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40篇“ 氧化还原环境“的相关文章
- Cr(Ⅲ)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的转化
- 2025年
- 当环境处在氧化还原波动时,含Fe(Ⅱ)黏土矿物如何影响Cr(Ⅲ)的吸附解吸和价态转化,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制备氧化态、还原态、还原再氧化态3种不同状态的蒙脱石,对Cr(Ⅲ)进行了吸附实验,测定吸附值、Fe(Ⅱ)/总Fe、羟基自由基浓度以及价态变化,并且对吸附前后的蒙脱石固体材料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表征。结果显示,氧化态和还原态蒙脱石对Cr(Ⅲ)的吸附率随p H值的增大而增加,还原态蒙脱石吸附率最高,因为铁含量最高,这2种状态下不发生价态变化。而还原再氧化态蒙脱石的吸附率最小,是由于Fe(Ⅱ)迅速将氧气活化产生羟基自由基,Cr(Ⅲ)被迅速氧化为Cr(Ⅵ),pH值越低,氧化率越高,在8 h测得Cr(Ⅵ)又被还原性物质Fe(Ⅱ)再次还原为Cr(Ⅲ)。通过Fe(Ⅱ)/总Fe值及羟基自由基浓度变化,验证了氧化还原环境发生改变,Fe(Ⅱ)的消耗率和羟基自由基的生成率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还原再氧化后会产生羟基自由基,影响Cr(Ⅲ)的吸附解吸,并且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可以氧化Cr(Ⅲ)为有毒的Cr(Ⅵ),验证了地下环境氧化还原波动后会使铬出现“返黄”的假定。
- 李刚王聪解科峰魏小雅牛宏
- 关键词:吸附解吸羟基自由基
- 镉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 2025年
- 地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其影响机制尚不明朗。制备了不同氧化还原环境的蒙脱石,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及表征手段探究了不同氧化还原环境对镉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还原态蒙脱石M-RD和氧化态蒙脱石M-OX氧化还原性变化不大,还原再氧化态蒙脱石M-RO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强烈,还原性逐渐下降。M-RD吸附效果比M-OX更好,尽管M-RD再次氧化后,部分被吸附的Cd会被释放出来,但效果还是高于M-OX。M-RD再次接触氧气时,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出大量羟基自由基,而M-OX和M-RD几乎不产生羟基自由基。M-RD再次氧化后,Fe(Ⅱ)-Fe(Ⅱ)-Fe(Ⅱ)-OH重排-OH弯曲振动特征吸收峰和Si-O四面体结构的特征吸收峰产生变动,表明蒙脱石发生了结构摄动,判断是其中的Fe(Ⅱ)失去电子被氧化成Fe(Ⅲ),导致了蒙脱石结构的变化,使得蒙脱石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均增大了,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影响其吸附性能,削弱了蒙脱石对Cd的吸附,导致吸附的Cd被再次释放。本研究揭示了地下环境氧化还原条件影响Cd吸附解吸的机理,可为氧化还原环境不断变化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 李刚王聪解科峰伍杭牛宏
- 关键词:镉吸附解吸羟基自由基
- 滇西保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
- 2025年
- 【目的】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全球多地有冰川发育,保山地块作为冈瓦纳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在此期间经历了多次海侵海退事件,保存了冰川消长的重要信息。【方法】以滇西保山地区西邑、东山坡、卧牛寺剖面为研究对象,石炭纪—二叠纪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为研究内容,分析缺氧事件的成因,探讨其与冰期的关系。通过对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统计等方法,恢复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结果】识别出四个氧化还原阶段:第Ⅰ阶段为Tournaisian晚期,古海洋环境经历了硫化—缺氧—次氧化—氧化环境的快速变迁。第Ⅱ阶段为整个Visean期,从硫化—缺氧环境过渡为次氧化环境。第Ⅲ阶段为Asselian—Artinskian早期,第Ⅳ阶段为Kungurian早期—Wordian中期,二者经历相似,皆以氧化及次氧化—氧化环境为主,间歇出现缺氧及次氧化环境。【结论】Tournaisian晚期—Visean初期的硫化—缺氧事件和δ^(13)C_(card)的正漂以及生物量的减少呈明显正相关,全球其他地区早石炭世也指示为缺氧环境,保山地区早石炭世古海洋的硫化—缺氧事件很可能是对晚古生代冰期前幕冰川事件的响应。早中二叠世相比早石炭世的古海洋整体较氧化,这可能与冰期导致的海平面下降有关,这一变化可能对该区域早二叠世生物复苏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 王虎赖俭康常晓琳
- 关键词:石炭纪二叠纪氧化还原条件草莓状黄铁矿
- U同位素在重建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中的应用
- 2025年
- U同位素载体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均会发生显著的分馏,导致人们对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误判.本文系统梳理了U同位素的分馏机制,逐一阐述了其在碳酸盐岩、黑色页岩和铁锰结壳的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的分馏行为,并提出了理想载体的特征及消除沉积成岩效应的技术手段.总体而言,U同位素分馏机制丰富多样,分馏程度受反应速率、电子通量和环境离子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碳酸盐岩和黑色页岩的沉积与成岩作用通常导致同位素组成偏重,而铁锰结壳则会出现相反方向的分馏,分馏程度受沉积环境和岩性组成的控制.实际应用中应选择成岩程度较低、以文石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岩,并采用离子交换色谱等技术手段,精确表征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
- 朱紫光侯佳凯朱光有李茜厉梦琪
- 关键词:分馏机理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沉积学
- 晚更新世以来西北印度洋古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底层水的指示意义
- 印度洋深层水团作为全球大洋循环的组成部分,其在大洋热量、营养盐、碳、氧气等关键要素的输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度洋深层水水团主要来自于南部通风良好的深层绕极流(CDW),主要由南极底层水(AABW)和北大西洋深层水(NAD...
- 黄子钊
