论风季还是雨季,土壤中7Be的分布特征均与土壤黏粒含量密切相关,反映7Be在土壤剖面分布特征的关键参数土壤张弛质量深度h 0与黏粒含量呈明显线性负相关关系(R 2>0.87)。此外,4种土壤的h 0均表现为风季大于雨季。由于该区域明显的风水侵蚀季节分异,为运用7Be示踪技术区分风力和水力的影响提供了可能。然而,对黏粒含量较低的风沙土,其侵蚀速率较大且侵蚀特征明显异于其他3种土壤,尤为突出的是水蚀过程中常表现出明显的重力侵蚀特征。可见,7Be可用于示踪粉壤土、粉黏土和沙壤土的风水交错侵蚀,而在风沙土中的适用性较差。
殷敏峰汤耀张加琼张加琼邓鑫欣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与主控因素被引量:8
2021年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以水蚀风蚀交错带的代表性流域—老爷满渠小流域为对象,采用网格法(50 m×50 m)共布设了73个样点,原位观测0—5 m土壤含水率,共测定23次(2013年6月至2019年10月),通过获取每个样点的环境因子,结合经典统计、地统计、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了小流域尺度不同土层深度(每层1 m,共5层)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不同;对于0—1 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夏季和冬季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1 m以下土层,春季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其他季节,但不显著;无论在何种季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壤土与砂土间的土壤含水率在3 m以上土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阴、阳坡的土壤含水率在所有土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与容重和砂粒呈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有机碳含量、黏粒、粉粒、有机碳密度、土地利用、坡向、土壤质地和pH)呈正相关;除有机碳密度和黏粒较为稳定外,土壤含水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环境因子对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的整体相对贡献表现为土壤性质>地形>土地利用。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深层土壤水资源管理、土壤水文观测与模拟、植被优化布局等提供参考。
徐澜王云强孙慧贺美娜童永平张萍萍
关键词:深层土壤水分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土壤风蚀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受风力及水力共同作用,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区域之一。研究通过选取神木县六道沟流域迎风坡和背风坡4块坡耕地,所选样地进行留茬和翻耕处理,利用~7Be示踪技术测试表层土壤样品(0—20 mm),估算土壤风蚀速率,以期阐明坡面风蚀速率空间分布特征,明确有效防治风蚀的农田耕作措施。结果表明:迎风坡风蚀速率显著高于背风坡(p<0.05),留茬可显著减少坡面风蚀速率(p<0.05),迎风坡翻耕地、迎风坡留茬地、背风坡翻耕地和背风坡留茬地平均风蚀速率分别为778.2,388.4,78.5,4.7 t/(km^2·a)。风蚀速率沿坡面由上而下均呈现递减趋势,且留茬地更为显著。4块样地风蚀速率等值线的局部形变显示了坡面的微地貌变化,其中以留茬地更为明显且出现高侵蚀中心和沉积中心。因此,为有效防治该区域的土壤风蚀,建议采取秋收后留茬、春季播种前翻耕的方式,并根据坡向和作物类型等调整留茬高度。
邓鑫欣张加琼张加琼张风宝杨明义
关键词:空间分布特征水蚀风蚀交错带
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枯落物结皮的形成及生态效应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科学家和决策者们极为关注的问题。毛乌素沙地是受风水侵蚀影响的代表性地区,土壤和植被的退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沙地枯落物结皮在沙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
贾超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带荒漠化治理
文献传递
水蚀风蚀交错带退耕草坡地土壤酶活性和碳氮矿化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水蚀风蚀交错带农地退耕后不同演替阶段的长芒草(Stipa bungeana)和苜蓿—铁杆蒿(Medicago sativa—Artemisia sacrorum)坡地为对象,分析了退耕坡地土壤酶活性与碳氮矿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坡地主要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不受坡位(除苜蓿—铁杆蒿坡地的全磷含量外)影响,长芒草坡地有机碳(上、中和下坡位)和全氮含量(中和下坡位)高于苜蓿—铁杆蒿坡地。(2)随坡位的降低,长芒草坡地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而苜蓿—铁杆蒿坡地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群落类型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坡位无关,对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则与坡位有关。(3)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常数在长芒草坡地显著高于苜蓿—铁杆蒿坡地,且不受坡位影响。两种群落土壤氮素矿化均由硝化作用主导,长芒草坡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硝化量随坡位降低而显著增加,而苜蓿—铁杆蒿坡地则相反。(4)随苜蓿—铁杆蒿群落向长芒草群落演替,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自相关性增强,脲酶和淀粉酶活性空间自相关性减弱,但仍具有强烈空间自相关性,碳氮矿化指标的空间自相关性增强。上述结果表明:在评估退耕草坡地主要土壤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时,需要考虑草地群落类型或者群落演替阶段的影响。
孔维波石芸姚毓菲邵明安魏孝荣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酶活性
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黄土高原地形千沟万壑,错综复杂,土壤与植被性质呈高度空间异质性。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被特征,而植被功能组成和多样性反馈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小流域是集水汇水的最基本水力单元,亦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
张凯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性质植物群落特征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风水交错侵蚀特征研究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受风力和水力的共同作用,侵蚀程度剧烈,过程复杂,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风力侵蚀主要从作物收割以后持续到次年春季,水力侵蚀主要集中在雨季(夏秋).对交替发生在不同季节的风水交错侵蚀,由于侵...
邓鑫欣
关键词:黄土高原
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沙柳和柠条叶光合作用对降雨改变的响应被引量:1
2019年
为揭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分布广泛的两种灌木沙柳和柠条叶光合作用对降雨改变的响应机制,采用模拟降雨操纵试验(对照、降雨增加45%和减少50%),研究了降雨改变第3年两种灌木叶水分关系、光合能力、叶形态结构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沙柳旱季和雨季不同处理间黎明前叶水势无显著差异,旱季正午叶水势对增水和干旱均有显著响应;柠条黎明前和正午叶水势对干旱有显著响应,而对增水无显著响应;沙柳旱季最大光合速率(Amax)、柠条旱季和雨季的Amax对增水和干旱均有显著响应;增水导致沙柳旱季Amax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叶生物化学性质改善,而干旱降低沙柳旱季Amax的主要原因是CO2扩散的限制;增水导致柠条旱季光合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的减少,而雨季则与气孔限制及生化限制的减少均有关;干旱导致柠条旱季和雨季光合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生化限制的增加;两种灌木比叶质量、叶氮及磷含量对增水和干旱均无显著响应,表明降水改变导致的光合能力变化与叶形态结构和叶养分含量改变关系不大。研究结果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两种灌木的适应性评价和水碳循环模拟提供参考。
陈丽茹李秧秧
关键词:沙柳柠条光合能力增水

相关作者

邵明安
作品数:598被引量:10,935H指数:6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 土壤 黄土区 土壤侵蚀
唐克丽
作品数:131被引量:2,353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 林地开垦 开垦
魏孝荣
作品数:84被引量:1,280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小流域 有机碳 土壤 黄土高原沟壑区
侯庆春
作品数:37被引量:965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小老树 土壤干层 植被建设 土壤水分
杨明义
作品数:118被引量:79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黄土坡面 泥沙来源 坡面 细沟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