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34篇“ 氮量“的相关文章
-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烟农19和柳麦618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研究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烟农19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的小麦产量和湿面筋含量最高,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低于240 kg/hm^(2),但差异不显著。柳麦618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籽粒硬度、粗蛋白含量均在24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因此,烟农19和柳麦618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80 kg/hm^(2)和240 kg/hm^(2)。此结果可为当地小麦种植提供借鉴。
- 缪寿荣
-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
-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生长与晚疫病发生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索马铃薯最佳氮肥施用量,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对‘威芋3号’‘威芋5号’马铃薯品种进行试验,通过施加不同水平的氮元素,观察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并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马铃薯的产品和品质。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水平下,‘威芋5号’抗性较强,产量较高,‘威芋3号’产量和抗病性较前者偏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指数与施氮量呈现正相关,随着氮元素增加,‘威芋5号’和‘威芋3号’的晚疫病病情指数显著增加,产量显著降低。因此,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应科学追施氮肥,以提升生产质效。
- 郭贵林
- 关键词:马铃薯施氮量晚疫病
- 不同施氮量对苜蓿生产性能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施氮量对甘农7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性能及饲用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甘农7号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田间小区设置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N0组)、N1组、N2组、N3组、N4组,氮水平分别为0、50、100、150、200 kg/hm^(2)。结果显示,不同施氮量对苜蓿的茎粗、叶片长、叶片宽、成活率及越冬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N2组和N3组苜蓿的株高显著提高(P<0.05),N2组、N3组、N4组苜蓿的鲜草产量显著增加(P<0.05);N1~N4组苜蓿干草产量显著增加(P<0.05),且N2组和N3组干草产量高于N1组和N4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N2组、N3组和N4组苜蓿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N2组和N3组苜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N1~N4组苜蓿相对饲喂价值显著提高(P<0.05)。不同施氮量对苜蓿中钙、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不同施氮量对苜蓿的生产性能、饲用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以100~150 kg/hm^(2)的施氮量效果最佳。
- 李永德刘兴成张建全孙学保刘金蓉王文庆芦娟
- 关键词:不同施氮量苜蓿饲用品质
- 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小麦性状及根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小麦生长特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索适宜小麦养分积累、生长发育的施氮量,为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滴灌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0 kg/hm^(2)(N_(0))、105 kg/hm^(2)(N_(1))、210 kg/hm^(2)、(N_(2))、315 kg/hm^(2)(N_(3))和420 kg/hm^(2)(N_(4))5个施氮量水平,分析各处理对春小麦生长性状(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不同层次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积累的影响差异。【结果】春小麦在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的SPAD值随施氮量的上升而上升,施氮量为315 kg/hm^(2)较利于SPDA值的积累。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1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4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60 cm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每层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0~60 cm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每层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高、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均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0.665*、0.765**、0.737*、0.773**和0.592*)。不同处理的产量排序为N_(3)>N_(4)>N_(2)>N_(1)>N_(0),施氮量为315 kg/hm^(2)时最有利于提高春小麦产量。【结论】施氮量为315 kg/hm^(2)时,更适宜新疆南疆春小麦的生长。
- 李娜吕彩霞信会男李永福赖宁耿庆龙陈署晃
- 关键词:施氮量土壤养分春小麦
-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究河南省引黄灌区夏玉米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本研究于河南省夏玉米主产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设置3个水平施氮量和3组追氮时期,分别为120 kg/hm^(2)(N120)、220 kg/hm^(2)(N220)、320 kg/hm^(2)(N320)以及拔节期(P1)、喇叭口期(P2)、开花期(P3),研究施氮量与施氮时期对夏玉米水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与施氮时期下各试验小区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基本一致,施加氮肥可以促进根系的吸水能力从而导致各土层的平均含水率出现变化。不同施氮时期会影响硝态氮峰值出现的时间,增加氮肥施用量能提高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施氮时期一定时,氮肥回收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氮肥回收率在施氮量为120 kg/hm^(2)和220 kg/hm^(2)时相差不大,平均仅差2.94%。
- 杨明伟
- 关键词:夏玉米
- 不同施氮量下稻虾共作模式氮循环及平衡特征
- 2025年
- 探索稻虾共作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稻田氮盈余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土壤的活性氮损失,并为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大田试验以稻虾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4种施氮量(N60、N120、N180、N240),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施氮量对共作模式氮表观平衡(氮输入与氮输出量间的氮平衡状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虾体系氮输出量占比氮输入量分别为45.9%(2021年)和57.8%(2022年),成虾氮输出量占比氮输入量分别为27.2%(2021年)和32.6%(2022年),大量氮滞留在虾体系中。稻田模式中CK、N60处理表观氮平衡均为负值,N120、N180、N240处理表观氮平衡均为正值,其中N240处理氮盈余量最大,分别达到N 130.4 kg/hm^(2)(2021年)和N 163.1 kg/hm^(2)(2022年)。化肥氮投入量增加有利于土壤(0~60 cm)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含量氮累积量增加,且随土层(0~60 cm)深度增加而降低;2022年土壤不同土层无机氮含量高于2021年。土壤(0~20 cm)中基因型细菌群落AOA、AOB、nirS、nirK、nosZ、narG均随化肥氮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推荐适宜氮肥施用量为N 120~180 kg/hm^(2),稻田表观氮平衡为正数,最大氮盈余量为氮103.5 kg/hm^(2),符合荷兰矿物核算模式和欧盟建议氮盈余量标准(100和80 kg/hm^(2))。长期稻虾共作和增施氮肥有利于土壤无机氮含量增加,扩充土壤氮库。
