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篇“ 榕属植物“的相关文章
- 7种榕属植物叶片的理化性质及对朱红毛斑蛾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为探究相较于其余5种榕属植物,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偏好小叶榕Ficus concinna及垂叶榕F.benjamina的原因。本文通过测量比较7种常用的园林绿化榕属植物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以及物理性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调查统计的方法评估朱红毛斑蛾在小叶榕和垂叶榕上的发育历期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发现,与黄葛树、无花果、对叶榕、高山榕和印度榕相比,小叶榕和垂叶榕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98.47μg/g与65.21μg/g;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18 mg/g与0.95 mg/g;含水量分别为0.84%与0.95%;叶片厚度分别为3.59 mm与2.65 mm;硬度分别为3.91 mN与3.49 mN;朱红毛斑蛾仅在小叶榕和垂叶榕上能完成生活史;与垂叶榕相比,取食小叶榕后的幼虫、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更短,分别为50.25 d、11.48 d和4.28 d,种群存活率和繁殖率更高,且自然死亡排除控制指数为1.68,低于垂叶榕。说明小叶榕和垂叶榕叶片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较低含量的次生代谢物质、较小的叶片硬度,导致朱红毛斑蛾偏好小叶榕和垂叶榕,并能完成生活史。因此在基于榕树植物的园林绿化造景过程中,应注意树种的搭配,降低朱红毛斑蛾对城市园林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影响。
- 韦建松刘俊延吴塞逸王小云陆温郑霞林
- 关键词:榕属植物理化性质生命表
- 基于mtDNA COⅠ基因对榕属植物上粉蚧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榕属植物是我国华南地区普遍种植的园林植物,本研究旨在明确榕属植物上发生危害的粉蚧种类。【方法】测定榕属植物上发生为害的9种粉蚧的COⅠ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同源性、遗传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测出38条粉蚧的COⅠ基因序列相似度达到99.25%~100.00%,9种粉蚧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70~0.173,其中堆蜡粉蚧与菠萝灰粉蚧遗传距离最大,而康氏粉蚧与橘小粉蚧遗传距离最小,说明康氏粉蚧与橘小粉蚧亲缘关系较近。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每种粉蚧与GenB ank数据库下载的已知序列聚在一支,系统发育树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能够快速准确鉴定榕属植物上的粉蚧,也揭示了榕属植物上粉蚧的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为农林业监测和精准防治粉蚧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 傅卫民刘志红蔡波李惠萍吴福中
- 关键词:榕属植物粉蚧分子鉴定系统发育
- 亚热带六种常见榕属植物日间呼吸特征
- 2024年
- 植物呼吸作用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过程。陆地植被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有一半被呼吸作用释放,而释放的这部分又有大约一半来自叶片呼吸。植物不仅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R_(d),Dark respiration),白天也在呼吸,即日间呼吸(R_(L),Light respiration)。有研究表明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呼吸低于黑暗环境下叶片呼吸速率,通常受到的光照抑制程度为30%-40%左右。但在实际研究中,经常忽视植物叶片日间呼吸的光抑制,进而大幅高估生态系统呼吸,从而使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被高估,因此有必要对植物的日间呼吸特性进行研究。以中国南方亚热带六种常见榕属植物(垂叶榕、高山榕、黄金榕、菩提树、细叶榕、小叶榕)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叶片的日间呼吸速率(R_(L),Kok方法)、暗呼吸速率(R_(d))、比叶重(LMA)、叶片氮含量(N)、磷含量(P)、最大光合速率(A)、1800及80μmol m^(-2)s^(-1)光强下Rubisco酶氧化速率(V_(o80),V_(o1800))及Rubisco酶羧化速率(V_(c80),V_(c1800))。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R_(L)与叶片其他性状间的关系,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RL相关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六种榕属植物R_(L)均低于R_(d),存在光抑制现象,光抑制率为24.1%-61.2%,平均为38.4%,其R_(L)及光抑制率均存在种间差异;R_(L)与_(Rd、N)、A、V_(o80)、V_(c80)、V_(o1800)及V_(c1800)成显著正相关,与LMA成显著负相关,与P无统计学相关关系。R_(L)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方程来解释,R_(d)、N和Rubisco酶羧化速率(V_(c80))的可以解释96.5%的RL变异,而V_(c80)与N可以共同解释74.5%的R_(L)/R_(d)。叶片日间呼吸及其光抑制受到N和Rubisco酶羧化速率的影响,这可能是由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耦合引起的。本研究建立了亚热带榕属植物叶片日间呼吸相关预测模型,为揭示日间呼吸光抑制机制提供依据,对准确评估叶片碳循环及GPP具�
- 陈小芳李雪琴覃宜慧程栋梁胡丹丹
- 关键词:亚热带榕属植物
- 一种基于榕属植物生态适应性的边坡修复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边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榕属植物生态适应性的边坡修复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气候监测模块、土壤条件分析模块、生态适应性评估模块、生态管理策略模块、植物生长监控模块、边坡稳定性预警模块。本发明中,通过实时监测...
- 熊咏梅陈婉颖罗树凯苏宇陈雪容杨小玲
- 一种基于榕属植物生态适应性的边坡修复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边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榕属植物生态适应性的边坡修复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气候监测模块、土壤条件分析模块、生态适应性评估模块、生态管理策略模块、植物生长监控模块、边坡稳定性预警模块。本发明中,通过实时监测...
- 熊咏梅陈婉颖罗树凯苏宇陈雪容杨小玲
- 榕属植物上9种粉蚧雌成虫的显微特征和28S rRNA分子鉴定
- 2024年
- 为明确榕属植物上粉蚧发生危害的种类,本文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榕属植物上调查的粉蚧开展鉴定。通过制作粉蚧雌成虫的玻片标本,从触角、刺孔群、盘孔和管腺等部位详细比较了9种粉蚧的主要显微特征,并制作了检索表。通过28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出38条序列,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比对,相似度达到99.35%~100%,构建系统进化树,每种粉蚧与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已知序列单独聚在一支,系统进化树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果表明28S rRNA基因片段鉴定粉蚧具有可行性。该方法为农林业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治粉蚧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 吴福中林秀莲傅卫民李惠萍
