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76篇“ 气温变化特征“的相关文章
1981~2023年北京“数九寒天”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5年
本研究利用1981~2023年北京地区15个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分析了北京“数九寒天”期间的气温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数九”期间气温呈“V”型分布,验证了“三九严寒”的说法,温差近8℃。整个研究期间北京“数九寒天”有显著增温趋势,年均增温0.0603℃/年,尤其在“三九”、“八九”和“九九”时段。研究时段极端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但增温速率较小。气温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西低东高”格局,受地形和城市化影响,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全球变暖和城市化导致北京“数九寒天”特征显著改变,对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建议加强极端气温事件预测、研究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扩大研究区域、评估气候变化对各领域的影响,以适应气候变化。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emperatur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nine coldest days” by using data from 15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the Beijing area from 1981 to 2023.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nine coldest days” showed a “V”-shaped distribution, verifying the saying of “the severe cold in the third nine-day period”, with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nearly 8˚C. During the entire study perio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during the “nine coldest days” in Beijing, with an average annual warming rate of 0.0603˚C per year, especially in the “third nine-day period”, the “eighth nine-day period” and the “ninth nine-day period”. The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also showed an upward tren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but the warming rate was relatively smal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presented a pattern of “higher in the south and lower in the north, lower in the west and higher in the east”. Affected by topography and urbanization,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was significant. Global warming and urbanization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ine co
王春玲薛志磊姜江韩超
关键词:气温变化气象服务
塔里木河流域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关系
2025年
利用1961—2020年逐日气温观测数据以及1979—2020年NCEP再分析资料,基于常规气象统计方法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的海温异常。结果表明:(1)1961—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夏季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16℃·(10a)^(-1)。(2)塔里木河流域东部、南部大部地区夏季升温速率较快,流域中部、西部升温速率较缓,中部部分地区呈降温趋势。(3)塔里木河流域夏季气温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一致变化型和南北反向变化型。(4)气温一致分布型主要与前期冬季我国黄海、西北太平洋及低纬西大西洋(或前期春季中高纬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关,南北反向型与前期冬季我国南海、印度洋及中低纬大西洋(或前期春季日本以东海域)海温异常有关。
张鑫楼俊伟杜欣恒王进李杏贾超
关键词:塔里木河流域气温变化突变检验海温
1961-2020年中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5年
基于中国东北三省1961-2021年CN05.1格点资料,选取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日最高(低)气温,分别从季、月尺度分析了东北三省冬季气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季尺度看,1961-2020年东北三省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分别为0.20~0.60℃/10 a、0.30~0.90℃/10 a;平均日最高气温仅部分区域有增暖趋势,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暖主要贡献来自平均日最低气温。(2)从月尺度看,2月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全区均有显著增暖趋势,增温幅度均为0.50~1.00℃/10 a,平均日最高气温仅部分区域有增暖趋势。1月气温增暖范围和幅度均小于2月,12月大部分区域气温均无显著变化趋势,冬季气温变化主要贡献来自于2月气温变化。(3)空间上,东北三省冬季及各月平均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主要空间分布分别为全区一致变化和南北反相变化
陈皇池袁淑杰李尚锋李尚锋
关键词:东北三省冬季气温月尺度
新疆阿克陶县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对巴仁杏物候期的影响
2025年
为研究冬季气温变化对巴仁杏物候期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94—2023年新疆阿克陶县冬季和冬季各月温度因子的变化特征以及2014—2023年巴仁杏主要物候期的变化与温度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94—2023年阿克陶县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2月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是冬季气温上升的主导因素。冬季气温极低值大部分出现在1月;冬季日照时长呈略下降趋势。巴仁杏花芽膨大和开放期提前,叶变色期延迟,生长季时间延长,2014—2023年生长季时间共延长了1.4 d。冬季各月温度因子中与物候期相关分析表明,2月气温因子与花芽膨大、花芽开放和开花盛期呈负相关,并且2月极端低温因子与花芽膨大期呈显著负相关。2月气温越高,巴仁杏花芽的萌动时间越早,其花期越提前,生产管理方面需关注当地2月天气变化对巴仁杏开花期的不利影响。
冯敏玉王金辉李洁王军古丽拜合热姆·巴特尔杨霏云
关键词:冬季气温物候期气候变化
黄河三角洲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2025年
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城市滨州,根据1971年—2020年滨州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和Morlet小波分析对极端气温进行趋势分析和周期分析,选用R/S分析法对极端气温事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呈增加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趋势.(2)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低温事件均存在着28年的主变化周期,且该振荡周期自1990年后表现最为显著.(3)未来黄河三角洲地区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事件均将持续增加,其中夏夜日数、霜冻日数和冰冻日数增加较为显著,且持续性较强.(4)极端气温变化会引发相应的自然灾害,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霜冻日数和冰冻日数的逐年上升会加重该地区农作物的冻害事件.