- 关键词:氧化还原环境ND同位素
- 上扬子北缘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海洋氧化还原环境重建
- 2024年
- 【目的】瓜德鲁普末期生物灭绝之后,生物多样性在晚二叠世开始逐步恢复增长,进一步确定晚二叠世浅海氧化还原状态和演化规律,有助于厘清该时期生物复苏与海洋氧化还原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扬子北缘具高分辨率时间框架约束的上寺剖面吴家坪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研究,重建了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结果】碳酸盐岩铈异常指标和碳同位素在吴家坪期均呈现显著变化,其中碳同位素的正偏和负偏分别对应于晚古生代P4冰期的形成与消融。吴家坪早期生物逐渐复苏导致海洋初级生产力提高和光合作用增强,同时凉爽气候利于洋流循环和氧气交换,该时期整体处于贫氧—氧化环境;吴家坪中期开始,随着气候转暖和晚古生代冰期消亡,海洋通风减弱和海平面上升共同驱动最小含氧带的显著扩张,海洋转变为缺氧环境。【结论】研究重建了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浅海环境的氧化还原结构,揭示了晚二叠世海洋缺氧与同期气候—构造事件的深层联系。
- 雍茹男孙诗陈安清侯明才李夔洲李乾黄光辉李雯解昊陈洪德
- 关键词:晚二叠世生物复苏
- 扬子地块埃迪卡拉纪浅层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及其对生物演化的影响
- 2024年
- 埃迪卡拉纪地球表生系统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历程息息相关,但是对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还存在争议。本文以华南三峡地区九龙湾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沉积序列的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稀醋酸分步淋洗提取碳酸盐相稀土元素信息,建立了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Ce/Ce^(*)值演化曲线。九龙湾剖面Ce异常曲线记录了还原/锰化-强氧化-次氧化-强氧化-弱氧化/还原的演化过程,呈现两次完整的Ce负异常事件,说明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浅层水体在长期氧化的历程中出现了两次显著的氧化事件。这两次氧化事件分别与发生在632 Ma和580 Ma的深部水体阶段性氧化相契合,而且同时期澳大利亚埃迪卡拉纪沉积序列也记录了Ce负异常,暗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海洋可能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广泛增氧事件。基于扬子地块陡山沱组生物化石群记录的主要化石群产出层位与陡山沱期海洋氧化的沉积序列呈现清晰的耦合关系,为海洋氧化促进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多细胞后生动物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证据。
- 闫斌朱祥坤李津马健雄
- 关键词:陡山沱组埃迪卡拉纪扬子地块
- 冷泉渗漏对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地球化学识别的影响--以南海东北部F站位活动冷泉为例
- 2023年
-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V、Re、Ni、Co、Cr)已被广泛用于判别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计算上覆水体和大气层中的氧气浓度。然而海底冷泉活动由于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硫化氢可以导致这些元素指示的氧化还原信号发生变化和模糊,进而影响氧化还原状态判别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对南海活动冷泉F站位海底3根插管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冷泉活动区海底沉积物相比正常海底环境普遍表现为较高的Mo含量,并指示孔隙水为硫化环境,表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形成的硫化氢对沉积物中Mo富集具有促进作用。冷泉沉积物的U/Th、V/Cr和Ni/Co显示底层海水具有较高的氧浓度,与正常海底特征相一致。但是V/(V+Ni)>0.7指示了沉积物形成时的环境缺氧,可能与陆源碎屑中较低的Ni含量有关。冷泉沉积物Re/Mo比值接近现代海水值,与现代海洋硫化盆地的特征类似,指示了冷泉附近海洋硫化分层特征。因此冷泉活动区海底沉积物的Re和Mo容易受到甲烷渗漏的影响,不能可靠指示真实的氧化还原状态。
- 李牛邸鹏飞冯东陈多福
- 关键词:冷泉氧化还原条件地球化学指标
- 不同氧化还原环境对微生物降解微塑料效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 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有着潜在威胁,亟需削减。微生物降解微塑料是一种高效、经济且对环境友好的削减方法,其降解效能与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多种氧化还原环境密切相关,如好氧、硝酸盐还原、铁氧化物还原、硫酸盐还原和产甲烷环...
- 龚志伟
- 关键词:氧化还原环境聚羟基脂肪酸酯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
- 一种氧化还原环境响应释放的聚合物前药及其制备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还原环境响应释放的聚合物前药及其制备与应用,所述聚合物前药是肝素钠通过2,2’‑二硫代乙醇的酯化反应连接替米沙坦得到的聚合物前药,该聚合物前药在氧化还原条件下响应释放替米沙坦原型药物。该聚合物前药形成的...
- 张伟杰朱运余芳英杨雅璇商旭炜汪思亮吴宝娟
相关作者
- 宋金明

- 作品数:365被引量:2,783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 氮 磷 重金属
- 凌洪飞

- 作品数:294被引量:3,453H指数:4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花岗岩 地球化学 同位素 铀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 贺超良

- 作品数:134被引量:19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凝胶 嵌段共聚物 聚乙二醇 L-谷氨酸 嵌段聚合物
- 高剑峰

- 作品数:40被引量:901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ND同位素 SR同位素 SM-ND RB-SR
- 于双江

- 作品数:21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嵌段聚合物 聚乙二醇单甲醚 乙酯 氧化还原环境 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