- 关键词:榕属植物粉蚧显微特征分子鉴定
- 广东榕属植物资源现状及榕树文化推广对策
- 2024年
- 榕属植物具有形态多样、艺术表现力强等特点,不仅在城市绿化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而且在岭南盆景制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岭南盆景师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与创新。基于此,阐述了广东榕属植物资源现状,分析了榕树文化推广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促进盆景艺术的产学研结合、广开渠道多形式引入资金的对策建议,以期建设岭南榕树盆景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曹彩霞王江锐罗禛彦林薇郑江枫
- 关键词:榕属植物岭南盆景文化推广
- 海口市常见榕属植物BVOCs排放特征及与环境因素相关性
- 2024年
-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生物圈与大气之间的重要纽带,对大气化学、臭氧形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森林公园和绿化植物产生的挥发性排放物会对当地和区域空气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海口种植率较高的2种常见榕属植物,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和气质联用仪的鉴定分析,测量印度榕和高山榕的BVOCs排放量,并探讨其BVOCs的化学组分和排放特征。同时,试验持续监测环境因子[温度(T)、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生理参数[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进一步分析榕属BVOCs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印度榕和高山榕分别鉴定出19种和12种化合物,榕属植物BVOCs的排放以异戊二烯和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印度榕异戊二烯在雨季排放相对含量比旱季增大1.82倍,可见印度榕具有较大的异戊二烯排放潜力。萜烯化合物中的α-蒎烯、石竹烯贡献度较大。榕属BVOCs日变化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排放模式,BVOCs排放量最大出现在中午12:00或14:00温度的或光合有效辐射最高的时刻。在雨季榕属BVOCs排放量显著高于旱季排放量。此外,榕属BVOCs排放量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具有一致性,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与其自身的生理参数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本研究拓展了热带榕属植物BVOCs排放特征的研究领域,为丰富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植物BVOCs排放清单数据库及其环境效应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 付彦何禾杨宗德
- 关键词:异戊二烯环境因素生理参数
- 广东省榕属植物古树名木现状及发展探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通过对广东榕属植物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广东榕属植物古树名木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保护意识淡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资金欠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突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1)积极加大榕属植物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力度;(2)多措并举保护榕属植物古树名木;(3)广开渠道引入社会资本;(4)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期对建设岭南榕树文化品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有所帮助。
- 曹彩霞罗泽榕郑容琪
- 关键词:榕属植物古树名木
- 榕属植物特定挥发物决定榕管蓟马的寄主选择行为被引量:1
- 2023年
- 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uzeli)是榕属(Ficus)植物上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为明确该昆虫对榕属植物的选择行为及决定这种行为的关键因素,该研究通过昆虫行为测试,分析该昆虫对3种不同盆栽榕树(Ficusspp.)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其与挥发物相对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并验证决定选择行为的挥发物成分,结合相关基因表达量,推断合成这些特定挥发物的关键基因,为寻找绿色、有效和持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榕管蓟马对3种盆栽榕树挥发物的趋向性以垂叶榕(F.benjamina)最强,人参榕(F.microcarpa)其次,印度榕(F.elastica)最弱;这种行为反应与挥发物中β-环柠檬醛、β-马榄烯、β-古巴烯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反-α-香柑油烯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种盆栽榕树中,β-环柠檬醛的相对含量与基因Fm.09G0004550(CCD4)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β-马榄烯的相对含量与基因Fm.newGene1857(STPS)、Fm.newGene6827(VIT_19s0014g04930)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β-古巴烯的相对含量与基因Fm.11G0000860(LUP2)、Fm.newGene1857(STPS)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α-香柑油烯的相对含量与基因Fm.13G0003820(LUS1)、Fm.newGene489(GgbAS1)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榕属植物上决定榕管蓟马行为反应的特定挥发物主要为β-环柠檬醛、β-马榄烯、β-古巴烯和反-α-香柑油烯,这4种萜类挥发物合成可能主要与6个萜烯合成酶基因Fm.09G0004550、Fm.11G0000860、Fm.newGene1857、Fm.newGene6827、Fm.13G0003820和Fm.newGene489有关。
- 黄鹏林勇文张杰姚锦爱余德亿
- 关键词:榕属榕管蓟马
相关作者
- 黄鹏

- 作品数:134被引量:253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茎腐病 建兰 蜡蚧轮枝菌 榕管蓟马 盆栽榕树
- 姚锦爱

- 作品数:212被引量:412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引物 茎腐病 盆栽榕树 链霉菌 LAMP
- 余德亿

- 作品数:209被引量:600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茎腐病 盆栽榕树 建兰 草坪 蜡蚧轮枝菌
- 丁印龙

- 作品数:35被引量:36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 研究主题:三角梅 低温胁迫 棕榈植物 热值 榕属植物
- 谭忠奇

- 作品数:26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厦门市市政园林局
- 研究主题:热值 棕榈植物 月变化 灰分含量 榕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