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9篇“ 正统观念“的相关文章
- 地方意识、王朝认同与正统观念——越南古代史家对其“郡县时代”的历史书写
- 2025年
- 所谓“郡县时代”,实为学界对中国王朝直接统治今越南北部和中北部时期的一种统称。10世纪以前,由于今越南北部和中北部长期为中国“郡县”或“边疆”之一部,使得中国史家成为对当地历史的最初记载与书写者。越南自主王朝国家建立后,其史家在接受中国历史叙事要素的基础上,对“郡县时代”进行了持续的书写。在地方意识、王朝认同与正统观念的接续作用下,越南古代史家先后塑造了3种“郡县时代”的书写模式:陈朝史家“以传为史”模式、后黎朝史家“建纪尊王”模式、阮朝史家“废统编年”模式。上述3种书写模式的陆续涌现,既是对中国传统史学体例的一种接受与再造,亦是对越南历代王朝所面临种种现实问题的体现与回应。
- 成思佳
- 关键词:历史书写
- 历史文化认同视域下的中古正统观念
- 2024年
- 中古正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这一时期历史文化认同意识的不断加强有着密切的关系。秦汉正统观念的形成,表现为高度重视治统认同的历史建构与思想阐发,大力构建华夷各民族同源共祖谱系以深化炎黄始祖认同意识,强化以礼义文化而非种族血缘辨别夷夏的礼义文化认同意识,重视以中央政权为中心的正史记述以彰显华夏正统的地理认同意识。魏晋南北朝正统观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正统之争上,少数民族政权分别从血缘认同、治统认同、中原地理认同和夷夏之辨诸方面与汉族政权争正统,正统观念打上了鲜明的民族交融的时代印记。隋唐正统观念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人们不再斤斤于过往民族政权对峙时期以夷夏辨别正统的做法,转而以开明、包容、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分裂时期各政权、尤其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问题。同时在儒释道“三教”并重背景下,为排斥佛、道,复兴儒学,韩愈提出道统论,旨在确立大一统政权下儒学的正统地位。
- 汪高鑫
- 关键词:中古时期历史文化认同正统观念
- 历史文化认同视域下的中古正统观念
- 2024年
- 中古正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这一时期历史文化认同意识的不断加强有着密切的关系。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汉民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形成,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得到了加强,在此基础上正式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正统观念。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以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加强,使得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及其正统观念明显打上了民族交融的印记。隋唐大一统政权的重新建立,“华夷一家”民族思想的大力宣扬,学术思想上儒释道“三教”并重局面的出现,促成这一时期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及其正统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
- 汪高鑫
- 关键词:正统观念历史文化认同民族交融主体民族少数民族政权大一统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近古正统观念的演变
- 2024年
- 宋至清之中国近古历史时期,伴随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加强,正统观念也在持续地发生着变化。宋、辽、西夏、金时期民族政权长期对峙,在正统观念上表现为两宋时期所强调的“大一统即正统”,蕴含了人们渴望国家统一的思想。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这一时期民族重组与民族交融得以加强,人们不再囿于以夷夏之辨论正统,在对宋、辽、金三朝历史的撰述上采取“各与正统”的做法。明清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定型时期,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华夷一家”的民族观得到大力宣扬,这一时期的正史撰述能够肯定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并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同时,由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交相更替,正统观念中的夷夏之辨意识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又随着民族关系趋于缓和而逐渐消解。
- 汪高鑫
- 关键词:近古正统观念
- 论《洛阳伽蓝记》中的国家意识与正统观念被引量:1
- 2023年
-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非仅以记佛为主,其目的是通过佛寺这一媒介,记录时代的变迁,国家的沦丧,社会的动荡,以及士人的思想。《洛阳伽蓝记》以对洛阳佛寺的追忆为契机,抒发了对北魏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政治兴亡感,将北魏汉族士大夫在民族融合和南北交往进程中所形成的国家意识与正统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 于涌
-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正统观念
- 宗派正统观念对日本黄檗宗的影响
- 2022年
- 宗派正统观念兴起于晚明禅林,临济宗密云圆悟一系通过编撰灯录、制作嗣法证明、建立传法丛林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具有“正统性”意义的传法系统,将原本零散的地方寺院联结为寺院网络。隐元隆琦受法于密云法嗣费隐通容,后东渡日本建立黄檗宗,并将宗派正统观念与传法丛林制度带到日本,对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谢奇烨
- 关键词:黄檗宗东渡日本正统观念正统性
- 从《读通鉴论》看王夫之对正统观念的扬弃被引量:1
- 2022年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的叙论中直接表达了“论不及正统”的学术旨趣,在他看来“正统”是一些史家为篡逆之事辩护的理论基础。他指出正统论中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并提出自己关于“正统”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王夫之反对以“正统”论史,但他还是深受其影响,在臧否人物、评论政权时依然采取了一些正统观念的价值取向作为评判标准,在制定《读通鉴论》体例时依然采用中国古代正统史观中的一些做法。因此王夫之并未全盘否定正统观念,而是对其进行批判继承。
- 王志立
- 关键词:王夫之《读通鉴论》
- 正统观念与明代散曲风貌之形成
- 2021年
- 元明嬗代兼具阶级斗争和民族革命两种性质,明之立国以"恢复中华"为帜,因此明人有着强烈的正统观念。明代的散曲创作和曲学建设也始终受此影响,在不同阶段,这种影响又有不同表现。洪武至正统时期,受文化正统观念影响,明人强化了散曲的礼乐教化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散曲的文体地位,但也使创作失去个性。成化至正德时期,受文学正统观念影响,明人发扬了散曲"兴观群怨"之精神,转而创作表达个人愤懑、反映社会风貌的作品,促进了散曲复盛。嘉靖至万历时期,受文明正统观念影响,明人进行了激烈的南北曲之争,最终使明代散曲形成南盛北衰之格局。因此,正统观念是明代散曲风貌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才峻
- 关键词:正统观念曲学
- 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中正统观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被引量:22
- 2021年
-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从未中断。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有一个强大的内生动力存在,这个内生动力,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政治家都把追求国家的大一统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且不断实践。大一统思想中包含着正统观念,正统观念主要是指能够一脉相承,并且能够统一全国的某个政权所具有的合法性。在多民族中国处于多个政权同时并立的历史时期,正统观念的实践是十分丰富的。正统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凝聚力之一,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
- 王文光文卫霞
- 关键词:正统观念
- 大禹传说作为中华正统观念中原叙事的意义——以登封大禹、启母与少姨的传说与信仰为中心被引量:1
- 2021年
- 大禹是登封具有标志性和正统象征的文化符号。包括启母与少姨在内的登封大禹传说与信仰经历了自先秦、两汉以至于今的长时段历史演变过程。大禹传说与信仰所彰显的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境遇下呈现强化与弱化交替的过程。与宋明以来华南地区许多神灵符号主要呈现正统化过程不同的是,地处中原地带的登封大禹传说的一再建构,所体现的是中原地区文化精英群体正统观念的"自觉意识模型",即传承中华正统观念的中原叙事模式。
- 朱鹏
- 关键词:大禹传说正统观念
相关作者
- 汪高鑫

- 作品数:134被引量:321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史学 史学思想 司马迁 传统史学 汉代
- 马小能

- 作品数:13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魏晋南北朝史学 魏晋南北朝 正统观念 考据学 金石学
- 金溪

-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礼乐 音乐研究 编纂 北魏 正统性
- 韩冰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奥康纳小说 恩泽 怪人 主题探究 正统观念
- 周惠泉

- 作品数:50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金代文学 金代 元好问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方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