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篇“ 氮素残留“的相关文章
旱地矮化苹果园土壤氮素残留特征、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策略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苹果主产区之一,长期大量施用氮肥造成苹果园土壤硝酸盐大量累积,严重威胁地下水安全。近年来苹果产业更新迭代,矮化栽培面积逐步上升,但针对矮化苹果园土壤氮残留问题缺乏系统研究。同时,水分问题制约着旱地苹果园...
李蓉
关键词:环境效应氮肥调控
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下茬作物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素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砂壤土和砂姜黑土2种土壤条件下,分别对小麦/玉米季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其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小麦、玉米收获后土壤氮素残留量。随着追氮后移,土壤氮素残留量提高,特别是提高了残留氮素在上层土壤中的分配比例。在后季作物不施用氮肥的情况,前茬作物残留氮素对后季小麦、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后季作物正常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前季作物残留氮素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壤间比较发现,砂姜黑土试验地的氮素残留量大于砂壤土,且上层土壤残留比例较高。在后茬作物不追氮素的情况下,砂姜黑土种植作物产量下降幅度较小,高于砂壤土;在后茬作物追氮的情况下,砂壤土产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砂姜黑土。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玉米季土壤残留氮素对下茬作物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下茬作物氮肥用量的增加这种增产效应不再明显。黏性土壤的保肥能力更强,但是对施入氮肥的敏感性较低。
王平殷复伟李平海闫保罗宗燕李芳刘翔攀侯玮
关键词:小麦氮素残留砂壤土砂姜黑土
减氮覆膜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产量及氮素残留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明确减氮覆膜措施下冬小麦的产量变化规律和麦田土壤氮肥的利用效率及残留情况,可为旱地冬小麦的环境友好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2018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FP)、减氮测控施肥(MF)、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RFSF)和减氮测控施肥+平膜穴播(WFFHS)4种处理,分析在5年减氮覆膜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0-2 m土壤氮素残留分布和氮素平衡状况.结果显示,减氮测控施肥在5年总施氮量减少46.9%、平衡增施磷钾肥的情况下,能够保障冬小麦产量处于稳定状态,氮肥偏生产力比农户模式提高120.3%,0-2 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减少30.5%,氮素累积表观损失量减少72.9%,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覆膜种植后,使冬小麦产量提高9.46%-56.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1.7%-41.4%,0-2 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减少16.6%-25.8%,土壤累积表观矿化氮含量增加89.1%-127.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本研究表明通过减少氮肥用量和平衡施用磷钾肥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硝态氮残留量和表观损失,并达到稳产的目的;同时在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进行覆膜,可进一步促进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在提高小麦产量、降低硝态氮积累和减小环境污染风险方面具有显著的效应.
刘凯杨福田谢英荷谢英荷李廷亮窦露柳玉凤纪美娟姜丽伟
关键词:黄土高原氮素残留
水炭运筹对寒地黑土区稻田土壤肥料氮素残留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为揭示水炭运筹下肥料氮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以传统淹水灌溉作为对比,研究水分管理模式和生物炭施用量二因素全面试验构成的不同水炭运筹模式下水稻收获后基肥、蘖肥、穗肥和肥料整体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各阶段施用的肥料氮素残留在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施用的氮肥在稻田土壤中的总残留率为28.16%~34.42%,其中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残留率分别为27.53%~41.35%、34.32%~43.50%和11.58%~25.67%。当生物炭施加量在0~12.5 t/hm^2时,水稻收获后两种灌溉模式下基肥和蘖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穗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各阶段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显著高于传统淹水灌溉(P<0.05),且两种灌溉模式肥料氮素在相同土层深度中的残留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各阶段施用的氮肥在稻田0~20 cm土层中的残留量均高于传统淹水灌溉,而在40~60 cm土层的残留量均低于传统淹水灌溉;施加25 t/hm^2生物炭时,对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的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产生负效应。合理的水炭运筹模式能够增加耕层土壤(0~20 cm)肥料氮素残留量,减少肥料氮素损失,抑制肥料氮素向深层土壤运移,降低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氮素对稻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
张作合张忠学
关键词:稻田损失量同位素示踪技术
施磷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氮磷吸收利用及氮素残留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磷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确定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适宜施磷量,以"节3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P_2O_5量(0,75,150,225 kg/hm^2)对水稻产量、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以及水稻氮、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肥相比,施磷肥显著(p<0.05)提高了水稻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以施磷150 kg/hm^2处理下水稻籽粒产量最高,最高值为7 593.11 kg/hm^2(增产率为36.12%)。施磷肥显著降低了水稻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累积,施磷150 kg/hm^2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水稻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量。随着施磷量增加,水稻磷素生产效率和磷素吸收效率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磷素收获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施磷150 kg/hm^2处理,而水稻氮素生产效率受施磷量影响不显著。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及氮、磷吸收量和利用效率,施磷量150 kg/hm^2为本地区适宜施肥量。
郭鑫年孙娇梁锦秀周涛李永祥薛彩霞田旭东
关键词: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磷素吸收利用
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对酿酒葡萄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根据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设置酿酒葡萄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试验,研究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对酿酒葡萄产量、收获后土层氮素残留量及第2年酿酒葡萄萌芽期土层氮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300 kg N/hm^2)和中氮(240 kg N/hm^2)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相对于低氮(180 kg N/hm^2)处理显著增产28.6%和24.1%;2015年收获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65.1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增加了94.6%和53.8%;2016年萌芽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82.2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平均增加了76.0%和41.5%。10 cm与30 cm施肥深度相比,酿酒葡萄产量、2015年收获期和2016年萌芽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差异不明显。该研究合理分析了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条件下土层氮素残留情况,为地区酿酒葡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强王多文史星雲牟德生李春玲王鑫郭艳兰刘伟
关键词:氮肥用量施用深度酿酒葡萄氮素残留
河西走廊灌区氮肥用量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
玉米(Zea mays L.)是河西走廊的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很大。充足的肥水供应对于发挥玉米的高产潜力非常重要,但是水肥过量导致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同时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确定适宜的玉米氮肥施用量及灌水量,我们于...
范成云
关键词:春玉米氮肥用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
生物炭及滴灌对京郊大棚土壤氮素残留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蔬菜种植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施肥量大、灌溉频繁等现象,而这种不合理施肥灌溉导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加剧以及温室气体(CO2、N2O)排放量增加等的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本文以生物炭(B)为试验材料、局部根区交替(...
魏雪勤
关键词:生物炭滴水灌溉温室气体
不同施肥下典型农田氮素残留特征及可利用性
我国氮肥传统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西方国家的50?60%。实际上,传统氮肥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仅考虑了当季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而没有反映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可利用性。本研究通过对我国6个不同气候区的长期试验农田土壤...
史天昊
关键词:长期施肥可利用性氮肥农田土壤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可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试验通过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公喇嘛...
李佰重
关键词: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硝态氮积累

相关作者

韦剑锋
作品数:167被引量:540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甘蔗 麻疯树 马铃薯 龙眼 施氮量
王朝辉
作品数:286被引量:5,149H指数:4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冬小麦 旱地 硝态氮 小麦 冬小麦产量
韦冬萍
作品数:130被引量:364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研究主题:麻疯树 甘蔗 马铃薯 木薯 龙眼
梁和
作品数:145被引量:1,159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甘蔗 冬马铃薯 硼 免耕 马铃薯
樊涛
作品数:39被引量:24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研究主题:再生水 再生水灌溉 土壤 氮素运移 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