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篇“ 死亡情结“的相关文章
玛莎·诺曼《晚安,妈妈》与《黑暗中的行者》中的死亡情结研究
玛莎·诺曼(1947-)为美国女性剧作家,她的作品不仅关注女性创伤及边缘化境遇,也探索更具共性的人际关系主题。《晚安,妈妈》讲述了中年妇女杰茜为生活所困,最后自杀的故事;而《黑暗中的行者》则展现了主人公萨姆面对亲人的死亡...
包纯睿
关键词:玛莎·诺曼死亡主题
文献传递
渡边淳一作品与日本文学中的死亡情结
2018年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渡边淳一热"现象,其作品在中国读者中引起极大的反响,特别是其作品中对于死亡的坦然与无所畏惧,让中国读者深刻认识到其作品中不同于常规的死亡视角与观点,同时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死亡观。以渡边淳一的作品为出发点,研究渡边淳一的死亡美学、日本文学中的死亡情结以及形成此种死亡情结的根源。
杨君
关键词:日本文学死亡情结
《弗罗斯河上的磨房》“死亡情结”发微
2017年
长篇小说《弗罗斯河上的磨房》的故事结局颇耐人寻味。但是,从分析小说人物特征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并结合小说的主题思想及结构来探讨和阐述该故事结局的内在逻辑,显而易见主人公麦吉之死系主人公和作者心灵深处的"死亡情结"所致,而非单一或偶然因素引起。
张富民
关键词:死亡情结文本话语
新时期满族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死亡情结被引量:2
2017年
死亡作为个体生命的最终归宿,与悲剧有着天然的因缘。新时期满族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多种死亡叙述,这是满族作家死亡情结的自然表征。通过观照新时期满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归纳死亡的书写模式,分析作家死亡情结的成因,探讨死亡情结的审美意蕴,以此对满族文学进行整体性的审视。
吴玉杰曹帅
关键词:满族作家小说创作死亡情结悲剧意识
T.S.艾略特《荒原》里的死亡情结
2014年
艾略特的《荒原》反映出了一战后西方社会物质世界的荒凉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荒芜,从而导致西方文明衰退的结果。然而,仅仅单纯地再现死寂的画面,或描述、经历死亡并不是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企盼重生,等待希望才是诗人真正所要表达的主题。
郭红宋絮
关键词:《荒原》死亡情结重生
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情结
2014年
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运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对死亡的反传统理解。她的死亡情结来自于与周围的宗教热情格格不入的宗教观、生存环境和失意的感情生活。死亡在她眼里是一道自然法则,是美和真理。
肖婧
关键词:死亡情结宗教爱情自然法则
《荒原》中死亡情结的精神分析解读
《荒原》(1922)被认为是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最重要的一首诗,也被誉为二十世纪英诗歌的里程碑和典型。然而,最初外界对这首诗褒贬不一。评论家们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由《荒原》引起的各种争议激...
宋絮
关键词:美国文学诗歌创作《荒原》死亡情结
文献传递
解读诗人艾略特的死亡情结——从《荒原》说起
2014年
诗人艾略特的《荒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最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艾略特通过对一个急需被人恢复和拯救的神话国度的荒原的形象描绘,来映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西方世界的荒原和人们精神领域的悲观、失望和空虚。整首诗歌中处处反映着作者的死亡情结。本文试图从艾略特的整个人生、爱情、婚姻等新的角度来剖析、诠释其死亡情结
赵芳李丽
关键词:《荒原》生命爱情死亡情结
孤独的“童话”诗人——浅析顾城的死亡情结
2014年
从海子卧轨到戈麦自沉再到顾城杀妻自缢,新时期崛起的青年诗人们纷纷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本文拟通过分析诗人顾城诗作、人生经历以及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探析其死亡情结
陈丝柳
关键词:死亡情结
从《布朗德》《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论易卜生的“冰山雪崩”式死亡情结
2014年
本文以《布朗德》《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两部戏剧中"冰山雪崩"式死亡情结入手,分别从具体体现、产生原因、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求探索易卜生的死亡情结
王金黄
关键词:易卜生死亡情结

相关作者

罗明洲
作品数:23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死亡情结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 《变形记》 四大悲剧
吴晟
作品数:4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研究主题:死亡情结 美学 美神 小说 传统住宅
凤文学
作品数:10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意境 气韵生动 死亡情结 方法论意义 书画美学
江晓悦
作品数:17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警察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差异 悲剧意识 教学改革 死亡情结 英语
吴阳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金 奥尼尔 死亡情结 死亡观 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