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1篇“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相关文章
三维立体显示用稀土掺杂纯红色上转换发光氧化物玻璃陶瓷被引量:1
2024年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图像逼真,因能够实现实时交互和全视景、多角度观察而备受关注。在各项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中,基于透明上转换发光材料的静态体成像技术优势最为显著。鉴于此,本工作中,利用熔融–冷却–热处理制备方法,得到了一种Er^(3+)和Tm^(3+)共掺α–NaYF4纳米晶氧化物透明玻璃陶瓷;利用Er^(3+)与Tm^(3+)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使得电子选择性布居,Er^(3+)红光发射增强,实现了980 nm近红外激光器激发下的纯红光发射。借助自主搭建的三维立体显示原型器件,可实现高色纯、高稳定纯红光三维静态/动态显示,体现了所研发材料在新一代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中的应用潜力。
尤凤銮王少雄郑嵩张年丰林世盛陈大钦
关键词:三维立体显示上转换发光材料稀土离子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基于新型稀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光学测温研究
温度是一个经常被测量的理量,实现温度的精确测量对于日常生活和科研领域尤为重要。然而传统测温方法的精度不够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不适用的,如测量快速移动的体、微观系统和恶劣环境的温度。非接触式光学测温计以其优异的测温性能而...
李思兴
关键词:纳米晶玻璃陶瓷
氧化物玻璃陶瓷中微晶成核和生长过程研究
氧化物玻璃陶瓷是一种微晶相和氧化物玻璃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透过率高和作为发光材料无辐射驰豫低等优点,在荧光探针、光学温度传感及光通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氧化物玻璃陶瓷中微晶生长完成...
董皓天
关键词: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玻璃分相成核
铕掺杂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稀土(RE3+)离子掺杂玻璃陶瓷因其出色的发光性能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热点,在彩色显示器、传感器、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特别是氧化物玻璃陶瓷是学者青睐的研究对象之一,因为它们不仅导热系数高,流明损失小和化学...
罗培丽
关键词:玻璃陶瓷氟氧化物铕离子物相组成
含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的硅酸盐基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热处理烧结方法制备了含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的硅酸盐基氧化物玻璃陶瓷(SiO2-Al2O3-Li2O-AlF3-LiF)。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玻璃的自析晶现象与量子点生长之间的关系;TEM透射电镜分析了量子点的形貌特征;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CIE色坐标等表征分析了量子点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最佳条件制备得到的含CsPbBr3量子点的玻璃陶瓷材料可实现512 nm强绿光发射,半峰宽22.80 nm。将该玻璃陶瓷与365 nm紫外芯片封装构建绿光发光二极管(LED),有望替代绿色荧光粉成为新型固体发光领域的关键材料。
陈璐雷芳施鹰殷录桥谢建军范灵聪章蕾
关键词:玻璃陶瓷绿色LED
Ho3+/Yb3+共掺氧化物玻璃陶瓷的上转换发光特性被引量:5
2019年
以52SiO2-8Na2CO3-16Al2O3-33NaF-3LuF3-0.15Yb2O3-0.03Ho2O3的配比方式,在1500℃的温度下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了Ho^3+/Yb^3+共掺杂的氧化物玻璃样品和玻璃陶瓷样品。运用Judd-Ofelt理论研究样品的光谱特性。根据吸收谱计算得到的谱线强度参数Ωλ(λ=2,4,6),从而计算出理论振子强度和实验振子强度,二者的均方根差为δrms=8.23×10^-7。计算了Ho^3+的各个能级跃迁的跃迁几率、跃迁分支比及能级寿命参数。结果表明:(1)5I7级寿命较长,为0.28ms,适合作为上转换中间能级;(2)5I6→5I8能级的跃迁分支比为90.90%,可用于产生1167nm的激光。在980nm红外激光的激发下,Ho^3+/Yb^3+共掺杂的玻璃陶瓷具有强绿色(550nm)上转换荧光和较强红色(650nm)上转换荧光,绿光和红光分别对应5S2,5F4→5I8和5F5→5I8的能级跃迁。根据上转换发射功率与980nmLD激光器功率的关系估算出跃迁过程吸收光子数目分别为2.16和2.18,由此确定出该跃迁过程为双光子吸收过程。结果表明,玻璃陶瓷在绿色上转换发光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邓亚静牛春晖
关键词:玻璃陶瓷上转换发光JUDD-OFELT理论双光子吸收
Cr3+/Cr4+掺杂氧化物玻璃陶瓷的荧光温度传感性能研究
通过高温熔制法制备了不同浓度Cr3+单掺的硅酸盐玻璃,利用热分析(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对玻璃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稳态和瞬态荧...
