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1 篇“ 水平半规管 “的相关文章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024年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HC-BPPV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改良Barbecue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发生率、复位成功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头重脚轻、头部昏沉不适、颈部僵硬、走路不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DHI-P、DHI-E、DHI-F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DHI-P、DHI-E、DHI-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RI水平 低于治疗前,EDV、PSV水平 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RI低于对照组,EDV、PS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复位成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可改善HCBPPV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降低复发率,治疗效果显著。 连蕾 韩海平 冯志星病程对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HC-BPPV患者49例,根据发病至复位时间分为短病程组33例和长病程组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转椅辅助下的Barbecue或Gufoni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复位后7~10 d进行复诊,复位前后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复位前后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结果 复位前后,长病程组DHI总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长病程组DHI-F评分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长病程组DHI-F评分、DHI-P评分、DHI-E评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后,两组DHI各维度评分差值及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与复位前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越大,残余症状可表现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障碍等方面。 谷李欣 马孝宝 金玉莲 陈向平 郑贵亮 杨军 陈建勇关键词: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病程 耳石复位 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SRM-Ⅳ诊疗疗效观察2024年 目的探讨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临床特征及SRM-Ⅳ诊疗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经SRM-Ⅳ系统确诊为HC-BPPV的患者182例。根据水平 半 规管 BPPV发生机制分为管结石症组(144例)和嵴帽结石症组(38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累及侧别、眼震特征及SRM-Ⅳ系统辅助下不同亚HC-BPPV的复位次数和复位疗效。结果182例患者中,男79例,女103例,年龄23~85岁,平均(52.8±13.1)岁;左侧总受累57例(31.3%),右侧总受累125例(68.7%);管结石症组首次复位治疗次数低于嵴帽结石症组[(1.3±0.5)次比(2.0±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6,P<0.001);复位治疗1周后,管结石症组有效率为93.1%(134/144),嵴帽结石症组为86.8%(3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0,P=0.403)。结论HC-BPPV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右侧更易受累。SRM-Ⅳ系统辅助诊疗下,嵴帽结石症患者复位难度更大。SRM-Ⅳ辅助诊疗系统在诊断和复位治疗HC-BPPV患者中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金兰兰 汪静波 周琴双 黄益灯关键词:复位治疗 耳部刮痧对老年水平 半 规管 嵴帽结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基于全息理论的耳部刮痧对老年水平 半 规管 嵴帽结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符合水平 半 规管 嵴帽结石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SRM-Ⅳ型诊疗系统行复位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耳部刮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86%,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SI、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SI、DHI总分及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复发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基于全息理论的耳部刮痧可减轻老年水平 半 规管 嵴帽结石症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李淑梅 黎少珍 何怡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快速轴位滚转试验在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传统滚转试验(supine roll test,SRT)、低头-抬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BLT)和快速轴位滚转试验(rapid axial roll test,RART)在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SC-BPPV)责任半 规管 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HSC-BPPV患者328例,根据不同的变位试验分为SRT组(113例)、BLT+SRT组(104例)和RART+SRT组(111例),BLT+SRT组和RART+SRT组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BLT或RART,第二阶段进行SRT。比较不同组别眼震引出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BLT/RART与SRT眼震引出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28例患者中,男95例,女233例,年龄18~86岁,平均(55.5±13.8)岁。RART+SRT组眼震引出率高于BLT+SRT组和SRT组(94.59%比81.73%比74.34%);RART+SRT组第一阶段眼震引出率、第二阶段SRT眼震引出率、责任半 规管 判定一致比例均高于BLT+S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责任半 规管 判定一致的患者进行复位治疗,BLT+SRT组痊愈率为92.59%(50/54),RART+SRT组为97.96%(96/98),两组痊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5,P=0.187)。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RART与SRT在眼震引出率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致率达94.59%(Kappa=0.638,P<0.001)。结论RART具有加速度大、安全性好、眼震引出率高的特点,能够有效诱发出HSC-BPPV特征性眼震,提高半 规管 定侧定位的准确性,为HSC-BPPV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优化的检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杨盼 邢娟丽 员艳宁 钱亦华改良Gufoni法应用于向地眼震型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分析向地眼震型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应用改良Gufoni法与传统Gufoni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84例确诊的原发性向地眼震型水平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改良组予以传统Gufoni法联合向健侧甩头复位,对照组予以传统Gufoni法复位,评定两组疗效(观察首次复位30 min、1 d后的疗效,若复位未成功,继续给予相同的手法复位,但复位次数不能超过3次,复位30分钟后对复位效果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复位成功后的残留症状。结果:1.改良组的首次复位成功有38例(90.5%)高于对照组24例(5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7,P=0.001)。经过3次复位,改良组有41例(97.6%)复位成功,对照组复位成功的有36例(85.7%),两组整体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6,P=0.048)。改良组复位成功所需循环次数少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1,P=0.047)。2.改良组复位成功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占比例为21.4%(9/42),显著低于对照组42.9%(18/42),2组患者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21,P=0.035)。改良组的患者中同时出现2种残余症状的比例为4.8%(2/42),低于传统组19.1%(8/42),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6,P=0.043)。结论:改良Gufoni法较传统Gufoni法提高了首次复位、总复位成功率,减少了复位成功所需循环次数,而且减少了残留症状的发生率。 白文婷 孙畅 包洪靖 孙丽峰 郭秀玲 王雯关键词:疗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水平 半 规管 嵴帽结石症)肾虚血瘀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孙萌萌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责任半 规管 判定的策略2023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其占周围性眩晕疾病的20%~40%[1],其中,后半 规管 发病率较高,水平 半 规管 (HSC)发病率次之。HSC-BPPV患者向左右翻身时均出现眩晕症状,眼震类型颇为复杂,责任半 规管 的判定是复位成功的关键。本文探讨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责任半 规管 判定策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耳鼻喉门诊收治的HSC-BPPV患者53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BPPV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前或后半 规管 BPPV、混合型BPPV、前庭神经炎和梅尼埃疾病、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体位性低血压、精神心理性眩晕患者。 蔡秋颖 张丹 孙贺关键词:水平半规管 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眩晕症状 前庭神经炎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前术后水平 半 规管 功能的评估 目的: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患者水平 半 规管 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术后水平 半 规管 功能的变化与前庭症状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25例,年龄... 耿娜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 水平半规管 改良翻滚法对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改良翻滚(barbecue,BBQ)对水平 半 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单侧HC-BPPV患者465例,根据手法复位方法分为Gufoni组(166例)和改良BBQ组(299例),其中Gufoni组采用Gufoni复位法,改良BBQ组采用改良BBQ复位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变位试验时间。结果465例患者中男140例,女325例,年龄16~89岁,平均(55.2±13.7)岁。两组临床疗效、复诊情况及dix-hallpike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BQ组roll-test时间[288.0(230.0,370.0)s]低于Gufoni组[315.0(189.0,425.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BQ复位法对HC-BPPV的疗效与Gufoni相当,但用时更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 吴兢 邹忆怀 徐雯琰 马洪明 黄丽贤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手法复位 疗效
相关作者
李进让 作品数:326 被引量:1,781 H指数:2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咽喉反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喉肿瘤 吞咽 赵忠新 作品数:661 被引量:4,380 H指数:2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睡眠剥夺 睡眠障碍 失眠 睡眠 帕金森病 庄建华 作品数:209 被引量:957 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前庭 睡眠剥夺 靳哲 作品数:10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 诊治体会 眼震 邢娟丽 作品数:41 被引量:196 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 水平半规管 复位治疗 围绝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