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4篇“ 椎间隙感染“的相关文章
- 椎间隙感染被引量:13
- 1999年
- 周秉文陈伯华黄勇
- 关键词:椎间隙感染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进行治疗的LDH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心理健康,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表(QL-Index)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对基础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获得的显著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LDH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有48例心理健康良好,34例心理不健康;52例生活质量好,30例生活质量差。单因素分析发现LDH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心理健康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吸烟史、锻炼情况、基础疾病史有关(P<0.05),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吸烟史、基础疾病史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吸烟史、基础疾病史是LDH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心理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吸烟史、基础疾病史是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LDH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心理健康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吸烟史、基础疾病史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吸烟史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LDH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存在心理健康欠缺及生活质量低下的风险,与文化程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吸烟史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在LDH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防治工作中应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 汪静娴高雪驻马果司文腾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感染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 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观察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技术与后路腰椎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结果,评估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2例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18例,平均54岁,分为A、B 2组,每组21例,A组患者均行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术,联合软组织浸泡法提高病原学检出率。B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腰椎评分(JOA)、腰椎ODI量表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等感染指标,病原耐药菌的治疗效果、细菌培养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采用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术联合软组织浸泡法,获取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90%。A/B组的VAS、JOA、ODI,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术后7 d的JOA评分A组分数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的ODI评分A组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指标中,CRP、ESR在术后3 d、术后7 d、A组远小于B组,且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结合软组织浸泡法细菌培养率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感染指标;对于高龄基础疾病多、细菌毒力强、高热、炎症指标较高、预估置入内固定物感染风险较高、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的高危患者人群安全有效。
- 李由丁恒崔亮赵元曦展恩雨李兴国
- 关键词:细菌感染腰椎间隙感染微创治疗
- 术前白介素-6/白介素-10表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预测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术前白细胞介素-6/白介素-10表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医院同期48例未发生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腰椎间盘症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通过查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基线资料,同时收集所有患者术前白介素-6、白介素-10值,并计算白介素-6/白介素-10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术前白细胞介素-6/白介素-10表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住院时间、术前白细胞介素-6、术前白细胞介素-10、术前及术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水平大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结果显示,术前白介素-6、术前白介素-10、术前白介素-6/白介素-10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白介素-6/白介素-10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具有一定预测效能。结论术前白细胞介素-6/白介素-10表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具有较好预测效能,其值越高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可能性越大。
- 陈超刘永刚李慧峰田冬冬付宇挺左立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感染白介素-6白介素-10
- 扩大椎间孔入路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1例中老年原发性胸腰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报告
- 2024年
- 目的中老年原发性脊柱感染尤其是蔓延到椎间隙的感染对脊柱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传统手术因创伤大对于中老年患者耐受率低、治愈率低。方法首次应用扩大椎间孔入路清创+负压引流海绵(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植入到胸腰椎间隙联合治疗原发性脊椎感染,通过分期微创手术来提高手术率,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来降低复发率。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VSD治疗,无脊柱畸形且累及到椎间隙的胸腰椎感染患者共11例。随访并观察术后功能评分。结果11例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随访中均获得了临床治愈,没有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5个月时死于急性脑梗死,其余10例患者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JOA评分在接受VSD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未有复发。结论扩大椎间孔入路清创联合VSD治疗中老年原发性胸腰椎感染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中短期随访效果明确。
- 邢皓常正奇崔浩诚于秀淳
- 关键词:椎间隙感染封闭负压引流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452例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感染率,采集患者病变节段组织进行病原学培养,分析椎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以术后是否并发椎间隙感染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452例患者中,38例发生术后椎间隙感染,感染率1.55%。1015例行单阶段开窗减压手术,感染率0.59%(6/1015),652例行双多节段开窗减压手术,感染率1.38%(9/652),538例行单节段内固定手术,感染率2.60%(14/538),247例行双多节段内固定手术,感染率3.64%(9/247)。不同手术方式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40,P<0.05)。38例感染者检出病原菌43株,革兰阳性菌26株(占60.47%),为革兰阴性菌15株(占34.88%),真菌2株(占4.65%)。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7.21%,16/43)与表皮葡萄球菌(23.26%,10/43),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3.95%,6/43)与阴沟肠杆菌(9.30%,4/43),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50%,未产生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株。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50%,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莫西沙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年龄、BMI、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合并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27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1500 mL、导尿管留置时间≥48 h、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是
- 朱文辉薛景景杨炳张凯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感染病原菌
-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110例,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52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及血清PCT、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可明显改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减轻炎性反应。
- 翟玉金叶向阳马远
- 关键词: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炎性反应
- 微小单胞菌引起腰椎间隙感染:1例报告和综述被引量:1
- 2023年
- 微小单胞菌(Parvimonas micra,P.micra)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广泛存在于皮肤、口腔黏膜、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中。P.micra在牙源性感染中常见,而罕见于椎间隙感染。椎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和肠球菌,由P.micra引起的椎间隙感染在国内尚无文献报道。本文报告1例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方法确诊P.micra腰椎间隙感染合并硬膜外脓肿,采用一期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取髂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痊愈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P.micra引起腰椎间隙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诊疗经验,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建议。
- 韩尧政马俊黄亮亮康辉
- 关键词:椎间隙感染下一代测序硬膜外脓肿
-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腰椎间隙感染并颅内感染1例
- 2023年
-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比较少见,同时合并颅内感染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64岁中年男性,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收治于威海市中心医院,完善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后明确诊断,经多科联合治疗后效果良好。
- 尹小玲孙双喜王玉梅康军阳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腰椎间隙感染颅内感染
- 腰椎间隙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合并阴沟肠杆菌的诊疗
- 2023年
- 【目的】罕见的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合并阴沟肠杆菌的临床诊疗初探,为此类罕见脊柱感染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腰痛伴左下肢麻痛7月余、加重1周余的老年男性患者,经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症状急性加重,复查腰椎增强MRI示L3/4椎间隙后部局部强化信号,VAS评分9分,腰部JOA评分6分。实施腰椎后路L3/4、L4/5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L3-L5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并留取术中L3/4椎间盘标本备细菌培养。【结果】细菌培养结果回示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感染,术后敏感抗生素治疗6周,患者在术后半年的随访中获得痊愈。【结论】对临床表现为急性剧烈腰痛或下肢疼痛的中老年患者,在常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同时应考虑脊柱感染可能。
- 程翰文吴朝娟刘卓劼吴昊宇张笛王宁李春海
- 关键词:腰椎间隙感染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
相关作者
- 刘振华

- 作品数:113被引量:344H指数:11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内固定 椎间隙感染 手术治疗 冷冻保存 外科手术
- 刘玉杰

- 作品数:541被引量:3,143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肌腱移植
- 张宏其

- 作品数:464被引量:1,48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结核 后路 手术治疗 脊柱侧凸 后凸畸形
- 胡建中

- 作品数:347被引量:1,18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脊柱结核 川芎嗪 植骨融合 后路减压
- 张长春

- 作品数:126被引量:406H指数:12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椎间盘退变 髋臼 髓核 椎间隙感染 骨肉瘤