- 肖大康龚孝雷胡仁钱嘉潞侯俊葛永虎梅军
- 关键词:施氮量氮平衡
- 施氮量对烟草品种上部叶生长发育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 2025年
- 研究施氮量对不同烟草品种上部叶生长发育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为生产优质上部烟叶提供参考。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37.5,75.0,112.5 kg/hm^(2))NC89、云烟87品种上部叶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叶片组织结构、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等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品种上部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单叶干质量均显著增加,移栽后115 d,高氮处理的NC89和云烟87的叶面积分别比低氮处理显著提高了63.10%,68.43%。增加施氮量提高了NC89叶绿素含量,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比低氮处理高6.67%~37.50%;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云烟87的净光合速率,移栽后70,80 d尤为显著。移栽后85~115 d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厚度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大,低氮和中氮处理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在移栽后95~115 d趋于稳定,而高氮处理仍分别提高了9.82%~14.08%和10.72%~13.7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品种叶片碳含量和C/N显著降低,氮含量显著增加;两品种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升高,高氮处理降低了云烟87淀粉酶活性,提高了NC89淀粉酶活性,移栽后115 d,高氮处理的云烟87比中氮处理显著降低了27.53%,高氮处理的NC89比低氮和中氮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33.86%,21.74%。云烟87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NC89则无规律变化,差异不显著。增加施氮量降低了烤后叶片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提高了烟碱和总氮含量。同一施氮水平下,云烟87烟碱、总氮、钾含量高于NC89,还原糖、总糖含量(除低氮水平外)及糖碱比、氮碱比低于NC89。不同烟草品种上部叶对施氮量的响应不同,增加施氮量能够促进NC89上部叶片生长发育和碳代谢,降低糖碱比、氮碱比,提高化学成分协调性,但会造成云烟87氮代谢旺盛,难以适时向碳积累代谢转变,延缓叶片衰老,造成云烟87贪
- 陈克玲王德权宋德伟王大海王玉华管恩森杨明峰刘江马兴华
- 关键词:烤烟施氮量上部叶碳氮代谢
- 不同施氮量对盐粳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主要病害的影响
- 2025年
- 氮素是水稻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其中氮肥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探讨施氮量对优质食味稻产量、品质方面的调控作用,探求与其相配套的优质、稳产、高效施氮技术,对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调优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地所选育的盐粳系列水稻新品种盐粳313、盐粳337为试验材料。设置F0(0 kg/hm^(2))、F1(180 kg/hm^(2))、F2(210 kg/hm^(2))、F3(240 kg/hm^(2))、F4(270 kg/hm^(2))5个水平总施氮量,测定不同施氮量对2个品种茎蘖数及成穗率、净光合效应、纹枯病和穗颈瘟;株数、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优质稻谷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盐粳313和盐粳337关键生育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群体茎蘖数均呈正相关而茎蘖成穗率均呈负相关;净光合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纹枯病和穗颈瘟的发病率呈负相关;产量均显著上升后下降,2个品种的产量在处理F3时达到最高;株高和穗数呈正相关;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受氮肥水平影响,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负相关;各处理间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盐粳313的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F2处理达到最高;盐粳337蛋白质含量在F3处理达到最高,食味值在F2处理最高。氮肥影响盐粳313和盐粳337的生长发育,所以从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主要病害4个方面分析表明,施氮量为(F2)210 kg/hm^(2)时盐粳313最优,施氮量为240 kg/hm^(2)(F3)时盐粳337最优。
- 郑舒文付雪蛟王诗宇钟顺城李鑫刘研毛艇张战
- 关键词:施氮量主要病害
- 施氮量对酿造糯高粱杂交种产量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讨施氮量对当地酿造糯高粱产量的影响,设置9个施氮梯度,研究了淮北酿造糯高粱4个杂交种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酿造糯高粱产量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施氮量240 kg/hm^(2)左右经济效益最佳;晋杂23产量偏低不建议种植,晋杂36、汾粱30和晋杂22产量高但易招致螟虫危害,种植时扬花前要注意防治高粱螟。
- 曹杰张存岭
- 关键词:施氮量
- 不同施氮量对白杄生长及碳代谢的影响
- 2025年
-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白杄生长和碳代谢的影响规律,为其育苗中根据苗龄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 g·株^(-1)(CK),3 g·株^(-1),6 g·株^(-1)、9 g·株^(-1)、12 g·株^(-1)共计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9 g·株^(-1)处理与对照相比白杄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分别提高了115.96%和125.00%,显著高于6 g·株^(-1)处理;叶绿素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的变化,9 g·株^(-1)和12 g·株^(-1)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5月-8月,9 g·株^(-1)处理净光合速率分别较6 g·株^(-1)提高了70.04%、68.24%、40.30%和42.72%,5月和8月,3g·株^(-1)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9 g·株^(-1)施氮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白杄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12 g·株^(-1)与9 g·株^(-1)之间无显著差异;9 g·株^(-1)处理可溶性糖含量较6 g·株^(-1)分别提高了12.15%、15.56%、8.20%、7.4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9 g·株^(-1)施氮量是3 a生白杄苗适宜的施氮量。
- 郭晓霄
- 关键词:氮肥叶绿素光合速率株高碳代谢
相关作者
- 于振文

- 作品数:414被引量:8,665H指数:65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籽粒产量 施氮量 耗水特性
- 易镇邪

- 作品数:291被引量:2,470H指数:27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施氮量 晚稻 双季稻 烤烟
- 杨玉双

- 作品数:247被引量:1,932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强筋小麦 施氮量 蛋白质含量
- 赵广才

- 作品数:345被引量:2,917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强筋小麦 施氮量 氮肥
- 常旭虹

- 作品数:254被引量:1,881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强筋小麦 施氮量 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