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40 篇“ 民俗研究 “的相关文章
迈向更多元和更包容文化的民俗 认同——兼评《民俗 研究 十讲》 2024年 一、在时事变化和新观念形成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民俗 研究 十讲》是国内第一本专为民俗 学专业研究 生编写的教材,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张举文是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民俗 学博士,现任美国崴涞大学(Willamette University)东亚系教授,美国西部民俗 学会(Western States Folklore Society)会长,美国民俗 学会(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会士(Fellow),2019年“阿彻尔·泰勒讲座”(Archer Taylor Lecture)报告人。 岩温宰香关键词:民俗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汉文成果的学术价值 2024年 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属于多民族国家民俗 研究 范畴,在各民族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产出了大量的研究 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民俗 研究 体系。以不同语言文字、从不同视角研究 的成果陆续被发表,展示了民俗 研究 的丰富与多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学者的汉文研究 成果不断增多。这些研究 成果拓展了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的领域,丰富了研究 内容、开阔了研究 视野、完善了研究 方法、提升了研究 质量,对新时期的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金良关键词:学术价值 论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之特征 2024年 自1918年以来,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在扎根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性,并通过民族间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了多元一体的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学科体系。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呈现出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构建多民族国家的民俗 研究 体系;形成各民族学者团结奋进的研究 队伍;研究 视野开阔、研究 领域拓展、研究 成果增多;构建教学科研人才三结合的学科等五个方面的特征。 扎格尔徽州文化地理研究 文库 徽州民俗 研究 本书由徽州民俗 概述、歙县民俗 、休宁县民俗 、婺源县民俗 、祁门县民俗 、黟县民俗 、绩溪县民俗 等章组成,选取徽州典型的民俗 活动进行深入调查,如歙县叶村叠罗汉、歙县汪满田“鱼灯”、休宁县黎阳仗鼓、休宁县右龙村板凳龙、婺源县甲路村“... 陈琪足迹·探索·回顾: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概述 2024年 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以1918年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的问世为起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迎接黎明阶段(1918-1949)、历经艰辛阶段(1950-1978)、开拓进取阶段(1979-1999)、繁荣发展阶段(2000-2018)。中国蒙古民俗 研究 从无到有,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与中国各民族民俗 研究 一同历经产生、演变、传承、发展,在与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去芜存菁、与时俱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敖其关键词:足迹 新世纪中国神魔题材动画电影的民俗 研究 自1941年中国首部神魔题材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上映以来,中国动画创作便深植于本土文化之中,不断从传统艺术形式和民俗 文化中汲取灵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动画创作曾一度迷失方向,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托和... 贾正关键词:动画 民俗研究 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建构——当代潮汕工夫茶民俗 研究 2024年 潮汕地区位于我国广东省,古时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区位造就了潮汕独特的地方性文化根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的环境条件为岭南地区茶叶栽培提供了生长温床,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为潮汕地区工夫茶的产生和发源塑造了价值取向。伴随“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潮汕工夫茶民俗 由百姓日常的饮食习惯,化身为仪式化抽象化的艺术形式、象征品位的后现代生活方式以及非仪式化的表达性礼物,成为日常生活基础上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民俗 消费产物。相较于琐碎而为大多数普通民众所共享的日常生活,艺术更带有感官层面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层面的审美情趣。本文研究 基于民俗 文化对于民众生活的多重建构,立足于潮汕工夫茶在潮汕一代的当代实践,从地理区位、文化根基入手有线索地追溯潮汕工夫茶的前世今生,通过联结工夫茶的传统与现代性征,研究 当代潮汕工夫茶所显示的民俗 日常化与非日常化通道,具体考察当代潮汕工夫茶民俗 对于民众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建构。 彭爽关键词:工夫茶 消费社会 民俗研究 叙事视角下豫中剪纸的在地性民俗 研究 ——以河南平顶山卫东区剪纸为例 2024年 河南平顶山卫东区剪纸是记录与表述豫中地区民俗 生活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对于该流派剪纸相关研究 的内容较少,文章以卫东区剪纸为主要研究 对象,以作品的叙事结构对豫中地区的民风民俗 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田野调查、文献研究 等研究 方法,从卫东区剪纸作品的叙事视角出发,对其中的剪纸元素与构图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探讨其在记叙豫中地区非遗民俗 方面的文化价值。对卫东区剪纸作品中的叙事内容进行解构分析,归纳出不同剪纸符号造型在民俗 叙述中所的蕴含的价值。 王艺潼 池宁骏关键词:民俗研究 网络民俗 研究 的理论逻辑和“概念性框架” 2023年 数字化传播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环境被互联网影响和重塑。互联网中勃勃新生的大量新型民俗 事象,反映出传统民俗 在现代社会生活语境中发生了深刻衍变。这类在网上生产、传播的新民俗 ,虽保留了传统民俗 的“种”的基因,但也反映出因社会生活内容更新、数字化传播所带来的诸多衍变,且已蜕变为栖居网络空间的“新民俗 ”。基于数字化时代“民俗 ”出现的变化,民俗 学研究 既要关注数字化时代社会正经历的“再习俗化”过程,聚焦网络民俗 的“元问题”并作出整体性观照,展开网络民俗 的多学科、系统性研究 ;同时也要积极跟进互联网时代生活数字化带来的民俗 学概念性框架的新议题,拓展原有的研究 方向和内容,推动民俗 研究 理论范式创新和现代民俗 学学科建设。 徐国源 曹志伟关键词:民俗学 《民俗 研究 》编辑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3年选题策划会顺利召开 2023年 2022年12月23日,《民俗 研究 》编辑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3年度选题策划咨询会在线上举行。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儒学高等研究 院主办,《民俗 研究 》编辑部承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 院、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平生主持,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 院院长、《文史哲》主编、《民俗 研究 》编委会主任王学典,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社长魏建先后致辞。 陈珂吉关键词:选题策划 民俗研究
相关作者
满达日花 作品数:37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研究主题:民族学 论文索引 报刊 文化人类学 民族研究 施爱东 作品数:150 被引量:807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谣言 民俗学 故事 民间文学 民俗学者 叶涛 作品数:57 被引量:193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民间信仰 民间传说 民俗学研究 民俗学 庙会 黄静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71 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人 民俗研究 艺术知识 传承人 江玉祥 作品数:75 被引量:192 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皮影戏 习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名人 木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