王长建
关键词:晶体场
文献传递
氧化物玻璃陶瓷不同配位环境下Cr3+的荧光温度传感特性
2018年
通过对基质成分为50SiO2–20Al2O3–30BaF2的玻璃进行热处理,得到了含BaF2:Cr^3+纳米晶的透明氧化物微晶玻璃玻璃陶瓷中存在两种发光中心,所对应的发光峰位中心位置分别位于红光区域724 nm处和近红外区域988 nm处。在低温环境下对Cr^3+的荧光寿命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724 nm处的荧光寿命的相对敏感系数温度在317 K达到最大值0.58%/K,988 nm处的荧光寿命的相对敏感系数温度在184 K达到最大值0.47%/K。
王长建Abhishek Wadhwa陈晓桐徐秀瑕任锴乔旭升樊先平
关键词:铬离子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纳米相氧化物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量子剪裁发光造成的强的光谱调制(英文)
2018年
研究了纳米相氧化物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量子剪裁发光造成的强的光谱调制现象。测量了Er^(3+)Yb^(3+)双掺纳米相氧化物玻璃陶瓷的X射线衍射谱、表面形貌、激发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而且也与Tb^(3+)Yb^(3+)双掺纳米相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相对应的光谱参数进行了比较。发现378nm光激发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所导致的652.0nm红色发光强度为522nm光激发时的680.85倍和303.80倍;我们还发现378nm光激发所导致的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的652.0nm红色发光强度为样品(C)Er(0.5%)∶FOV的491.05和184.12倍。我们还发现在378nm光激发时的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的{978.0和1 012.0nm}红外发光强度依次分别为样品(C)Er(0.5%)∶FOV的{58.00和293.62}倍和{25.11和67.50}倍。更进一步,对于652.0nm波长发光的激发谱,发现(A)Er(1%)Yb(8.0%)∶FOV和(B)Er(0.5%)Yb(3.0%)∶FOV的378.5nm激发谱峰强度是(C)Er(0.5%)∶FOV的大约606.02和199.83倍。同时,也发现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的一级量子剪裁红外1 012或978nm发光强度为样品(D)Tb(0.7%)Yb(5.0%)∶FOV的二级量子剪裁红外976nm发光强度的101.38和29.19倍。发现的该量子剪裁是目前所报道的最强的量子剪裁。因此,相信所发现的氧化物纳米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一级量子剪裁发光是强的可以作为量子剪裁层应用到提高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研究结果也能加速对目前国际热点的下一代环保的光谱调制太阳能电池的探索。
陈晓波李崧于春雷王水锋赵国营马辉郑东杨国建刘媛邓志威何青胡丽丽
氧化物玻璃陶瓷中铒激活中心的双光子三光子与四光子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英文)
2017年
研究了掺铒的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双光子、三光子与四光子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我们测量了掺铒的氧化物玻璃陶瓷的X射线衍射谱、吸收谱、从可见到近红外的发光光谱与激发光谱。当Er3+浓度从0.5%增加到2.0%,发现铒离子的~4I_(15/2)→~2G_(7/2),~4I_(15/2)→~4G_(9/2),~4I_(15/2)→~4G_(11/2),~4I_(15/2)→~2H_(9/2),~4I_(15/2)→(~4F_(3/2),~4F_(5/2)),~4I_(15/2)→~4F_(7/2),~4I_(15/2)→2 H11/2,~4I_(15/2)→~4 S_(3/2) ,~4I_(15/2)→~4F_(9/2),与~4I_(15/2)→~4I_(9/2)红外激发谱峰的强度增加了大约5.64,4.26,2.77,7.31,6.76,4.75,2.40,11.14,2.88,和4.61倍,同时,铒离子的~4I_(15/2)→~2G_(7/2),~4I_(15/2)→4 G9/2,~4I_(15/2)→4 G11/2,~4I_(15/2)→2 H9/2,~4I_(15/2)→(~4F_(3/2),~4F_(5/2)),与~4I_(15/2)→~4F_(7/2)的可见激发谱峰的强度减小了1.36,1.93,3.43,1.01,2.24和2.28倍。也就是说我们发现红外发光与激发的强度都增强了2~11倍,与此相伴的可见的发光与激发强度都减小了一到三倍。而且,1 543.0与550.0nm发光的激发谱不仅在峰值波长而且也在波峰形状上非常相近。上述实验结果证实了所看到的现象为多光子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现象。为了更好的分析量子剪裁的过程与机理,还测量了主要的可见与红外发光强度随激发强度的改变;发现所有可见和红外发光强度都基本上是随激发强度成线性变化关系;其中,可见的发光强度随激发强度的改变呈略大于线形一次幂的变化关系,它是由于小的激发态吸收造成的;而1 543.0nm红外发光强度随激发强度的变化呈略小于线形一次幂的变化关系,它即是量子剪裁发光的特征现象。还发现~4I_(9/2)能级的双光子量子剪裁主要由{~4I_(9/2)→4 I_(13/2),~4I_(15/2)→~4I_(13/2)}ET^(r31)-ET^(a01)交叉能量传递所导致;~4 S_(3/2) 能级的三光子量子剪裁主要由{~4 S_(3/2) →~4I_(9/2),~4I_(15/2)→~4I_(13/2)}ETr53-ETa01和{~4I_(9/2)→~4I_(13/2),~4I_(15/2)→~4I_(13/2)}ET^(r31)-ET^(a01)�
陈晓波李崧郭敬华周固樊婷婷于春雷郑东赵国营陶京富林伟陈鸾胡丽丽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相关作者

陈晓波
作品数:157被引量:445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应用光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上转换发光 非晶 TM YB ER
赵丽娟
作品数:54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上转换发光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玻璃陶瓷 玻璃微球 电致发光
张光寅
作品数:345被引量:1,103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晶体 固体激光器 铌酸锂晶体 光折变 准相位匹配
许京军
作品数:424被引量:687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铌酸锂晶体 铌酸锂 光折变 非线性光学 晶体
黄世华
作品数:249被引量:822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EU 掺杂 光谱烧孔 上转换发光 光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