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5篇“ 水分生理“的相关文章
- 紫花苜蓿叶片水分生理及其解剖结构的水分胁迫响应
- 2025年
- 为探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抗旱机制,本研究采用‘中苜1号’(‘Zhongmu No.1’)盆栽进行控水试验,探究控水第12,24和36 d适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80%~85%,TA)、轻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60%~65%,TB)、中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40%~45%,TC)和重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20%~25%,TD)下的叶片水分生理及其解剖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加剧,叶水势和叶片含水率逐渐降低;叶片变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及叶片结构紧密度在TC和TD下均显著降低(P<0.05),且TD水平下栅栏组织细胞变小呈多层紧密排列;主脉突起度、木质部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冗余分析表明,海绵组织与清晨叶水势相关性较大,且与夜间水分恢复紧密相关,午间叶水势与主脉突起度负相关,二者共同调节吸收和运输土壤中的有限水分,确保叶片水分相对稳定以增强其抗旱能力。
- 姚泽于思敏王祺乐芳军
- 关键词:紫花苜蓿土壤水分胁迫水分生理
- 石碌含笑苗木的水分生理生态指标特征
- 2025年
- 为了明确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的水分生理生态指标特征,为石碌含笑园林景观应用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文章以石碌含笑2 a生苗木为材料,测定分析了其形态解剖结构和水分及光合生理参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石碌含笑叶片上下表皮细胞较小,细胞壁较厚,排列紧密,表皮细胞外层有明显的木质化现象;叶肉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较厚,观察到木质化现象和许多气腔结构;能够避免强光对叶肉的直接损伤,更加有效利用光能;茎组织解剖结构中木质部观察到导管结构,皮层细胞较大,排列紧密,大的细胞间隙形成气腔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管结构和水分调节机制。石碌含笑叶片相对含水率为90.94%、水分饱和亏为9.06%、水分遗留率为23.80%;相对电导率平均为35.42%、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为0.75,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为0.63,净光合速率为(3.04±0.13)μmol·m^(-2)·s^(-1);蒸腾速率为(0.43±0.05)μ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为(7.07±0.30)μmol·m^(-2)·s^(-1)。由此可知,石碌含笑具有良好的形态解剖结构和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但其叶片失水率较快,保水能力较差,对环境水分条件要求较高。
- 温梦玲马春花刘祯奚如春邓小梅
- 关键词:水分参数光合参数
- 大气和土壤复合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水分生理状态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和土壤复合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水分生理状态分析方法,包括栽培小麦种子,出苗定苗后,对栽培的小麦植株进行干旱胁迫,设置三个水平的土壤水分和两个水平的饱和水汽压差,通过控制土壤水分上下限和饱和水汽压差的不同...
- 张彦群王丽娟张宝忠李浩胡鑫隆莫彦许迪
- 模拟降水对羊草光合水分生理的影响
- 2024年
- 降水是影响水文过程的关键因素,为揭示羊草生理生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以内蒙古锡林浩特与海拉尔地区的经过放牧和围封处理的典型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水实验,研究了不同生境管理方式差异下的羊草光合水分生理响应,及其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大小降水事件土壤水分的维持时间不同,降水5 mm后60 h土壤水分低于降水前水平,降水10~15 mm后60 h土壤水分与降水前相同,降水20 mm后60 h是降水前的1.5倍。(2)典型草原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对降水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草甸草原,围封羊草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对降水的响应幅度高于放牧。羊草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达到降水前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是降水5 mm和10 mm的近2倍。(3)羊草叶片的光合水分生理受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其中典型草原与围封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解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31%~45%,草甸草原与放牧解释12%~17%。综上所述,降水处理后的羊草光合和生理特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羊草叶片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离不开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增加或降低,为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及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杜华方庆旭李芳
- 关键词:羊草土壤水分
- 全球变化对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的影响
- 2024年
- 全球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涵盖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个关键因素。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石,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角色。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全球变化对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对于揭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至关重要。目前,有关全球变化如何影响植物的研究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大多聚焦于全球气候变化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物的影响描述仍十分有限。本文旨在综述全球变化对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并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物水分关键过程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已有观察和实验结果,本文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通过这样的努力,为揭示植物与全球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新的见解,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 丁钰桐
- 关键词: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
