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13篇“ 民族建筑“的相关文章
民族建筑艺术的文化基因与深层交融——以云南大理地区多民族建筑为例
2025年
中国各民族建筑构成形态的多样性,是与多民族传统社会结构的复杂性、文化习俗的丰富性相关的。纵观相关建筑的当前形态,既有与在地民族文化传统相顺应的适应性,也能体现出跨民族、跨文化的互动和交融。值得注意的是,多民族建筑艺术的融合不仅涉及建筑形态上的借鉴,更关乎文化精神的交融和认同。通过多点民族志调查方法,以大理地区白族、彝族、回族、汉族等民族建筑的营造形态、居住礼俗、象征符号和文化意涵为例,可考察由人口流动、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带来的空间异质互嵌情形和建筑艺术的在地融合状况,并探讨各民族如何以作为共识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进行传统空间秩序的建构。通过分析这些建筑中跨民族、跨文化的共有文化基因,还可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文化精神在多民族和谐共生中的深层交融和认同之道。
邓圆也
关键词:多民族建筑艺术文化基因
干栏:民族建筑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形象诠释——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系列之五
2024年
干栏是壮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一种木构建筑形式。干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构木为巢”,是先民们为适应当地气候炎热、地面潮湿、野兽横行、瘴气浓重的自然环境而创建的一种离地而居的建筑形式。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郡县、徙民南居,中原地区铁器和穿斗式榫卯木构建筑技术也随之传入广西。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具有开放包容传统品格的壮族及其先民,善于学习和借鉴中原木构技术,将之吸收融入干栏构建中,促进了干栏建筑的发展。干栏建筑上的一榫一卯、一檩一榀、一桷一瓦,都凝聚着民族智慧的合力和创新精神,印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覃彩銮
基于非遗传承的柳州少数民族建筑技艺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4年
柳州少数民族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弘扬中,将其融入到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改革中属于一项创新性措施,通过这一举措可以使学生群体学习与了解到柳州少数民族建筑技艺,在此基础之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并且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所以在论文中根据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融入柳州少数民族建筑技艺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对策,用于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强化人才培养的水平和成效。
赵海燕
色彩在民族建筑装饰课程中的应用
2024年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在民族建筑装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以来,我国民族便在建筑装饰中巧妙地运用色彩,以表达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在现代民族建筑装饰课程中,色彩的应用更是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既体现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展示了时代发展的变迁。本文以我国苏州园林建筑装饰为研究对象,探讨色彩在民族建筑装饰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为民族建筑装饰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顾朦
关键词:民族建筑装饰教学
北京中轴线的东方文化内涵和哲理意蕴——对话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李先逵
2024年
近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老北京都城文明的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全新的平台。纵贯老城南北的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初期,形成于明中期,全长7780.54米,约合15里(文章所述的“里”都特指明代长度单位“里”),由北专向南坐落着15座主要建筑(群):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北京中轴线作为元、明、清及近现代中国首都的核心,其规划、建设与完善承载着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礼仪文化与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轴线构成和景观形态特征,反映了中华文明对于国家、城市、生活之中理想秩序的追求和塑造,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卿卫平李忠民(图)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中国民族建筑景观形态正阳门都城规划
利用现代建筑信息手段对民族建筑传统元素的呈现——以柱础为例
2024年
中国建筑自成体系,中国建筑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使得中国建筑各地区、各民族有着各自特有的建筑风格。壮侗族地区的建筑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利用现代建筑信息手段BIM技术中的ftevit软件,还原具有壮侗族地区民族特色的柱础模型。以花篮形柱础为例,将此类型的柱础进行归类分析,并建立具有参数关系的柱础族库,以期为民族特色建筑的构件管理和柱础模型信息保护提供助力,促进民族特色建筑的文化传承。
郭杨刘萍李立宁
关键词:柱础参数化民族建筑
北京中轴线:何以世界遗产——对话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先逵
2024年
近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北京增添了一张重要的世界级文化名片。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卿卫平李忠民(图)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中国民族建筑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名片历史文化名城
文物出境审核规范 第19部分:少数民族建筑物实物资料
本文件确立了少数民族建筑物实物资料文物出境审核程序,规定了类别判定、年代判定、价值评定及审核结论形成的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证实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少数民族建筑物实物资料文物出境审核。
李明铖赵云李明段铃玲王道源刘旭马文斗贺苏赵伟程顾斌金志斌万文君丁霏马嘉璇
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佤族为例
2024年
柴宏彬
符号学视域下民族建筑提升青年美育的可行性探析--以广西三江风雨桥为例
2024年
本文结合莫里斯符号学理论,对广西三江侗族典型性木构建筑--风雨桥进行符号学的个性化解读,从符构、符意、符用上探究总结三江木构建筑符号的演变,以及探讨广西三江风雨桥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对提升大学生美育的可行性。
张千莫强安周雪林
关键词:风雨桥文化符号美育

相关作者

王红
作品数:57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溶洞 空气静压 侗族 空气品质 民族建筑
单军
作品数:93被引量:570H指数:1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建筑 地域性 民居 城市 建筑文化
鲁进步
作品数:39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西京学院
研究主题:土工网 散体材料 拱效应 经济合理 力传递
杨大禹
作品数:138被引量:316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传统民居 保龙高速公路 建筑文化 古镇 文化
李杰
作品数:18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侗族 民族建筑 吊脚楼 公共服务 木结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