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8篇“ 武术传承“的相关文章
- 峨眉武术传承文化谱系研究
- 2024年
- 该文运用谱系学方法,探究了峨眉武术在话语权力下的生产路径。首先,峨眉武术起源传说丰富多彩,这些传说的出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体现了人们对武术起源的追溯和精神追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记忆与历史传承。其次,峨眉武术的概念建构历经“峨眉武术”“峨眉派武术”“巴蜀武术”等词汇的变迁,这与社会权力结构、文化语境、知识话语建构以及历史事件和人物等因素相关,不同表述各有其内涵和意义,如“峨眉派武术”体现的是权力与知识的交织,“巴蜀武术”凸显的是地域联系,“峨眉武术”强调的是整体性和独立性。
- 杨闯闯郑宇
- 关键词:峨眉武术谱系学话语权力文化传承
- 数智时代岭南武术传承机制研究
- 2024年
- 文章探讨数智时代岭南武术的传承机制,分析数智时代对岭南武术传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包括社会文化的变迁、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引入,分析岭南武术传承机制的现状以及传承者、技艺、文化空间和数字传承要素,指出岭南武术传承机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包括数字化传承平台建设、智能化教学与训练、虚拟社区化传承与互动以及数字传承伦理和隐私保护机制建立在内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岭南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 余洋温搏刘帅兵朱玉琛
- 关键词:传承机制文化传承
-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 2024年
- 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武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其在当下的发展需要更新颖的表达形式与传播手段,需要对自身进行改革与创新。文章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进行阐述。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在新时代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传承人的“失位”、武术技术动作的“失真”与“失文”相关,并提出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应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促进传承人的职业化发展以及对传承人采用传习补偿机制,借助互联网等媒介更新传承模式,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以及活态传承等。
- 郅慧权黎明
-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传统武术
- 韩国跆拳道传播对中国武术传承启迪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国武术和韩国跆拳道,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近年跆拳道成为风靡全球的一项体育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国武术和韩国跆拳道在技术门槛、文化承载、发展策略、传播传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跆拳道的发展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中国武术应该简化武术动作,促进武术学习的大众性发展;完善武术的宣传模式,促进礼与术的共同发展;完善武术段位制度,加强武术政策发展的通用性,逐步完善自身的发展,并以更开放的姿态加强同世界的交流。
- 王睿迪白光斌樊碧田何基民
- 关键词:武术跆拳道文化传承
- 体医融合背景下峨眉武术传承发展的创新研究与路径选择
- 1.研究目的发祥于峨眉山景区中峰寺的峨眉武术是我国知名度较高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类非遗文化除了遐迩闻名的功法与拳术外,医道也是峨眉武术的内容之一,中医养生法、治疗原理被融汇进峨眉武术。由于现代社会文明病的蔓延,人们...
- 龙津菁
- 关键词:峨眉武术传承
- 体教融合背景下传统武术传承人培养的问题审视及推进路径被引量:2
- 2024年
- 培养手艺人,何愁“守艺人”,解决好传承人培养问题是推动传统武术现代化传承的迫切需求。通过文献研究、田野反思等以非遗保护纳入体教融合政策为逻辑起点,审视传统武术传承人的培养困境,构建培养体系,并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传承人培养纳入现代教育体系是中国式“体”与“教”融合的探索,是教育理性的回归。而面对传承人培养存在制度贯通不畅、资源转换受阻和育人协同离散的困境,应构建活态化的人才培养链和以“师资+课程+平台”为保障的融合互嵌的育人体系;并提出构建引导性协同机制为引领,打造“双循环”育人渠道为主线,彰显系统化课程育人的要素支撑,以建设高质量师资与平台为保障,践行规范化考评机制为牵引的推进路径。
- 邢文涛白晋湘
- 关键词:传统武术传承人
- 沙氏武术传承口述史研究
- 2024年
- 文章对沙氏武术传承人沙俊杰进行访谈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沙氏武术在云南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口述史研究,对沙氏武术从“四拳合一”的沙氏武术初步形成,沙国政投身云南省体工队任职武术教练员时使沙氏武术体系成熟,对沙氏武术民间传承的三个阶段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沙氏武术,推进云南武术发展。
- 陈宇红伊逸佳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
- 新时代社区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社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提高人民健康的重要路径,也是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载体。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社区武术的传承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国家武术政策是发展社区武术的前提与必要依据;武术的师资和设施建设是社区武术发展的关键和保障;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和“手传身授”是推广社区武术的重要路径;文化内涵建设是社区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 郭歌杨欢吴虎祥
- 关键词:社区武术
- 文化空间视域下许昌东街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 许昌东街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武术分布,存在着较为典型的“街区武术”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根植于原生场域的许昌东街武术传承人群体为适应主流社会的结构变迁,进而将传承理念融入许昌东街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之中,由此建构出...
- 王汶龙
- 关键词:文化空间民间武术
- 门户·师父·师承:中国武术传承动力研究
- 2024年
- 中国武术师徒的传递与接续保障术业链条传承不断,师徒组成的共同体成为武术文化传承的主体。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考察武术群体内部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展现武术师徒组成的时空谱系对文化传承的意义。认为:①武术师徒群体组成了文化传续共同体,师徒在组织中产生代际继替的社会意义。②师父在门户组织中扮演管理者角色,积极谋划组织继替并培育传人。守护者、组织者、引导者构成师父“三位一体”的组织角色,在选材上严格把关筛选潜在传承人、在组织关系上串联群体继承、在代际传递上赋予责任与使命,师父在组织“传”与“承”两端积极谋划,保障门户成员对技艺的顺利接续。③中国武术传承的动力在于师徒所在门户赋予的组织责任与使命。④师承是师徒传续的纽带,为传承提供了文化代际传递的历史脉络与组织保障。
- 刘启超赵静
- 关键词:师父师承代际传递
相关作者
- 郭玉成

- 作品数:180被引量:2,135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 研究主题:武术 武术传播 武术文化 口述史 传统武术
- 范铜钢

- 作品数:60被引量:47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 研究主题:武术 传统武术 功法 武术传承 武术传播
- 段丽梅

- 作品数:70被引量:372H指数:12
- 供职机构:运城学院体育系
- 研究主题:武术 传承 身体 学校武术 武术传承
- 戴国斌

- 作品数:150被引量:1,442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 研究主题:武术 中国武术 武术教育 文化 武术文化
- 虞定海

- 作品数:121被引量:1,69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 研究主题:武术 健身气功 太极拳 传统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