- 平茬对四翅滨藜补偿生长及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四翅滨藜是荒漠化防治区广泛引种的优质旱生灌木,平茬是其主要抚育管理措施,揭示其平茬后恢复过程中的适应性和补偿生长机制,可为四翅滨藜发展成荒漠区优质饲料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人工种植的5年生四翅滨藜植株为研究对象,在平茬处理(留茬高度10cm)后,测定四翅滨藜恢复过程中的株高、冠幅、光合反应、叶片水势、叶片导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探讨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结果】(1)四翅滨藜平茬后的株高、冠幅和地上生物量经过1个生长季后能恢复至平茬前状态;(2)平茬植株的叶水势、叶导水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均高于对照植株;(3)线性拟合分析显示,平茬植株的正午叶水势和气孔导度与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四翅滨藜平茬后具有良好的补偿生长能力;平茬植株在恢复生长前期表现出较高的补偿生长能力和典型的获取性策略,后期随着水力状况降低又转向保守性策略;平茬植株会将更多的生物量和资源分配到枝、叶等地上组织的生长,后期的资源分配又转向促进地下部分生长。
- 马帅周海种培芳任珩冯相艳
- 关键词:四翅滨藜平茬水分生理生态适应
- 西南地区野生岩柿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被引量:3
- 2024年
- 以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岩柿幼苗(Diospyros dumetorum W.W.Smith)为试验材料,探讨岩柿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规律,以期为岩柿资源保护、西南地区乡土植物群落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分别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露点水势仪对光合生理指标和叶水势日变化进行测定,苗期岩柿叶片光饱和点为856.7919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0.4177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9469μmol·m^(-2)·s^(-1);其净光合速率主要与大气温度(T_(a))、气孔限制值(L_(s))、叶肉瞬时羧化效率(M_(CE))、蒸腾速率(E)、水分利用效率(W_(UE))、气孔导度(G_(s))影响因子呈正相关,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T_(a))、大气湿度(R_(H))与光合有效辐射(P_(AR))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苗期岩柿光适应范围较窄,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偏低,在温度较高、湿度较低、光辐射强的环境下岩柿幼苗吸水能力减弱,使得其幼苗在光辐射强、植被覆盖率低的西南地区较为少见,因此,岩柿更适宜在适度遮荫的林下空间生长,在西南地区进行乡土植物岩柿的培育及经营管理时应进行合理植物配置、建立多层次林分结构,为岩柿幼苗提供一定遮光、降温、增湿的作用,将有助于其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 彭凌霄何真敏罗志锋欧朝蓉孙永玉
- 关键词:光合作用叶水势生理生态
- 大气和土壤复合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水分生理状态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和土壤复合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水分生理状态分析方法,包括栽培小麦种子,出苗定苗后,对栽培的小麦植株进行干旱胁迫,设置三个水平的土壤水分和两个水平的饱和水汽压差,通过控制土壤水分上下限和饱和水汽压差的不同...
- 张彦群王丽娟张宝忠 李浩 胡鑫隆 莫彦许迪
- 高温干旱环境下11种园林绿化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在全球气候变暖及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节水型、耐旱型园林绿化树种的筛选应用尤为重要。在夏季长时间高温晴热天气条件下,对淮南市11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叶片的水势、相对水分亏损、失水率、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等水分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树种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1种园林绿化树种所测参数的值各不相同,存在显著差异,对干旱胁迫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特征。综合来看,迎春和红花檵木的水分胁迫程度严重,植株水分生理状态较差,耐旱能力差;垂柳、朴树、法国冬青和大叶黄杨的水分胁迫程度较轻,生理代谢活动较为旺盛,具备较强的耐旱能力;荷花玉兰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自然散失速率较低,有可能度过较长时间的严苛外界高温干旱环境。(2)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1种供试树种的耐旱性排序为垂柳>朴树>大叶黄杨>法国冬青>银杏>日本晚樱>荷花玉兰>红花檵木>金森女贞>迎春>海桐。(3)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树种划分为耐旱性高、中、低3个类群,其中大叶黄杨、法国冬青、垂柳和朴树的耐旱能力相对较高。单就耐旱性考虑,垂柳和朴树为淮南市园林绿化首选树种;若耐旱性结合节水性综合考虑,大叶黄杨为淮南市园林绿化首选树种。本研究结果可为淮南市及沿淮地区其他城市节水型、耐旱型园林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 李亚亮刘海涛刘玲陶晓王曦王慧宣建炜张成伟
- 关键词:节水型园林水分生理特性
- 德夯岩溶河谷异质生境中半蒴苣苔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性
- 2024年
- 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德夯岩溶河谷内克隆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为材料,测定其生长、形态与光合水分生理指标,探究其对德夯岩溶台地河谷演化中形成的三类异质生境(峡谷岩壁表面、风化碎裂岩表和河岸有机质层)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显示:(1)异质生境中半蒴苣苔单(分)株叶片自然含水量仅有较小差异(<2%),而相对含水量和自然饱和亏则无显著差异;异质生境中叶片水分需求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明显增加,但叶片水势也随之显著降低。(2)单株生长差异大但群体累积生物量无明显差异。如峡谷岩壁表面单株的株高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河岸有机质层单株,但群体累积株高、累积叶面积差异不显著。(3)单株外部形态变化显著,匍匐茎长度、直径和根着生密度均呈现峡谷岩壁表面>风化碎裂岩表>河岸有机质层的趋势;峡谷岩壁表面单株叶片比河岸有机质层单株平均增厚近60μm,比叶面积则降低至其78.2%,气孔密度则显著降低至其66%。(4)光合生理指标中,叶片气孔限制值随叶片水势降低而显著增加,同时气孔导度明显提升,故而胞间CO_(2)浓度并无明显变化,但峡谷岩壁表面单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仅达到河岸有机质层单株叶片的69.6%。(5)水分亏缺最多的峡谷岩壁表面单株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却最低(3.029±0.461μmol CO_(2)·mmol^(-1)H_(2)O),仅为河岸有机质层单株的73%。表明,半蒴苣苔可通过自身水分维持机制来保证岩溶异质生境中单株水分的相对稳定,并以增加根系密度、匍匐茎长度、叶片厚度和重量,减少气孔密度等形态可塑性来适应干旱的岩溶岩壁生境,通过增加气孔导度保持蒸腾拉力来维持胞间CO_(2)浓度,以高耗水来维持生长状态相对稳定的方式达成对岩溶河谷水分异质性生境的适应。
- 王晨瑶张婷曾德武李龙叶庆子田向荣
相关作者
- 单长卷

- 作品数:125被引量:1,020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干旱 冬小麦 生理特性 干旱胁迫 玉米幼苗
- 张希明

- 作品数:122被引量:1,796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塔克拉玛干沙漠 梭梭 水势 多枝柽柳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 曾凡江

- 作品数:241被引量:1,79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骆驼刺 疏叶骆驼刺 干旱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拐枣
- 李向义

- 作品数:82被引量:825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油莎豆 极端干旱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 水势 骆驼刺
- 王继和

- 作品数:171被引量:2,069H指数:29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研究主题:库姆塔格沙漠 干旱区 植被 防风固沙 绵毛优若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