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995篇“ 欲望“的相关文章
欲望
谭渔、吴西玉和黄秋雨是同一天出生的三兄弟,他们分别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从乡村走向城市,在社会嬗变的欲望化过程中,痛苦与压抑、焦虑与迷茫、欲望与恐惧、挣扎与绝望等等这些渗透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个体存在构...
墨白编
关键词:长篇小说
欲望是关于理由的信念吗?
2025年
在最近一系列工作中,格雷戈里提出了一种关于欲望本质的信念论观点,称为“欲望即信念”(DAB)。这种观点声称,欲望[p]和信念[我有理由实现p]实际上是同一种心理状态。为支持该主张,格雷戈里必须证明这两种心理状态具有功能上的等价性,并且这些功能对它们而言具有本质性。在作出些许妥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格雷戈里对“符合方向”的阐释来构建符合上述要求的论证。然而,即便这个加强版的论证也无法证明DAB为真,因为其中一个关键前提只有在预先接受DAB的情况下才必然成立。
张子夏
古怪欲望欲望的评价性
2025年
欲望的目标对象通常被视为“善的”或“可欲求的”,这意味着人们只欲求有价值的事物,欲望因此被赋予评价维度。戴维·维勒曼质疑这一立场,提出三个很难应对的挑战:存在古怪欲望欲望与信念有泾渭分明的区分以及欲望的评价性涉及概念掌握困境。詹妮弗·霍金斯针对这三个挑战给出了很有启发性的反驳。然而,仔细审视霍金斯的论证会发现,虽然在欲望与信念的区分以及欲望的评价性涉及概念掌握困境这两个层面霍金斯的论证很有说服力,但在古怪欲望层面,霍金斯的论证面临欲望评价与信念评价可能存在冲突以及如何裁决哪种评价更为权威这一难题,而霍金斯的现有思想资源无力应对这一困境。
王旭凤
关键词:评价性情动自我意识
绽放自信之花:提升孩子的英语口语表达欲望
2025年
自信心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动力,让学生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表达欲望。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也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容易出现畏难心理。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需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欲望,让学生在主动分享与表达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在自信心的引导与帮助下,学生能在积极表达中更快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并乐观面对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更加开朗、豁达的性格。
陈婧
关键词:英语口语表达学习自信心表达欲望畏难心理开口说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失败的狂热:鲍德里亚消费欲望的拉康式解读
2025年
对于消费社会中欲望的研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话题。鲍德里亚和拉康对欲望的分析是从符号秩序的角度展开,欲望受符号秩序支配且符号化,同时欲望的构建以范例为参照,主体欲望实为大他者的欲望。但是鲍德里亚未能深入分析消费社会中的“暴力”问题,故将暴力融入拉康的欲望图之中,认为暴力源自符号秩序的匮乏与对永远失落的欲望对象的替代性满足,并从实在界的角度为消费社会中欲望的辩证法作出补充。该研究以拉康精神分析话语解读鲍德里亚的消费欲望,为消费社会中欲望的阐释提供新视角,并回应鲍德里亚后期思想中主体消失的僵局,有助于更全面地阐述消费社会的欲望
孟泽坤王健
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欲望
狭邪小说的兴起与晚清欲望叙事的新变
2025年
作为一种叙事类型,狭邪小说在晚清全面兴起而至于繁盛,是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本文试将其置入欲望叙事阐释范型内来探究其兴盛原因。文章从精神分析学欲望理论入手,将欲望视作叙事动力,从欲望叙事流变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晚清社会剧变,象征秩序瓦解,欲望诉诸小说审美,推动叙事模式新变,形成了类型化的狭邪小说叙事模式,带来了新的叙事空间和结构上的变化。在情节展开方面,狭邪小说营造了特殊时空型,反复演绎欲望征逐,同时具有循环结构、日常化叙事等典型特征。此外,这种叙事模式提供了新的主体性建构方式,体现了主体想象的嬗变。尤其是女性形象经历了从理想客体到主体性书写的巨大跨越。文章最后指出,晚清社会变局之下,人们的感知方式和审美情感转变,古典叙事传统应新的欲望表达诉求演进为新的形态,狭邪小说的兴起适时迎合了文学书写人性的需要,也引人关注叙事网络中审美如何为大众提供欲望引导方案的问题。
梁雪
关键词:狭邪小说欲望叙事主体性
理智、情感、欲望:论冯友兰的人生哲学
2025年
在中国哲学史和西洋哲学史的丰厚滋养下,冯友兰在其漫长学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就是人生,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生问题,所谓哲学就是人生哲学。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冯友兰人生哲学的第一阶段,在明确了人生真相和人生之目的后,比较深刻地分析了理智、情感、欲望三者之间的关系。
张鹏杨
关键词:冯友兰人生哲学理智情感欲望
加塔利、少数电影与欲望的电影机器
2025年
加塔利将电影视作一种少数艺术,用于展现一种面向反精神病学实践的特殊定位的生成—少数,他将其与欧洲反精神病运动和精神病主题电影相联系,探索潜在的、即将到来的民众,呈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反抗精神。他基于与德勒兹开创的少数文学研究提出欲望电影、电影的欲望机器等概念,破除电影影像的再现观念,发展电影影像的生产观念,从而批判了一种基于欲望压抑的、索绪尔—弗洛伊德—拉康的能指符号论,发展出一种基于欲望解放的非能指符号学。
董树宝
欲望与人性——评央华新戏《鳄鱼》
2025年
2024年5月24日晚,话剧《鳄鱼》在南京保利大剧院热烈上演。《鳄鱼》作为作家莫言历经十年打造的剧本,由“央华戏剧”制作出品,央华艺术总监王可然执导。从戏剧剧本到舞台演出的转变中,导演试图再现莫言剧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通过文本中的现实叙事与舞台艺术营造的光怪陆离的氛围融合,实现了现实与魔幻交替游走的舞台效果。该剧是莫言继《霸王别姬》与《我们的荆轲》之后的又一部话剧作品,它完成了题材从历史故事到现实生活的转变,但是莫言对生命感知的敏锐与人性书写的深刻始终未变。
巴佳雯
关键词:《霸王别姬》人性书写舞台演出艺术总监舞台效果
当代美国电影中动物形象的视觉生产:自然、本能、欲望
2025年
当代美国电影中涌现出大量的动物形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视觉文化现象。动物作为人类借以窥见自身的“他者”,其视觉生产根植于人类对动物的认知、想象与实践活动。动物形象在当代美国电影的视觉生产中,首先是作为自然的化身,表征着现代人对于自然的感知、理解和实践;其次是作为本能的象征,成为现代人获得非理性的感性经验的重要视觉对象;再次是作为欲望的生产,成为满足现代人不断逐新的视听体验的视觉奇观。电影中的动物形象,蕴含着人类“万物一体”的生态美学的理想,但其遵循的资本与技术的生产逻辑,也有可能会加剧生态危机,对电影中动物形象的视觉生产进行考察,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刘昌奇
关键词:视觉文化动物形象美国电影生态批评

相关作者

艾尤
作品数:32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台湾女性小说 女性欲望 欲望 欲望书写 女性文学
曹文轩
作品数:213被引量:19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作文 写作 儿童文学 想象力 欲望
王宏图
作品数:78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小说 都市叙事 欲望 文学 意识形态
崔增宝
作品数:17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德勒兹 欲望 唯物主义 褶子 欲望观
吴琼
作品数:86被引量:65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欲望 文艺复兴 视觉文化 视觉性 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