田世芹刘昭武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极端气温小波分析R/S分析自然灾害
变暖趋势下1951—2020年牡丹江区域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2025年
研究旨在分析牡丹江区域1951—2020年逐日气温变化,探索其趋势、突变点及周期性特征,以评估气温变化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年均气温及极端气温进行详细分析,识别气温变化的趋势、突变点和周期性。研究结果:1951—2020年,牡丹江区域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1980年后气温上升速率加快,气温差缩小幅度显著。突变点分析显示,1980年为重要转折点。周期性分析发现,1960—1980年期间存在显著的中期周期性波动,1990年后周期性有所减弱,但0.2Hz左右的周期性波动仍存在。研究结论:研究揭示了牡丹江区域过去70a间显著的气温上升趋势和周期性特征,为理解该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及制定区域性应对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薛宇声王菲周毓彦宋英俊刘莹
关键词:气温
1990~2021年马鬃山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4年
全球变暖升温趋势明显,气温和降水是气候变化最基本、最直接的要素,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本文基于1990~2021年马鬃山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距平、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马鬃山地区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际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21年马鬃山地区气温与最高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最低气温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马鬃山地区近30年来变化幅度较为波动,呈现出一个持续增温的趋势。2) 21世纪00年代以后,气温呈现增温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马鬃山地区气温年际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明显。3) 21世纪受气候变暖影响,气温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其中21世纪10年代受气候变暖影响相对较大。但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相反,21世纪0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最低气温由相对偏高期转为相对偏低期,并在21世纪10年代降温趋势减弱。
何俭翔
关键词:气温年均气温
祁连山国家公园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4年
根据1995—2022年甘肃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地面气象综合观测场的气温观测资料,对其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进行变化趋势和突变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近28年来,年最高气温均值为28.4℃,年最高气温以-0.309℃·10a^(-1)的趋势降温,降温趋势比较平缓,年最高气温的突变点发生在2009年。年最低气温均值为-24.7℃,年最低气温以-0.706℃·10a^(-1)的趋势降温,降温趋势比较明显,年最低气温的突变点发生在2009年。年平均气温均值为1.7℃,年均气温以0.114℃·10a^(-1)的趋势升温,升温趋势比较平缓,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发生在2012年。建议深入研究气温变化趋势,提高应对气温变化的应急能力。
张克海袁浩董继业
关键词:气温突变检验
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4年
利用冷湖赛什腾山山顶天文台址区域自动气象站、冷湖国家基准气候站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气象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气温变化特征及对天文观测选址和观测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赛什腾山山上年平均气温-2.5℃,较冷湖镇偏低7.2℃,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冷湖镇小;秋冬季节温度低,空气干燥,天气条件对天文观测较有利;对天文观测设备机械结构运行稳定性以及望远镜指向精度准确性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天文台址建设和天文观测活动、设备维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樊万珍张仙马季芳李永顺
关键词:气温
1909年—2015年中国东北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4年
百年尺度的中国东北气温变化研究对于该地区应对区域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有重要意义。选用1950年前后均有观测记录的33个站点,建立东北地区年及四季平均气温时间序列,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东北百年气温变化趋势,并进行气温突变检测;使用反距离空间插值法对东北百年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909年—2015年,中国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6℃/10 a,其中冬、春季增温显著;2)东北地区,年均温的年代际变化在1950年前出现波动,而在1950年以后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20世纪后20年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前者增温表现在冬季,后者增温则表现在夏季;3)经MK检验分析,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82年出现突变点,20世纪后期夏、秋季的增温趋势并不显著;4)百余年来,东北地区年均气温增温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中北部、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松嫩平原北部及长白山北部等地区,增温幅度较小的区域位于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南部、辽西丘陵、辽东平原等地区。
贯丛李素文曲强张树文王让虎于灵雪杨久春
关键词:气温变化

相关作者

缪启龙
作品数:260被引量:3,568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起伏地形 长江三角洲 气温 气温变化
肖国杰
作品数:50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温 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气候倾向率 突变检验
许云
作品数:18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温 日光温室 气温变化特征 冬季日光温室 FMC
陈德超
作品数:73被引量:567H指数:13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变化 GIS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水质 可持续发展
王跃
作品数:57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热岛 GIS 遥感 全球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